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72 第 172 章

   第172章


    叶满枝对那每吨四百块的差距耿耿于怀, 念念不忘。


    临近下班时,她往研究所打了一个电话,让吴峥嵘尽快回家, 顺便把小崽接回来。


    听说有要事相商,吴峥嵘没耽搁, 将手头的工作交给老周就去了幼儿园。


    结果等父女俩匆忙走进家门时, 面对的就是一桌子肉菜。


    准确的说, 是一桌子用午餐肉做的菜。


    “小叶厂长, 咱家提前过年了吗?”


    “哈哈,提前演习。”叶满枝问, “今天喝白的还是喝啤的?”


    家里有好菜的时候, 他俩总要小酌一下, 入冬以后一般就是喝烧酒。


    但午餐肉是洋玩意, 配啤酒可能更搭调。


    吴峥嵘将小崽身上的军用水壶摘下来,把里面的水倒干净, 又重新给她挎上。


    “吴玉琢同志。”


    “到!”


    “向后转!目标国营八一饭店, ”吴峥嵘将一顶挺大的雷锋帽扣到她头上, “去打壶啤酒回来。”


    吴玉琢加入儿童团以后, 每天接受共产主义教育, 一切行动听指挥。


    这会儿听到爸爸郑重其事地给她安排了任务, 心里那股使命感嗖一下就升上来了。


    接过五毛钱, 很有生活经验地塞进棉手套里, 叮嘱一句“要等我一起吃肉啊”,便抱着水壶往外跑。


    叶满枝用手肘拐了一下吴大博士, “人家孩子都是去打酱油的,只有咱家有言是给爹妈打啤酒的。”


    “人尽其用。”吴峥嵘一边脱军大衣,一边问, “今天怎么回事?家里的午餐肉要过期了?”


    叶来芽有囤货的习惯,总是囤一大堆罐头。


    偶尔能开一罐解解馋。


    今天这一桌有午餐肉凉盘、香煎午餐肉、青椒炒午餐肉,还有个用午餐肉做的什么汤,开销比买鲜肉还高,她能舍得让午餐肉开会,只可能是午餐肉罐头要过期了。


    “什么呀,这些罐头的日期都是新鲜的。”叶满枝将她从张厂长那里听来的消息转述给他,掐着腰不服气地说,“每吨的成本怎么能差400块呢?咱们尝尝两款产品有啥区别。”


    吴峥嵘望一眼餐桌上的六个盘子,两个汤碗,好笑道:“难怪每道菜都是两份。”


    看着还挺热闹的。


    “咱好好对比一下配方有啥区别。”


    想起配方,她又跑回厨房,将两个罐头盒子拿了出来。


    “你帮我看看,这配料表上的内容是不是一样的?”


    午餐肉大多是用于出口的,除了友谊商店,很少能在其他商店见到午餐肉。


    所以,她从厂技术科买来的这罐梅林火腿午餐肉,配料表是用英文写的,与他们厂出口东德的那种不一样。


    吴峥嵘帮她翻译了一下,“猪肉、火腿、淀粉、盐,后面就全是调料了,最后是亚硝酸盐。如果他们的淀粉含量高的话,也可能降低成本。”


    夫妻俩推测半天没什么头绪,等到小崽背着一壶啤酒跑回来,终于可以开饭了。


    叶满枝夹了两块香煎午餐肉给辛苦跑腿的小朋友,“宝宝,你尝尝这两块肉好吃不,有啥不一样?”


    吴玉琢心满意足地把两块肉都吃了,点评道:“都好吃呀,这块肉的油多一点。”


    叶满枝:“……”


    那是她总不下厨手生,倒油倒多了。


    她自己将每道菜都尝了一遍,真没吃出太大的区别。


    午餐肉是用于出口的,国际友人对罐头的品质要求很高。


    当初往苏联出口原汁猪肉罐头的时候,他们那边特意派了一个专家来厂里指导。


    要是卫生条件和产品质量不过关,人家会直接拒收。


    所以,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对产品质量把关非常严格,如果梅林调整配方,降低了猪肉含量,在总公司那边就无法过关。


    国内现有的这些食品厂,生产的午餐肉罐头品质应该是差不多的。


    吴峥嵘帮她把酒杯满上,问:“你不是说人家有原料基地么,会不会是人家的猪肉比你们厂的便宜?”


    “不太可能。”


    提起这个,叶满枝就有话聊了。


    她刚去工业厅工作,就负责食品工业的业务。


    大部分食品原料的价格她心里都有一本账,以至于有时候去商店买东西,觉得零售价与收购价、批发价相差太多,她就舍不得花钱了。


    “咱国家实行的是生猪统一派养、派购政策,批发价、零售价都有统一牌价,收购价可能会根据供应情况有些波动,但要波动是全国一起波动的。”


    叶满枝在吴大博士的知识盲区畅游,“我们厂也有养殖基地,养了不少大肥猪,但是养猪场是单独核算单位,食品厂从养猪场拉生猪的时候要做账。从其他养猪场收购生猪是多少钱,在这里还是多少钱,原料基地只是保证了原料的持续供应,对原料价格没影响。”


    在生猪价格这一块儿,只可能存在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


    但上海那种大城市的物价有时会比其他地区高一点,人家的生猪采购价很可能比他们的还贵呢!


    思及此,叶满枝心里更沉重了。


    人家的生猪收购价可能更高,每吨的成本竟然还能降低400块!


    差距到底在哪里啊?


    吴玉琢大口吃肉,还不忘竖着耳朵听爸爸妈妈谈话。


    等她吃饱喝足以后,给大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妈妈,你是不是被骗啦?唐小军就总撒谎,还骗我的橘子糖吃。”


    叶满枝:“……”


    “有言说得在理,小叶厂长你别听风就是雨了,张厂长的情报很可能不准确,你先想办法确认一下吧。”吴峥嵘接受了这个结论,又看向小会计,“跟我说说,唐小军是怎么骗你的?你又是怎么上当受骗的?”


    叶满枝:“……”


    *


    这种事确实得找人确认一下。


    但她要是直接跟人家厂领导打听成本价,那就显得太没分寸了。


    翌日去了厂里,她一进门就对秘书室里的周如意说:“如意,你帮我查一查最近半年,华东那边开过哪些跟罐头食品有关的大型会议,省市或厂际竞赛也可以,要有上海参加的。”


    厂办每天都要制作剪报,凡是与食品行业有关的报道,都会搜集起来。


    周如意去厂办借来几套剪报本翻看,没多久就进去汇报说:“上个月华东三省一市举办了食品和副食品会议,上海的几家工厂也参加了。”


    叶满枝对着那篇报道研究了好半晌,又在心里打了一遍腹稿,然后与周如意轮番给上海义民二厂的罗健民拨电话。


    两个小时后,这通长途电话总算是接通了。


    罗健民接到叶满枝的电话时,既意外又有点不自在。


    当初叶满枝代表滨江第一食品厂与他们谈合作,还说过市里可能让义民二厂与梅林厂合并的话。


    结果双方的合作没谈成,叶满枝的话却应验了。


    三个月前,义民二厂的罐头设备和技术工人一起并入了梅林厂。


    他也来梅林厂当了副厂长。


    叶满枝握着听筒,用那种在谁听来都很热情愉悦,喜气洋洋的语调说:“罗厂长,好久不见!马上就要过年了,我提前给你拜个早年!过年好啊!”


    罗健民回以爽朗大笑,“好好好,叶厂长,也祝你新年好!”


    他的目光下意识转到桌面的台历上,距离春节还有十多天,滨江人居然这么早就开始拜年了?


    他将其归结为地域差异,习俗不同,亲切地与远方的朋友寒暄起来。


    叶满枝笑着说了一串吉利话,转而切入正题道:“罗厂长,来梅林厂好几个月了,怎么样,还适应吧?”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罗健民也语调高昂地说:“虽然换了办公室,但干的还是熟悉的工作,没什么不适应的!”


    “那就好那就好,梅林厂本就是行业标杆,这次与义民二厂合并,更是强强联合,发展平台更广阔了。”叶满枝奉承道,“罗厂长,上个月你们三省一市开食品会议,我在滨江也关注了。梅林厂真是厉害啊,每吨午餐肉的成本居然能控制在两千块以内!让我们其他食品厂真是惭愧,这成绩我们拍马也赶不上呀。”


    罗健民习惯性地谦虚:“大家都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在其他指标上,我们还得多跟兄弟单位切磋交流。”


    行业内部的消息都是互通的,华东三省一市的食品和副食品会议规模很大。


    当时很多报纸都报道过。


    滨江那边能注意到也属正常,就是不知哪家报社这么不懂规矩,怎么把成本价也报出去了?


    他眉心微蹙,想跟叶厂长打听一下,她关注的是哪家的新闻报道。


    叶满枝却重新将话题扯到了拜年上,没讲几句就哎呀一声说:“罗厂长,厂里要求我们打长途电话不能超过三分钟。我今天只是提前拜个早年,关心一下你在新单位的工作……”


    她又说了几句客套话,然后不等对面跟她打听什么,啪嗒一下将电话挂了。


    罗健民瞅瞅听筒,腹诽滨江厂奇怪。


    说它会控制成本吧,这叶副厂长居然打长途电话拜年!


    说它不会控制吧,人家只能打三分钟……


    他摇摇头放下了电话,而滨江这边的叶满枝已经在办公室里转圈圈了。


    完蛋了!


    人家厂的午餐肉成本竟然真的是每吨2000块!


    这怎么可能呢?


    自家这400块多在哪里了?


    叶满枝穿上军大衣,戴上围巾帽子,往生产午餐肉的四车间跑了一趟。


    与其他车间不同,肉罐头的生产没有季节性。


    只要有订单,一年四季都能开工。


    叶满枝进去时,车间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


    她将正在巡视生产线的车间主任副主任喊了出来,找了一个没人的角落问:“关主任,这几天任务完成情况怎么样?”


    “生产进度正常,”关多福像往常一样摆困难,“叶厂长,罐头车间去年给厂里赚来的利润不少吧?能不能给我们再上一套午餐肉的设备?现在根本忙不过来呀!”


    “设备的事再等等,争取今年给咱们多添一套。”叶满枝低声说,“关主任、刘主任,我刚听说,人家梅林厂午餐肉的成本控制很严,每吨能比咱们少400块!你们是车间主任,最了解车间情况,能不能先在车间里找找差距?”


    “不可能!咱们午餐肉的生产成本已经压到最低了!”


    “没什么不可能的,我这个消息是从人家厂长那里听来的。”叶满枝将声音压得更低,“暂时不要声张,你们先在车间里排查一下。”


    刘副主任说:“要是真有差距,我们肯定积极改进,不怕丢人。”


    所以,排查的时候没必要偷偷摸摸的。


    关多福却假咳道:“叶厂长,这事我们记下了,今天就开始悄悄排查。”


    等到叶满枝交代了注意事项,离开车间以后,他才对老刘说:“这事确实不能声张,叶厂长咋说咱们就咋做。”


    刘副主任说:“全国都学上海,赶上海呢,与梅林厂之间有差距不是很正常嘛。咱不丢人!”


    “不是丢不丢人的问题。”关多福将他拉出车间说,“叶厂长天天来咱车间转悠,车间里的情况她哪一样不了解?刚才为啥还要特意询问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 ?你以为领导跟你没话找话呢?”


    “……”


    “不算中途追加的,咱们今年至少有800吨的任务,一吨差400块,800吨就是32万了。哪怕只能找出一半的差距,也够咱买两套设备了。”


    “对啊,那不是挺好嘛?”刘副主任还没转过弯来。


    “老刘,你动动脑子好吧!咱是罐头车间,不是罐头厂!即使节省了成本,那也是给厂里省的!全厂有那么多车间,哪个车间不急需用钱?哪个不想买新设备?这几十万的差距要是真的找了出来,能把钱全用在罐头车间吗?厂领导能给咱买一套设备就算好的了。”


    *


    对于找差距的事,叶满枝心里确实有点犹豫不决。


    她是食品厂的经营副厂长,按理说,她应该站得更高一点,用全局的眼光看问题。


    可是,厂里既然给副厂长划分了包干车间,还是个人的考核指标,那副厂长们就免不了会有情感上的偏向。


    人家王士虎还积极给糕点车间的师傅争取先进个人呢!


    罐头车间不是单独核算单位,省出的钱要算到厂里的总账上。


    她目前与牛恩久的关系不太和谐,牛恩久未必肯给她面子。


    这笔钱要是真的省了出来,厂里能拿出两成来给罐头车间买设备就不错了。


    就在她左右权衡、举棋不定的时候,牛恩久临时召集了一次扩大会议。


    老牛厂长在会上通报了一个喜讯——第一食品厂家属院被市里评为“生活福利战线的标准化单位”了!


    标准化单位是啥意思呢?


    就是其他单位要向这个标准看齐!


    这是很高的荣誉,是上级对食品厂后勤和职工福利工作的肯定!


    然而,在场的几位厂长和工会主席的脸上却没多少喜色。


    后勤科长心里其实挺高兴的,这是他们做出的成绩。


    但是瞥见领导们便秘似的脸色后,他赶紧将笑容憋了回去,如丧考妣地坐在末席。


    蒋文明首先开腔说:“挺好的,年底各种评优评先进,没想到咱们的家属院也能评奖了!”


    除了叶满枝和王士虎,其他厂领导都住在食品厂的家属院里。


    他们那个大院的条件的确很好,卫生、娱乐设施、文艺活动的水准都超过很多单位的家属院。


    这个奖颁给他们实至名归!


    只不过,这个得奖时间比较微妙。


    上次鲍旭开叉车出事故以后,职工们又将目光放到了单位分房上面。


    鲍旭醉酒开车的事没有实质证据,连公安都没查出什么所以然来。


    但他居住环境差,影响了休息却是事实。


    有好奇心重的职工,特意去鲍旭家附近看过,环境非常嘈杂,不但临街还挨着菜市场,来往买菜的居民不断,时不时还有叫卖的吆喝声。


    鲍旭家属主动赔了350元弥补厂里的损失,也给伤员小许赔了100块营养费,算是保住了鲍旭的铁饭碗。


    这件事有了结局,又正好临近过年,职工们的注意力本来已经被转移了,可是,市里又突然给家属院颁了一个大奖,表扬食品厂的生活福利工作。


    这不就再次将大家的目光吸引过来了嘛!


    工会主席皮玉珍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一部分职工的居住条件不好是事实。厂里应该正视问题,积极解决,总逃避可不是办法。”


    牛恩久:“……”


    要是有钱,他能不给职工分房吗?


    想盖家属院,那是要掏真金白银的!


    食品厂这几年扩张迅速,厂里要优先发展业务,便将一部分的职工住房问题暂时搁置了。


    按照厂里的计划,今年或明年的盈利就能用来盖新住房。


    但去年一把大火将罐头车间烧了,厂里到处用钱,而且大部分职工有住所,家属院的事就只能不了了之。


    牛恩久在食品厂当了数年厂长,一直高歌猛进,还是第一次过这种捉襟见肘的日子。


    “咱们的家属院得奖了,职工们八成又要提分房的话题,大家都说说吧,盖房的事怎么解决?”


    副厂长们:“……”


    还能怎么解决?


    厂里去年的盈利很可观,但罐头车间、糖果车间、饼干车间、粮食复制品车间,全都打了采购设备的报告,卡车也要再买一辆。


    给这些车间分一分,也就差不多了。


    一座家属院的造价高达上百万,他们现在哪有这个闲钱?


    王士虎说:“盖房子的事咱们慢慢来,过年之前肯定是拿不出章程的。不过职工们去年都挺辛苦,我提议今年的过年福利再加一点,让大家过个好年!”


    过节福利丰厚,职工们也就不用一直关注分房了。


    “也行,”牛恩久翻了翻笔记本说,“过年前猪肉不好买,咱们自己有养猪场,就再给每名职工发两斤猪肉。另外,午餐肉车间那边剔下来的骨头,暂时不要对外销售了,也当做过年福利,发给大家吧。”


    叶满枝全程安安分分,没怎么发言。


    一直到会议结束,她都没敢提给午餐肉找差距的事。


    一座家属院的造价高昂,二三十万放进去,连个响都听不到。


    以她跟老牛的关系,罐头车间要是真的省出了这笔钱,一定会被挪用做家属院的建设基金,安抚要房子的职工。


    要是真能把家属院建起来,叶满枝也认了,最起码能改善一部分职工的居住环境。


    但是以食品厂目前的资金情况来看,绝对拿不出剩余的几十万。


    那笔钱在基金账户里走一圈,就能被老牛拿去挪作他用。


    厂里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叶满枝不想给自己找事做,她想好好过年!


    于是,她让午餐肉车间的关主任先自己找差距,春节过后可以安排他和技术员去梅林厂学习学习。


    在此期间,要么让罐头车间和养猪场一样,变成单独核算单位,要么另寻他法。


    叶满枝心里有了成算,便将厂里的一摊子工作放下了。


    每天下班都去商店和市场采购年货,一心等着过年。


    过了小年,她就开始在家张罗,给自己、吴峥嵘和小崽做新衣服。


    前几年物资紧张,吴峥嵘的布票定额全都用来给她们娘俩做衣服了。


    吴博士每年只有两条新裤衩,其他衣服都穿部队发的。


    今年叶满枝决定打扮打扮自家男人,给他做一件新衬衫。


    小崽出生以后,吴峥嵘就再没有过量体裁衣的待遇,突然被叶来芽拉去量尺寸,简直让人受宠若惊!


    吴博士主动接下了过年前的扫房工作。


    当然,往年这项工作也是归他的。


    吴玉琢整天跟着爹妈一起忙年,大扫除、采购年货,等着爸妈单位的过年福利,每天高兴得直冒泡。


    ……


    然而,就在大家一起期待厂里的过年福利,等着过个肥年的时候,上级却突然往滨江第一食品厂下达了一个通知——


    有一位新的副厂长即将来厂里上任了!


    听到消息以后,蒋文明从班子成员身上挨个打量过去,疑惑道:“咱们厂一直是四个副厂长的配置,省厅要调整谁的工作吗?”


    叶满枝与另外几人相互瞅瞅,大家都摇了头。


    如果要调整谁的工作,组织会提前跟他们谈话。


    没谈那就是原地不动的意思。


    牛恩久说:“我跟厅领导确认过了,咱们原本的班子成员不变,朱可海同志是另外安排来的副厂长。”


    几人面面相觑,对这个任命着实摸不着头脑。


    现有的四个副厂长都有自己的分管工作,而且大家已经磨合得差不多了。


    如今的食品厂发展算是稳中有进的。


    那么,又弄来一个副厂长有什么用?


    春节之前,下属各单位的厂长经理们会去省厅给主管领导拜年。


    前几天领导来食品厂调研的时候,叶满枝已经趁机给夏竹筠拜过早年了。


    但是这又突然冒出来一个副厂长,几位同事都坐不住,四处打听朱可海的底细。


    叶满枝便也没闲着,跟着拜年的大部队,往省厅跑了一趟。


    夏竹筠甫一见到她进门,就直接问:“来打听消息的?”


    “哈哈,过来给您拜年,顺便问问朱可海同志的情况,朱厂长不是咱们省厅的干部吧?之前在厅里工作的时候没听过呀!”


    “不是,他之前在省食品进出口公司的政治部工作,是干部劳动办公室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