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第三,你马上安排一下,晚饭之后,我们开一个省委书记处会议,把其他同志们都请过来,正式研究刘弘毅同志和宁州市团委联名报上来的那个希望工程,书记处会议,要就这个希望工程的问题形成决议,要做详细的会议记录!”

这就更是省委一秘的本职工作了。

一般来说,书记处讨论重大问题,为了确保大家意见能基本一致,第一书记通常会先单独和班子里的主要成员做沟通。

有不同意见,一对一的聊,一对一的做工作,等基本统一思想之后,再上会。

要是贸然上会,一旦在会议上形成“顶牛”,那就不好了,对第一书记的威信是一个挑战。成熟的上位者,都会竭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但现在,时间太紧迫了,在开会之前,邰正阳无法再单独和书记处班子里的所有成员做沟通,这个任务就只能落在方为均头上,让他在电话通知的时候,委婉地向书记处班子里的其他领导转达邰正阳的意见,请他们在开会之前,先在心里酝酿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开会之前,邰正阳肯定得和省长韩克英碰一下,没时间和所有班子成员沟通,但二把手的意见是一定要先统一的。

只要第一书记和第二书记意见一致,决议就比较好通过了。

晚上举行的书记办公会议,方自牧的坚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管做什么,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搞希望工程,主推的就两个单位——壮安县,共青团宁州市委。

这两个单位,都直接归方自牧管。

所以方自牧坚定不移地支持刘弘毅,其他同志也就没有太多的意见。有关陈可平和其他几位老领导对希望工程不认可的消息,其实大多数省委主要领导已经知道了。

据说消息来源就是团省委那边。

廖正东是最坚定的“反对派”,而且他的根基在北都,所以他的消息是比较灵通的。

他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肯定不会刻意保密。

对廖正东而言,既然已经“失爱”于省委第一书记,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首鼠两端,那是官场上最大的忌讳。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书记办公会议上,自然有其他同志提出不同的意见。

最终是方自牧,韩克英,邰正阳都先后明白表态,这事才形成了决议。

不过有一位提出异议的书记处书记,也明确说了,服从组织决定,保留自己的意见。对此,邰正阳也没有强求。

形成这个决议,在体制内是非常必要的。

这就是集体决定,代表着镇南省委的集体意志。

理论上,如果团中央不同意搞这个希望工程,那么有了这个书记会议的决议,镇南省可以自己搞。因为也没有什么文件规定,搞一个捐资助学的工程,非得是全国性质的。

严格说起来,只要壮安县委形成了决议,希望工程甚至可以先在壮安县搞起来。除非上级发文件明令禁止,否则刘弘毅可以不必“搭理”任何人的非议。

也许是受了后世希望工程的影响,刘弘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小打小闹,而是直接上报团中央,请求在全国范围内搞这个希望工程。

一方面,刘弘毅觉得,这是好事,应该尽可能地发动更多人来关注来参与。另一方面,刘弘毅不愿意独自承担这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