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29 第 129 章

    第129章


    国营向前饭店内。


    胡建南与叶满枝相对而坐, 暂时没动筷子,只有吴玉琢小同志坐在妈妈身边,一口接一口地专心吃肉。


    “姐夫, 这些年咱俩关系一直不错吧?”


    “可不嘛,我跟你姐结婚那会儿, 你还是小学生呢, 我算是看着你长大的, 跟我亲妹子没区别。”


    叶满枝点点头:“当年我改口喊姐夫的时候, 你给了我一个五万块(旧币,相当于新币五元)的改口红包, 一个红包让我高兴了好几个月。后来我结婚的时候, 你跟大姐又送了台缝纫机给我, 又让我乐呵了挺长时间。这几年我们老叶家有事, 你没少帮忙,我心里都记着呢。”


    “哈哈,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这不是应该的嘛。”


    胡建南跟媳妇感情好, 尤其是刚谈对象结婚那两三年, 他被叶满金拿捏得死死的。


    给小姨子送大红包, 帮岳家的忙, 都是爱屋及乌。


    叶满枝往闺女的小碗里夹了点青菜, 继续道:“我以前只在街道当个小干部, 能力有限,一直都是你跟大姐对我的付出比较多。姐夫, 这次省优评比的事,你们愿意跟我开口,我心里其实挺高兴的……”


    胡建南是个很精明的人, 否则也不会成为玻璃搪瓷公司最年轻的副科长。


    小姨子突然把他请出来单独吃饭,还说了这么一通感性的话,肯定是意有所指的。


    他挑着盘子里的花生米,沉吟片刻,试探着问:“来芽,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


    叶满枝颔首:“听说你最近跟我们单位的何平走得挺近?”


    “嗐,算不上走得近,也是刚认识的。何平是玻璃搪瓷制品的评委之一,我们公司的产品想评省优,得跟各位评审保持良好关系。”胡建南笑叹,“评优的事,你不要有太大压力,我另外找找关系也行。”


    他媳妇一直说这个妹妹有出息,肯定能帮他办成事。


    胡建南也承认小姨子有出息。


    从街道小干部变成街道副主任,又从街道副主任变成了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如今毕业分配进了省里的大衙门上班,在他的所有姻亲里算是最有前途的。


    但叶满枝毕竟年轻,刚分配去单位还不到一年,整个科室里,数她年纪最小,资历最浅。


    在省优评比这种大项目上,未必说得上话。


    胡建南另外联系其他评委,一方面是不想给小姨子太大压力,另一方面,省优评比是他们公司的大事,他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叶满枝自己也清楚,她这样没有话语权的小喽啰,很难得到对方的信任。


    她也没觉得姐夫托自己办事以后,又另外找其他门路有什么不对。


    “但是,省优的审定委员会明令禁止行贿受贿,何平最近频繁出入机关浴池,已经被人盯上了。你给他送礼的事,一旦被人捅出去,就会像滨江第一食品厂那样被取消评选资格。”


    胡建南闻言微怔,含含糊糊地说:“我们就是跟他联络一下感情,没给他送礼。”


    叶满枝好笑道:“不送礼请客,你们怎么联络感情?”


    “哎,真没送礼,就是普通的交际应酬。”胡建南感叹道,“来芽,做工作可不能太死心眼,偶尔有点人情往来是难免的。”


    叶满枝心知这是搞供销的通病,她没打算在思想上改造人家。


    这是领导和她大姐应该操心的。


    “姐夫,你想过没有,你们单位现在给评委送礼根本没用,而且风险还很高。就拿我们食品行业的评比来说,这次我们从全省各单位邀请了59名评委,到时候大家一起打分,计算平均分,某个评委的影响力微乎其微。企业即使送了礼,也是白送的。”


    胡建南讶然问:“你们怎么请了那么多评委?”


    “以防有人顶风作案,这是领导想出来的办法。”叶满枝说,“食品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千人千味,所以我们请了几十名评委一起打分。其他行业的评比不一定会有这么多评委,但人数也不会少,据我所知纺织工业的评委也有将近三十人。”


    “……”


    “你们搞供销的,与上下游保持良好关系是正常的。但咱们省是最先搞优质产品评比的省份,省领导想打造出一个样板来,对评选过程非常重视。你们与其冒着巨大风险给评委送礼,不如从其他地方想想办法。”


    “……”


    叶满枝端起茶杯润润嗓子,继续道:“你上次找过我以后,我特意关注了一下玻璃搪瓷制品的评比条件。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有几个特殊条件,可以优先被评为省优产品。”


    “一个是在全国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获得好名次的产品。另一个是主要技术指标能高于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能体现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向的产品。”


    胡建南叹道:“这些评比条件我们早就看到了,关键是贴不上啊。”


    “之前贴不上,之后却未必贴不上。你们公司生产搪瓷的技术指标能达到行业标准吧?”


    “能啊,各项指标都达标了,但达标和高于行业标准可不一样。”


    “但搪瓷的最新行业标准是今年7月份更新的,而滨江的地方标准使用的还是59年大炼钢铁时公布的那一套。”


    胡建南还真没想到这个层面,像是突然被人点醒了一般,拍着脑门“哎呀”一声。


    搪瓷行业标准肯定比滨江地方标准高一些,他们与其冒着巨大风险跟省优评委拉关系,还不如想想办法,拿到一个技术指标高于地方标准的证明……


    虽然有钻空子的嫌疑,但这可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而且玻璃搪瓷公司的产品,在质量和口碑上其实一直很不错,有六七成的概率能被评为省优产品。


    他们这样到处走关系,无非是想求一个万无一失。


    胡建南端起酒杯跟小姨子碰杯:“还得是大学生呀,我们之前还真没想到这个办法!”


    叶满枝没说什么客气话,为了帮大姐夫想办法,她这个月确实花了不少时间研究相关资料。


    她没能力帮大姐夫走后门,只能另辟蹊径,从其他方向入手。


    吴玉琢小朋友自己一个人吃了小半盘的熘肉段,嘴边蹭了一圈黏糊糊的芡汁,瞧见妈妈和大姨父碰杯,她也举起水杯凑过去碰了一下。


    胡建南心情好,那股子大方劲儿又冒了出来,与小姑娘碰杯以后,乐呵呵地问:“有言还想吃啥?想吃拔丝地瓜吗?大姨父再给你点一个。”


    吴玉琢往妈妈的方向瞟了一眼,见她没反对,于是来者不拒地说:“想吃!”


    在她漫长的三岁人生里,还没吃过拔丝地瓜呢,今天可以尝尝啦!


    叶满枝没管加菜的事,她心里还惦记着大姐夫给何平送的礼呢。


    “姐夫,你在澡堂子给何平送了什么东西?你送了他就真的收了?”


    胡建南犹豫少晌,压低声音说:“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拿了几个搪瓷盆样品送给他,他没收。后来我同事买了些烟酒给他,他也没收。我寻思可能是目标太大了,人家不方便在外面收东西。所以,后来就找关系弄了两张自行车票,在澡堂子给了他。”


    叶满枝问:“这次收了?”


    “嗯,收了。不过,你别多心。”胡建南抿了口酒,摇摇头说,“这位何平挺谨慎的,收了我的自行车票,还给了我二十块钱。”


    “他还给你钱了?”


    “嗯,当场就给了,表现得挺无奈的,说什么这次就算了,下次别再送了,违反评审纪律。”


    叶满枝:“……”


    这还真挺难评的。


    自行车票不是商品,但有一定价值。


    尤其现在自行车实行高价政策,一辆自行车在商店里的标价高达520-550元。


    自行车票的倒卖价格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以前搞一张自行车票需要10-20块左右,而现在可能需要至少30块。


    按照现在的行情,何平收的那两张自行车票,最起码能值60块钱。


    而他只花20块就拿到了手,倒一手就能赚40块的差价。


    要说他这是受贿,其实还有点牵强,因为自行车票本身没有统一标价,具体卖多少钱取决于买卖双方。


    叶满枝甚至能想到,何平被人举报后,会有的反应。


    他肯定会无奈地说,企业的同志几次三番地拦住他送礼,如果他不收,可能还会被继续纠缠。


    所以,为了不影响对方的评选资格,也为了让自己耳根子清净,他只能花钱把对方送的礼物买下来。


    兴许还会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不堪其扰,自掏腰包的老好人受害者。


    叶满枝一边惊叹对方的谨慎和生存智慧,一边感慨,何平要是把这些心眼放在工作上,现在至少是个处长了!


    *


    弄清楚何平在搞什么名堂以后,叶满枝做了两件事。


    一是向大姐告状,让她管管大姐夫。之前单独找姐夫吃饭,主要是担心这两口子吵架闹矛盾。而等到事情解决以后再去告状,则是担心大姐夫肆无忌惮,会连累大姐。


    二是让四哥回来,以后不用再盯着何主任了。


    能追去澡堂子送礼的人,应该都是大姐夫这样,已经被何平在外面拒绝过好几次的。


    以何平的谨慎,在澡堂子收的礼,很可能都是他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


    “来芽,我这次给你办了这么大的事,你要怎么感谢我?”四哥晃着腿说,“给你哥找个工作不为过吧?”


    “嗯,不为过,”叶满枝叮嘱他,“大姐夫送礼的事,你可别回家乱说!”


    “晚了,我已经告诉你四嫂了。”


    大姐向来瞧不上他们两口子,这回他瞧见了大姐夫的送礼现场,肯定要回家跟媳妇分享一下。


    他没在澡堂子里跟大姐夫相认,已经够给姐夫面子了!


    “来芽,我这次立的可是头功,你可得想着我工作的事啊!”


    叶满枝口中答应着,心里其实特别犯愁。


    她回家就问吴峥嵘:“你说能给我四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啊?你那边有没有门路?”


    她现在确实没什么好办法。


    这两年城里的粮食紧张,工农业发展的速度都缓了下来,城里工业和商业系统都在精简人员。


    光是工业系统内部,就精简了两万多人,其中大部分都去农村参加农业生产了。


    除了分配来的应届毕业生,城市各单位根本就没有用工指标。


    吴峥嵘目光盯着书页,漫不经心道:“他做饭水平怎么样?研究所食堂要招个炒菜师傅,他做饭水平要是过得去,我就推荐他去上班。”


    叶满枝纠结了半天,选择了实话实说:“还不如你呢,他结婚以后就没下过厨。”


    “那算了,在其他地方想想办法吧。咱们家属院里的供销社、副食品商店,招的都是军属,回头看看他们那边有没有空缺。”


    “我觉得有点悬,家属院里这么多没工作的家属呢,即使有空缺也轮不到我四哥啊,他又不是什么正经军属。”


    叶满枝左思右想没有好办法,原本打算冷处理四哥的工作问题,等她听到招工消息以后再说。


    但她请假去市里参加“爱国卫生运动颁奖大会”的时候,却在领导的讲话中了解到一个关键信息——市里要对集市贸易和饮食摊贩的卫生加强管理。


    其中一条是,饮食摊贩必须在工商部门登记,凭借卫生许可证,拿到营业执照才可以在城里摆摊。


    虽然摆摊的限制颇多,但是这条规定也算间接承认了小摊小贩的存在。


    只要办了营业执照,就可以在外面合法摆摊了!


    四哥听了妹妹对自己的安排后,险些被她气死!


    “叶大干部!你想了那么长时间,最后给你哥找的工作,就是去大街上摆摊啊?”


    “那现在不是没有合适的工作吗,冬天正是大量用煤的时候,”叶满枝喊的比他还大声,“要是不赶紧给你找个营生,你又得被人弄去夺煤了!”


    叶守信说:“我看摆摊也挺好的,好歹算是一个正经营生,能让你每月有点进项。”


    “好什么啊!摆摊能赚几个钱?天寒地冻谁能受得了啊!”


    叶满枝叉着腰说:“别人都能摆摊赚钱,怎么就你那么娇气!我能让你去马路上随便摆摊嘛?摆摊也要看地点的好吧!”


    “来芽,你让他去哪里摆摊啊?”沈亮妹赶紧问。


    “区文化局附近的红旗电影院门口,我哥可以在那里卖炒瓜子和烤地瓜。”叶满枝哼道,“你以为什么人都能在电影院门口卖东西呢?我特意找了青梅帮忙,才在那里弄到一个摊位。”


    电影院是个好地方,哪怕是门口的位置,也有人争抢。


    要是不跟人提前打招呼,用不了两天就被人挤走了。


    电影院是归文化局管的,为了给四哥弄这个摊位,她特意让青梅帮忙找人打了招呼。


    四哥别别扭扭地说:“之前有好几个国营工厂的正式工作我都没去,没想到啊没想到,现在居然沦落到去街上摆摊的地步了!哪怕有个临时工也行啊!”


    “此一时彼一时,我要是有更好的工作,能不介绍给你吗?”叶满枝宽慰道,“哥,困难都是暂时的,你先去摆摊赚钱,算是有个营生。等有合适工作的时候,我再推荐给你。”


    她将自己提来的那个布口袋拿出来,里面有六个硕大的向日葵花盘。


    “这还是我今年在院子里种的向日葵呢,先借给你炒点瓜子试试。如果生意好,你就办个正经的营业执照,不好的话,你还是去当夺煤英雄吧。”


    沈亮妹对摆摊很感兴趣,她还记得结婚前去县城电影院看电影,门口的五香瓜子是奢侈品,要是能在看电影的时候买一包瓜子,她能回村吹好几天!


    她极力劝说满桂去电影院门口摆摊试试,她来负责炒瓜子。


    满桂带着炒好的瓜子去摆摊就行。


    四哥心想,反正在家呆着也是呆着,趁机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也挺好。


    周日上午,他就扛着一口袋炒好的瓜子,去电影院门口摆摊了。


    不过,他在家里舒服惯了,不是什么吃苦耐劳的好同志,在大门口冻了半个钟头就有点受不了。


    他提着口袋跑进电影院,跟检票的大爷商量,给大爷三毛钱,允许他在电影院里面摆摊。


    检票大爷是电影院的老职工,收了钱便大手一挥,给他在放映厅门口安排了一个位置。


    还叮嘱他,要是有人问起来,就说两人是亲戚关系,他是临时进来取暖的。


    叶满桂连声答应。


    电影散场时,他就去外面摆摊,开场以后,再进室内待着。


    从上午九点到晚上七点多,他在电影院听了好几场电影,带来的瓜子也全卖光了。


    等他把零钱袋子揣回家时,两口子蹲在地上一起数毛票。


    刨去三毛钱的场地费和他一天的吃喝,口袋里还有两块二。


    沈亮妹从儿子手里抢过毛票,激动地说:“一天就能赚两块多,那一个月得有五六十块吧?”


    “瓜子是来芽给的,下次再卖就得自己进货买瓜子了,而且今天是周末,全天都有人看电影,平时可没这么多人。”四哥思忖着说,“办了工商登记以后,好像还得交税……”


    “那一个月20块总能赚到吧?”


    “应该可以吧。”


    “我没有太高要求,你每个月能拿回来二十块就行。”沈亮妹很贴心地说,“摆摊不用在单位打卡,我把瓜子炒好,什么时候出门摆摊全看你心情。早上没人看电影,不耽误你送完孩子以后睡回笼觉!”


    四哥摸着下巴说:“那我再摆几天试试,要是每天能卖一块钱以上,我就去办个营业执照。”


    *


    听到四哥办了营业执照的消息时,叶满枝心里很高兴,甭管着小摊能摆多久,至少眼下有了营生做,而且摆摊时间灵活自由,不耽误四哥去幼儿园接送孩子。


    她心里松快了,却不敢在单位里表现出来。


    最近几天,化轻工业处几乎人人自危,一个个都在办公室里埋头干活,恨不得把脑袋揣进口袋里。


    事情的起因,还是省优产品评比。


    审定委员会要在年底之前,完成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的评比。


    纺织工业的评比进度很快,预选会和最终评审会都已经结束,上周就拿出了省优产品的正式名单。


    纺织组的工作效率高,不但得到了厅领导的表扬,省人委那边也在会议上表扬了审定委员会的高效率。


    整个纺织组就跟过年似的,高高兴兴完成工作,原地解散回了各自的单位。


    然而,乐极生悲,纺织组解散的第二天,就被人告到了省领导那里。


    有人实名举报,纺织组违规瓜分了各单位选送的评比样品!


    省优产品评比结束后,留下了大量的抽样样品和展示品。


    这些样品经过展示,被众人抚摸,甚至试穿,已经不适合退回原厂了。


    就地销毁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评审组解散时,就把这些样品按照市价处理了。


    除了评委,各单位中一些消息灵通的干部,也买到了这批样品。


    在大家看来,这就跟商店处理残次布匹似的,可以有一定的优惠。


    可是,两名实名举报的老同志说了,参加省优评比的产品,没有残次品,全是优质产品!


    纺织品是国家统购统销的一类商品,无论是布匹还是成衣,都要使用布票购买。


    纺织组的评审,不用布票,以低廉的价格购入大量优质纺织品,这不就是严重违规嘛!


    普通老百姓,全家人一年只能凑出一套新衣服,你们这些评审组的人凭啥近水楼台,花点钱就能得到这么多优质纺织品!


    纺织评审组的所有成员都被领导找去谈了话,化轻工业处的综合二科是对口管理纺织品的,这回也在被约谈的范围内。


    而处长夏竹筠和两个副处长也未能幸免,全被领导批评了。


    最近几天,化轻工业处的工作气氛特别压抑,叶满枝经过处长办公室时,总要轻手轻脚,生怕招了领导的眼。


    但是,食品工业的评审工作即将开始,叶满枝想躲也躲不掉。


    纺织组刚出了事,食品组必须引以为鉴!


    所以,在最新一次的组会上,供销社的同志提议,应该减少各厂的送样数量。


    要是送样数量过多,剩下的样品反而会变成烫手山芋。


    拆封的产品不能退回厂家,评审组的成员又不能私下瓜分,就地销毁浪费粮食就更加不可取了。


    有人反对道:“咱们食品组跟其他评审小组不一样,评委多,评比环节多,食品试吃、检验的消耗量很大,要是送样不充足,在评比期间反而容易引来麻烦。”


    “那也比被人举报强吧。”有人嘀咕,“剩下那么多样品,咱们怎么处理?”


    评审组成员来自好几个单位,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叶满枝当时并没发表意见,等到午休时,才私下跟夏竹筠说:“处长,依我看产品送样数量不但不能减少,还应该让企业多送一些。”


    “哦,你有什么想法?”


    “咱们举办省优产品评比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庆祝轻工系统的十周年纪念,但是现在省里的好几个单位都参与了进来,大家的关注点都在省优评比上,反而没人在意轻工业的十周年纪念了。咱们不如让企业多送些样品,以庆祝十周年纪念的名义,举办一场食品工业展销会,向大家展示十年来食品工业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