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二人喝着茶。
小皇帝问了一些扬州其他方面的政事。
尉迟顺对答如流,对于下面郡县的情况了如指掌。
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做一个高居庙堂的官老爷。
而是有亲自到下面的郡县,做了不少实际的调查工作。
这也与滕王给他反馈的情况吻合。
宇文逌巡视长江沿线各州。
就尉迟顺在扬州的表现给小皇帝上报过。
他给出的结论是十六个字:
勤政爱民,百姓颂扬!
施政有方,官声清明!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下很多贵族子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确实有一定的真才实学。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豪门贵族个个三妻四妾,儿女动不动就是十数起计。
家族大了,出那么几个歪瓜裂枣子孙也是有的。
但像申国公李穆家孙子李惇那种。
成天不务正业,总琢磨着怎么败家的嫡长孙,还真是不多。
因为大家族对于长房长子的教育,就和皇家对太子一样,都是犹为重视的。
不过。
连英明神武的高祖宇文邕都把太子教废了。
李家长孙不成器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少数权贵享有精英教育,也要努力去学才能成为自己的才华。
要不然。
也就只能成为一个倚靠祖辈福荫,享受荣华富贵的草包而已。
在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主流思想下。
这样的人就是米虫一般的存在。
是被社会和家族所不齿的。
一个时辰后。
元威黑着一张脸回宫复命。
随他一起来的还有长孙晟和苏威。
“臣等失察,请陛下责罚!”
三人一脸严肃,一进大殿就单膝跪地,向小皇帝请罪。
“怎么回事,起来说话!”
宇文衍见状,就知道自己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看小皇帝语气间带有几分厉色,三人乖乖站起身来。
由元威汇报事情始末。
原来。
双方被武侯府差役带走后,就有胡商第一时间找上了街使。
街使是负责巡逻治安的头儿。
因为经常在街、坊转悠,时间长了和久居长安的胡商也混熟了。
胡商许诺其十贯钱,并带他点一次怡春院的头牌。
希望把他们的同胞放了,并给打人者一点教训。
这个街使询问后,发现涉嫌闹事的几个小年轻竟然是外地人。
顿时起了歹意。
向胡商索要五十贯。
这些胡商也知道,醉汉调戏小娘子有错在先。
出于保护他们胡商的名声,也就答应了。
街使收钱后,随即拉上武侯府的判官,给了二十贯。
让其释放胡商,并找点理由修理一下打人者。
判官是武侯府的副官。
一般长安城的治安案件都是由他处理。
这个判官也是见钱眼开之徒。
主要是想着几个外地小年轻好欺负。
天子脚下,想要给他们找点罪受,简直不要太轻松。
于是乎。
他直接无视胡商醉酒调戏的事实。
将此事定性为武力殴打胡商。
并拉来鸿胪寺丞和商业司一名主事。
这两人也是糊涂蛋,不了解事情原委,就参与其中。
给定了个殴打友邦商贾,破坏朝廷对外贸易的罪名。
判那名打人侍卫杖二十,拘役一个月,并赔偿伤者全部汤药费。
“奇耻大辱!”
“为了三瓜两枣,作为公职人员,公然诬陷自己的同胞……”
“视大周律令如无物,谁给他们的狗胆?”
宇文衍气得桌面拍得梆梆响。
元威等垂头不语,不敢直视正在气头上的小皇帝。
“怎么处理?”
小皇帝发泄一通,慢慢冷静下
来。
“回陛下,按大周律,那名街使和判官免除官职,永不录用……”
“收缴受贿赃款,等额罚款,杖二十,逐出京师!”
宇文衍闻言轻嗯一声,脸色稍微缓和一些。
这就是大周律制定对官员的相应处罚。
要是换以前,这种事情很可能就是不了了之。
制定大周律时,宇文衍觉得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的官员,至少得坐上几年牢。
情节严重,数目巨大者,甚至可处以极刑!
但是阻力太大,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暂时先这样。
能把官场的那些害群之马清扫出去,也算是律法的一种进步。
“那名寺丞和主事,当真不知调戏之事,亦没收钱?”
“回陛下,已经确认,他俩是被蒙在鼓里的。”
“按律官降一级,以观后效!”
这两人也是倒霉催的,稀里糊涂被人扯了虎皮。
“醉酒胡商怎么处理?”
“按大周律,调戏妇女未造成人身伤害者,杖二十,并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五千钱。”
“因醉酒胡商伤势颇重,杖责先记下,等其养好伤后再执行。”
“对胡商行贿之事给予警告,若有下次,驱逐出境,严惩不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有了律法可依,元威把这件事情处理得干净利落。
“季晟,无畏,我们与番国打交道,开展对外贸易,要坚定大周的立场……”
“所有番外臣民来了就得遵守大周的律令,与大周百姓一视同仁。”
“除非是朝廷正式接待,绝不允许出现超国民待遇的情况。”
宇文衍手指敲击茶台,给他们打了个预防针。
就算胡商富得流油又如何?
想在大周为所欲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无畏,你亲自去一趟昭武坊,安抚下那些胡商的情绪,让他们多了解大周律……”
“季晟,你把此事向昭武九国使者通报一声!”
“臣等遵命!”
“那醉酒胡商酒醒后也是后悔不迭,表示服从对他的处罚。”
苏威作为商业司郎中,几乎每天都在与胡商打交道。
而且,还招募了不少胡商为商业司所用。
对于胡商他并不陌生。
昭武九国使者还在京城,出了这样的事情,给他们通报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朕没记错的话,你们担失察之责,按律元威罚俸一年,无畏和季晟罚俸三月……”
“臣等认罚!”
三人没有任何怨言。
“对了,那几名侍卫无事吧?”
“陛下,能有啥事,胙国公帐下那名被收监的侍卫名叫来护儿,年纪轻轻却武艺非凡。”
“武侯府的差役想对他行杖刑,十多个人都近不了他的身,反被揍得哇哇叫……”
说起那名侍卫,元威都不由赞叹了一句。
“什么?”
“你那名侍卫叫来护儿?”
“他祖上可是南阳新野来氏?”
宇文衍突然站起身来,看向尉迟顺问道。
“回陛下,来护儿自幼父母双亡,伯父也死于侯景之乱,是伯母吴氏抚养成人,祖籍是哪臣不是很清楚……”
尉迟顺一脸诧异。
来护儿当下十八岁,扬州土生土长,从来没有出过远门。
一个无名小卒,陛下怎么会知道他的名字?
心想,应该不是同一个人。
这么稀有的姓,这么奇特的名字,又是扬州人。
宇文衍觉得,十有八九他就是历史上隋朝的一大名将——来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