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今天的参会人员将近五十人, 叶满枝站在前面发言时,始终将注意力放在第一排的厅领导身上。
留意到前排大部分领导都认真望向了她,叶满枝心下稍安。
厅里一直在扶持本省名牌产品, 去年在省际竞赛中获胜的企业还得到了专项扶持资金。
她用名牌当噱头开场,明显比诉苦的效果好。
“除了知名度, 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还有哪些优势呢?”
“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地理位置优势!我们第一食品厂位于省会滨江, 滨江是我省对外联通的重要交通枢纽, 公路、铁路、航运, 四通八达,无论向内调入原料, 还是向外运输成品, 无论在省内调配, 还是远销其他省市, 滨江都是全省最方便快捷,效率最高的城市。”
滨江工业局的几位同志频频点头。
省城的优势就是这么明显!
“众所周知, 汽水的配方并不复杂, 生产汽水只需要解决三个主要矛盾!”叶满枝伸出右手数道, “一要解决生产设备问题, 二要解决水源问题, 三要解决汽水玻璃瓶的供应问题。”
“第一食品厂在滨江发展了半个世纪, 为了生产出品质最好的水果罐头, 我们找到了市内最好的水源地, 汽水业务落户我厂以后,无需另外寻找水源建厂, 可以直接使用我们生产罐头的水源。”
“至于玻璃瓶的供应,全省应该没有哪个城市,比我们滨江更方便。”叶满枝笑道, “滨江拥有啤酒厂、汽水厂、白酒厂,还有我们第一食品厂的罐头车间,对玻璃瓶的消耗量是相当大的。在去年之前,咱们本省的玻璃瓶供应一直不足,需要从其他省市调入。但是,去年12月份,省里成立了第一座机械玻璃瓶工厂——滨江玻璃瓶厂,省内的啤酒瓶、汽水瓶、罐头瓶自此可以完全自给了。”
“轻工业部拨给咱们的这条日本汽水生产线,如果马力全开的话,每天可以生产20万瓶汽水,即便只工作一个班次8小时,也能生产7万瓶汽水。这么大的玻璃瓶需求量,以目前的生产能力来看,除了滨江,省内其他地区根本无法实现自给。汽水生产线在其他地区落地以后,仍然需要从滨江玻璃瓶厂调运大量玻璃瓶。”
叶满枝望向其他专区的代表,笑着问:“反正都要从滨江调运,调运玻璃瓶和调运成品汽水的距离、空间、运费应该是差不多的,那么为什么不从滨江直接调运汽水呢?”
其他专区的同志:“……”
你说为啥?
虽然从外面调运玻璃瓶麻烦了些,可是把汽水厂建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上,税收、利润全算在地方财政的账上。
工厂建起来以后,还能提供不少工作岗位,解决城市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但是,从滨江调运汽水回去,就是纯纯的消费了!
叶满枝没管其他代表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节奏,赶紧往下进行。
其实玻璃瓶的重要性被她故意夸大了。
与罐头的瓶子不同,啤酒和汽水的玻璃瓶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
即使有损耗,也不至于每天都需要购入几万个新瓶子。
她这样说,只不过是为了突出第一食品厂的地理优势,毕竟挨着玻璃瓶厂嘛,多方便!
叶满枝继续道:“之前中江专区工业局的同志提到过,中江有制作水果干和糖渍水果的传统,汽水厂落成后,可以研发生产果汁汽水。事实上,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已经在着手研发果汁汽水了!”
“咱们滨江本地的同志可能已经听说了,我们食品厂开了一家糖水站,厂里会将当天生产水果罐头的剩余糖水,放到糖水站销售。价格比汽水便宜,八分钱能买一大壶,入夏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前阵子有市民反映,糖水美中不足的一点是,不像汽水那样有汽,喝起来不爽口。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厂总工艺师余幽芳同志,正在带领工程师、技术员和车间工人,研发一款全新的果汁汽水!”
话落,坐在台下的食品厂小分队,在牛恩久的带领下啪啪鼓掌。
他们第一食品厂就是这样,一直走在行业前沿!
叶满枝对第一排的厅领导们说:“这条日本汽水生产线落户我厂以后,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挖掘这条生产线的价值,除了生产多种口味的普通汽水、果汁汽水,我们还准备生产盐汽水!”
“省里一直号召轻工业为农业服务,为重工业服务,作为省工业厅的直属食品厂,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也一直在响应厅里的号召,致力于为重工业服务。”
“在重工企业里,很多工人从事的是高温作业。在高温环境下,工人每八小时的出汗量可以高达5-10升,随着汗水流失的盐分可达30-50克,而正常人每天依靠日常饮食摄取的盐分不超过20克。所以,为了满足保健需要,大多数工厂都会为高温作业的工人提供盐水,补充盐分。”
李副厅长点点头,为高温作业的工人额外补充盐分是必须的。
叶满枝接着说:“大多数重工企业为工人提供的是盐汽水片,将盐汽水片放到开水里,溶解后饮用。但是据我们调查,这种盐汽水片溶化得非常慢,往往是前面味淡,后面味重,甚至发苦,有些工人喝了盐汽水以后,会有恶心的感觉。”
她家老叶是电焊工,每天都要进行高温作业,大量出汗后需要补充大量盐分。
据老叶透露,那盐汽水片难喝得很,喝到最后总想吐,他宁可往菜里多加点盐,也不想喝那个盐汽水片。
“由于出现恶心现象的工人太多,一些规模较大的工厂按照制作汽水的方式,制作了瓶装的盐汽水,比如重机厂、滨江机械厂、656厂,都开办了小型盐汽水厂,为本单位的高温作业工人提供瓶装盐汽水,很受工人们的欢迎。”
“但是那些规模比较小,设备也不够齐全的企业,则没有条件为工人提供这种盐汽水。如果这条进口汽水生产线可以落户第一食品厂,我们每周将拿出一个班次生产盐汽水,为全市甚至全省的重工企业提供盐汽水,满足高温作业工人的保健需要!”
食品厂小分队再次鼓掌。
这就是全省第一食品厂的优越性,他们厂就是这么有觉悟!
夏竹筠也跟着他们一起鼓了几下掌。
“为重工行业提供盐汽水的想法确实不错,很值得鼓励!无论这条生产线最终落户到哪里,希望大家都可以考虑一下生产盐汽水的提议。”
现场并没有提问环节,叶满枝发言结束以后,便直接返回了座位与其他厂领导汇合。
牛恩久等人都给她鼓了掌,“叶厂长讲得很好,圆满完成任务!”
他们要是厅领导,肯定要把这条生产线交给第一食品厂了!
不过,现场并不缺聪明人。
前面三个单位讲完以后,德化专区的副专员当场拍板说,水源、果汁汽水、盐汽水,他们都能解决。
至于汽水瓶也不是问题,德化的酿酒行业发达,本地有不少小型玻璃瓶厂为酒厂服务。
汽水瓶能回收利用,他们可以先跟滨江玻璃瓶厂订购几万个玻璃瓶,其他损耗由本地的玻璃瓶厂补充。
等他讲话结束,滨江第一食品厂的优势,就只剩知名度和地理优势了。
厅领导并没有在专题会当天给出结果。
回到厂里以后,牛恩久说:“微弱的优势也是优势,再说知名度和地理位置优势,并不是微弱优势,只凭这两点,咱们就能胜过其他单位了!好不容易弄来一条进口生产线,领导总要统筹全局,充分发挥出这条生产线的最大价值。这可不是哪里弱就能给哪里的!”
食品厂小分队都自信厂里能拿到这条生产线。
但是事情没有敲定之前,心里总是不踏实的。
牛恩久几乎隔天就往工业厅跑一趟,打听领导的最新决定。
他往工业厅跑得勤,带回的消息也多。
这天回到厂里以后,牛厂长黑着脸召开了班子会议。
在会上说,“滨江市工业局想跟咱们一起争取这条生产线!”
大家都用一种茫然的眼神望向他,王士虎疑惑道:“什么意思?工业局不是想把生产线交给第二食品厂吗?专题会都结束了,怎么又想跟咱们合作了?”
蒋文明撇嘴说:“肯定是觉得自己没戏了呗。这条生产线要么不给滨江,只要落在滨江,必然会交给咱们第一食品厂。”
他们是省厅亲生的,又有知名度和地理优势。
怎么看都比其他单位强吧?
市工业局八成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又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才又把主意打到了他们身上。
“这是想占便宜摘桃子啊!”陈谦嘀咕了一句,又问,“厂长,工业局想怎么合作啊?咱们有厂房,有设备,工业局能出钱还是出啥?既然是合作,总要出点东西吧?”
牛恩久说:“他们出不了啥,但张局似乎能在罗厅那里说得上话。”
其他人顿时露出恍然神色。
原来如此。
关于这条生产线的归属问题,主要由李副厅长和夏竹筠拍板决定。
但这两位副厅长的发展理念完全不同。
夏竹筠比较倾向于将生产线交给第一食品厂,充分发挥名牌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像中央试办的托拉斯企业一样,在省里打造一个龙头企业,放在全国也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李副厅长觉得应该全省均衡发展,不能把好事全让滨江占了,这两天频频接待德化专区和中江专区的同志。
看样子不太想将生产线留在滨江。
双方的分歧不小,这事绕来绕去,最终可能还是得由罗厅长拍板。
如果市工业局的张局能在罗厅那里说得上话,那确实可以合作。
然而,叶满枝心里却对张局的作用保持怀疑。
她正色道:“厂长,我觉得与市局合作没问题,但是市局如果只出一张嘴,那可不行。大家别忘了,咱们是由工业厅直管的,如果与市局合作开办汽水厂,必须有明确的占股比例。哪怕只让工业局占一股,都要跟厅里解释清楚,这一股是因为什么给出去的。要是厅里问起来,咱总不能说市局出面公关了罗厅长吧?”
那可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陈谦呵呵笑了出来,“叶厂长说得对,既然想合作,那市局总要拿出一些诚意。第二食品厂的厂区面积小,显然不可能装得下一个汽水厂。市局为第二食品厂争取这条生产线的时候,八成已经做好了新建厂房的准备。”
“他们不是想合作嘛,行啊,我还觉得咱们厂区里有点挤呢,不如让市里出钱在咱们厂南边那块空地上盖个新厂房,搞个分厂,这个分厂以后就专门生产汽水。”
牛恩久严肃着脸不说话。
他们之前想跟市局合作申请生产线,市局那边百般推脱。
如今眼瞅着第一食品厂拿到生产线的可能性变大,市局又改了主意,想跟他们合作。
这让牛恩久心里简直腻歪透顶。
他不想让市局占这个便宜,但食品厂的不少业务要受地方上管理。
要是拒绝人家递来的橄榄枝,九成九要得罪人。
叶满枝笑道:“其实陈厂长说得有道理,咱们厂区里确实比较拥挤,为了争取汽水生产线,咱们可以暂时占用罐头车间,可是厂里的罐头业务不能落下,要是以后有了新的罐头设备,那生产场地又是个问题。不如考虑一下与市局合作,咱们双方各出一点钱建个汽水厂,当作咱们食品厂的分厂。”
无论谁出钱建厂,用的都是国家的钱,市里愿意掺和就让他掺和呗。
能搞个分厂,还能跟市局打好关系,其实不吃亏。
老牛可别钻牛角尖啊!
她说的这些,牛恩久当然都知道。
可是合伙办分厂不是那么简单的,市局出了钱,能不抓人事权吗?
叶满枝能猜出一点他的心思,当时没在会议上说什么。
会议结束后,她单独去了一趟牛恩久的办公室。
“厂长,咱们总要为以后考虑考虑。现在拒绝市局不要紧,但是万一以后食品厂被划拨地方管理了,咱们厂的处境难免尴尬。”
牛恩久警觉地问:“叶厂长,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难道工业厅要将第一食品厂下放到滨江了?
叶满枝连忙摇头说:“没有没有,就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有备无患嘛。你想想,十年前,工业厅下属企业多达上百家,但是几年间纷纷下放给地方管理了。省厅现在直接管理的要么是重工企业,要么是制糖、纺织、皮革这类比较重要的轻工业。食品厂只剩咱们一家了……”
万一哪天厅里改变主意,将食品厂也下放地方管理了,那市工业局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他们现在仗着有省厅撑腰,可以拒绝市局,一旦以后落到人家手里,那可就尴尬了。
牛恩久:“……”
*
或许是着急拿到那条生产线,也或许是听了叶满枝的劝告,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牛恩久最终还是代表厂里与市工业局谈了合作。
双方一起向省厅争取这条生产线,一起建分厂。
但老牛曾经合并了好几家工厂,对此也算经验丰富。
与工业局谈条件的时候,他要求工业局一起出钱盖新厂房,否则厂里无法与省厅交代。
而且利润分成从分厂落成以后开始计算。
在此之前,先在食品厂的罐头车间里生产汽水。
至于分厂啥时候能建成,那就全看市局了。
反正食品厂忙着重建罐头车间,手上没多少现金。
汽水生产线由牛恩久亲自跟进,这回有了市局做说客,牛恩久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几乎天天往厂外跑。
当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这条汽水生产线上的时候,罐头车间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车间工人杜涛,在一名工程师的配合下,成功设计出一台搅拌式汽水机!
试用汽水机这天,车间里的不少工人喝上了带气的桃子糖水。
叶满枝闻讯赶去看热闹的时候,车间工人们正热烈讨论着。
“杜涛,这汽水机真是你设计的啊?”马志超怀疑道,“不会是刘工的成果吧?”
杜涛推推眼镜,老实巴交地嗫嚅道:“真是我设计的。”
“你会画设计图吗?”
“会一点。”
刘工出面替他解释:“搅拌式汽水机真的是由杜涛同志设计的,他出了图纸,我帮他找材料制作的。”
叶满枝从那卖相不咋地的破罐子里,接了一杯桃子水,小心地喝了一口。
有细密的气泡在口腔中炸开,确实是桃子味的汽水!
叶满枝往杜涛身上望了一眼,她记得之前陈大姐就推荐过杜涛,说他搞过一个浮洗车间的设计图,但是因为非科班出身,不被车间主任信任,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杜涛同志,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能研制出汽水机,你们可太厉害了!”
杜涛挠挠头说:“其实这个机器不难,往罐子里放上糖水,充入二氧化碳到一定的压力,然后摇这个手摇柄,带动里面的叶片进行搅拌,让糖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就行了。这个不难的!”
“很多发明都是听起来不难,但是一般人却想不到,一个点子就价值千金了!”
当初她们家吴大博士制作出的捕蝇网和蜂窝煤炉子,看起来也没什么难度。
可是之前却没人能发明出来。
金点子难得呀!
叶满枝好奇地问,“这个罐子里的汽水能带气多长时间?”
“三四个小时吧。”杜涛讲起机器头头是道,“手柄这里虽然做了密封,但是仍然会漏气,所以,如果放到糖水站卖汽水,每天都要加一次二氧化碳。”
“我听说你之前还给厂里提供过浮洗车间的设计图?”
杜涛讪讪道:“啊,幸好当时厂里没听我的,那个设计图好像有点问题,我最近在修改呢。”
叶满枝:“……”
你倒是挺老实的,什么都往外说。
她对杜涛同志鼓励了一番,让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搞出更多发明创造。
然后她就追着一大群人,去糖水站买果汁汽水了。
这回真的是带汽的果汁!
她家吴玉琢肯定要高兴坏了!
搅拌式汽水机还在试用阶段,而且长得有点丑,放到糖水站里不太起眼。
厂外的消费者不知道这台丑机器的价值,瞧见穿着工装的食品厂职工全在那边排队,心里还在纳闷。
等他们听到喝过糖水的职工,打了一个响嗝,才反应过来,今天的糖水是带气的!
“同志,汽水多少钱啊?”
“厂里还没定价呢,今天暂时还按八分钱卖,明天可能就要涨价了,毕竟是汽水嘛!”
叶满枝用军用水壶打了满满一壶汽水,将壶盖拧得紧紧的。
等她着急忙慌地赶回家时,果汁里的汽还挺足。
吴玉琢小同志终于喝上了带汽的桃子糖水!
她跷腿坐在椅子里,对准水壶灌了两口,打了一个嗝,美滋滋地感叹:“我可太幸福啦!”
叶满枝好笑道:“你还挺惜福的。”
喝个汽水就幸福了。
她这几天其实挺犯愁的。
她闺女马上就要过五岁生日了,但吴大博士出差还没回来。
四岁生日的时候,她在北京出差,这回过五岁生日,吴峥嵘又去上海出差了。
反正爹妈总有一个不在身边。
叶满枝寻思,既然亲爹不在家,那她无论如何得带着孩子把这个生日过好。
不过,具体要干啥,她还没想好。
次日是周末,她不用去厂里值班,也没什么特别安排。
天气不错,她跟吴玉琢商量好了,先在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然后搞搞个人卫生,娘俩一起去大众浴池里洗澡。
上午的阳光暖洋洋的,叶满枝坐在床上拆洗被面,吴玉琢跟梨花一起趴在旁边的桌子上,写太爷爷留给她的作业。
院外传来些声响,一室静谧很快便被葵花的叫声打破了。
吴玉琢向窗外望了一眼说:“肯定是小李叔叔来送报纸啦!”
他们家订了《人民日报》和《滨江日报》。
不用妈妈吩咐,她就跳下椅子,飞奔出去给小李叔叔开门。
然而,她踮着脚将院门打开,准备与葵花、梨花一起迎接小李叔叔的时候,却发现送报的换人了。
而且这个叔叔骑的是挎斗摩托车,不是自行车!
“叔叔,你找谁啊?”吴玉琢睁着大眼睛问。
梨花和葵花也站在旁边,两脸警惕地望向陌生人。
“我找叶满枝同志,”来人笑道,“有她的电报!”
听了对方的答复,吴玉琢兴冲冲地跑回屋里,喊道:“妈妈,有个叔叔在门口,有你的电报!”
她还没见过电报呢,电报长什么样啊?
一份电报,把她和猫狗都忙得够呛,脚跟还没站稳,又跟在妈妈身后屁颠屁颠跑了出去。
叶满枝来到门口,一边接电报,一边随口问:“同志,哪里发来的电报?”
“从上海来的。”
闻言,叶满枝不禁加快了手上的动作。
从上海发来的电报,八成是吴峥嵘的。
她将闺女抱起来,母女俩一起在第一时间欣赏了吴大博士从上海发来的电报。
电报是按字数收费的,吴峥嵘言简意赅的作风,特别适合拍电报交流。
电报展开,只有短短的几个字——
【上海工业展上有罐头设备,速来!】
鹿子草 作品
156 第 156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