“这是什么书籍?”
“物理?化学?生物?”
学校图书馆。
校长佟阁推荐的几本书递给冯关。
冯关满是疑惑。
“这是中学开始学习的东西。”
“也是未来大周科技发展的根本。”
佟阁介绍说道。
“大周科技发展的根本?”
“那是什么?”
冯关一脸懵然。
佟阁说的字,他都能听懂。
然而连在一起,他有点没听明白。
科技是啥东西?
为啥会是大周的根本?
“你在看看这本科学概论就明白了。”
“殿下说,你们要在忠烈城待上三天时间以上。”
“这些天,可以慢慢看。”
“今儿个也挺热的。”
“要参观学校的其他地方,还是等晚点暑气消退吧。”
佟阁道。
“好。”
“那我就看看书。”
“只是,下官的那些亲友。”
“还望校长帮忙安排一下。”
冯关躬身道。
“放心。”
“殿下早已经让人安排好了。”
佟阁点了点头。
冯关拿起科学概论开始读了起来。
科学。
从人类掌控火开始。
热能的认知和使用。
使得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到现在的合金钢时代。
秦布衣的科学概论通俗易懂。
让人从现代大周的不同视角去认知这个世界。
科学概论的本质。
是让人意识到科学的概念。
最重要的是。
告诉读此书的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总体表现在于,钢铁农具推广的越多。
人们的粮食产量收获越多。
百姓生活好了,国家就越发强盛。
才能出现其他的文明活动。
而钢铁农具,不过是工业发展的其中一个指标。
科学概论包括的东西很多。
重工业,轻工业,消费服务行业的认知。
科学影响国家发展的概况。
这本科学概论并不算长。
也不断。
三十多万字。
细读需要点时间。
不过,其中有很多配图。
读起来很轻松。
而且都是一些现实的常识性事物。
对于冯关来说,这书读起来没什么难度。
相反。
读完之后。
冯关发现,自己看待这个世界都变得更加清晰了不少。
他内心甚至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仿佛觉得,自己好像变聪明了一些。
三十万字,冯关读了一个多时辰。
也就是午休的两个小时。
这时候,咚咚咚的铃声响起。
准确来说是钟声。
“这是什么声音?”
“打更吗?”
冯关读完科学概论,在回味之中。
回头问向一旁的佟阁。
佟阁手里捧着一本几何工程的厚实书籍在细看。
“午休结束,下午课程开始上课了。”
“不用在意。”
“冯大人若是想去看看。”
“我这就让人带你转转。”
“只是天气有点热。”
佟阁开口道。
“不用麻烦。”
“我想继续读书。”
“我想了解一下,学生学的是什么,可以吗?”
冯关又问。
“当然可以。”
“稍等一一下。”
佟阁说着,去一旁抱了一摞书过来。
说文解字,音律韵律,历史地理,科学常识。
这是小学三年要学的东西。
一共十二本书。
数理化,农学,工学应用,理论实践。
中学的书多一些,二十多本。
冯关感激之后,立刻埋头读书。
说文解字,音律韵律,他也是第一次见。
虽说在江南学宫和国子监的时候。
也学过一些说文解字的书。
然而没这么详细。
这说文解字,还自带字典,词典。
至于音律,这是为了统一普通话做准备。
当然也是拼音字母来扫盲的。
至于历史地理。
历史对于冯关来说,本来不觉得有什么在意的。
可当他看了历史之后。
他内心突然多了一个东西。
文明概念。
中华文明的烙印。
这是历史书中多次提及的。
从另类的角度,书中对百年前大周崩溃做了总结。
胡虏乱华。
文明秩序的崩溃。
无数技艺,工艺失传……
看的冯关心头突然有种无名之火。
说文解字和音律韵律,冯关只用半小时就看完了。
两本书还不少。
他是浅略的扫了扫。
然而这历史,他看了一个多小时。
要知道,他看的也只是一小段历史。
其他都是梗概。
这也能看出。
秦布衣打算宣扬的文明认同,是深入冯关之心了。
“文明认同……”
冯关喃喃道。
历史书中最多的就是中华,华夏文明。
然后就是人民认同。
无论是大周,西秦,东辽,亦或是南理。
只要行华夏文明制度,用华夏文明文字。
那就是一家人。
国家分裂是兄弟阋墙。
但是外患之辱,百世必报。
现在就将文明认同观念植入人心。
不得不说,秦布衣的做法是绝对正确的。
“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历史。”
“可是感触颇多?”
佟阁微笑看向冯关。
他还不觉得历史有什么重要的。
当时也不在意。
当秦布衣给他历史书的时候,他甚至没有想去看看。
只是闲的无聊看了一下。
之后才发现。
他肤浅了。
历史书中开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就这三句,镇住了当初的佟阁。
让佟阁认真细读。
然而读完之后才发现。
最开始的三句,似乎又没那么重要。
更重要的是文明认同和文明概念。
见到冯关的深呼吸感慨。
佟阁也是很高兴。
他经常给人推荐书来看。
也是很喜欢这种他人的感慨感觉。
“感触良多。”
“这等历史书籍,就该传遍天下。”
冯关声音都有些激动。
“早晚的事。”
“有魏王殿下,还有众多仁人志士。”
“这些书籍,总有一天,都能传遍天下。”
佟阁道。
“这书,是谁写的?”
冯关好奇的问。
此书没有单独的署名。
而是有诸多辅正的名单。
太多了。
可总有一个主编。
冯关就是想知道。
是谁提出了这种药的文明认同概念。
实在是惊天之举。
“这个,我也不知。”
“这里的书,都是魏王殿下拿出来的。”
“听说,魏王殿下是从他老师,一位道长那儿得到的。”
“也听说,魏王殿下是从其他国家寻觅而来的。”
“很多书,也有东海大儒们的影子。”
“那些农书,工书,有农人和匠人齐力写的。”
“不过无论如何。”
“只要于国有益就行。”
佟阁曾经也追寻过这些答案。
不过秦布衣的回答是,仙人所授,亦或是佚名。
仙人?这世间哪儿有什么仙人。
这种托词之言,佟阁也没办法。
冯关陷入了沉默。
这些书,无论是谁所作。
实在太重要了。
看完小学的书籍。
冯关开始看中学的书籍。
一开始的数学,直接让冯关头皮发麻。
他虽然是工部员外郎。
也做很多工程。
简单的数学倒是能懂。
工程图也了解一些。
然而复杂一点的数学。
他就是一头包。
主要是字都认识,数学定理,公式,他是一概不知。
更别说其他东西了。
“数理化需要时间深入学习。”
“冯大人可以先看看农学,工学应用,理论实践。”
佟阁有道。
数理化的公式定理,真不是普通人能够看得。
当然,物理和化学的一些试验还是可以了解一番的。
但是佟阁没有细讲。
毕竟就算是看懂一些试验,还是需要时间去进一步学习的。
语气看这些。
不如看一些容易明白的。
冯关看了看农学,工学,以及理论实践等书。
三大种类一共有十二本。
他是工部官员,想看看工学。
不过放了放。
选择了农学。
一想到自己要去滇州。
民生最重要。
他便更加重视农学。
要想治理好当地百姓。
自然是要让大家吃饱饭。
而农学肯定是重中之重的。
农学的开篇,是介绍粮食的重要性。
随后是介绍粮食的种类。
主要粮食和肉蛋奶果蔬副食品。
冯关也了解到,各种粮食,对人体的能量补充效果。
人需要补充什么食物。
吃什么有力气,长肉。
吃什么能够勉强满足生存。
另外还有果蔬的认识了解,野菜蘑菇的图文介绍。
这是农书第一本。
就是大概了解农业这个整体的概念。
了解粮食作物。
不过没有提到玉米,土豆,红薯之类的。
因为这玩意儿还没有传入国内。
秦布衣也就没写。
回头再增添一本即可。
第一本看完之后。
冯关对农业有了很深的了解。
这是他活着这三十多年以来。
第一次发现。
粮食竟然这么多种类。
适宜种植的要求,也是各种各样。
而肉蛋奶果蔬的重要性,也是让冯关刮目相看。
因地制宜的精耕细作,这些理论,让冯关有了对农业的清晰认知。
以往很多老农民才有的经验。
如今是被特殊总结过的。
冯关是大开眼界。
不违农时,精耕细作,选种施肥。
这些都是关键的。
当看到第三本的时候。
冯关浑身巨震。
育种优选,迭代培养。
特殊的肥料制作。
农家肥有机肥,化学肥料。
肥料对农业的重要性。
各种地理环境,维度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
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红土地,黑土地,黄土……
冯关看到这里,真是感受到,什么叫大开眼界。
他从未了解过。
农业竟然有这么多东西需要了解。
更佩服能够写下这本书的人。
冯关有种激动的想要赶紧去种地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