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矢翊 作品

130 第 130 章

  第 130 章


    ◎剿匪◎


    现场一片沉默。


    他们第一次遇到这么莽的姑娘,实在是一言难尽。


    侍卫们愣愣地盯着郁离,明明看着那么纤瘦的姑娘,咋出手这么猛?这么莽呢?


    好半晌,宣怀卿有些困难地说:“郁姑娘,还是先审问一下这些人吧。”


    按照正常的流程,和袭击的匪寇交手完后,不是应该先从他们那里打探清楚坞山寨那边的情况,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计划吗?


    应该是这样吧?


    宣怀卿突然也有些自我怀疑,计划是什么,不是莽着上就行了吗?


    强大的理智让他硬生生地忍住这种危险的想法,作为这次剿匪的负责人,他得为大家负责,不能真的莽着干。


    郁离哦一声,决定听他的,毕竟她还要从他这里拿赏银。


    自然是甲方说什么,就怎么干啦。


    众人查看那些匪寇的情况,看到他们一个个头破血流,倒地不起,实在想不到,这是被一颗小石子伤的。


    先前他们可是看到,她没拿什么武器,只是朝那边扔石子。


    就是这石子的威力比较大,不是普通的扔石子,堪比箭矢的杀伤力。


    一群人伤得都很重,脑袋破了个血窟窿,完全失去战斗力。


    他们找来找去,只找到一个受伤比较轻的,就是先前想去通风报信却被郁离追过去拖回来的。


    虽然同样头破血流,但这人伤口并没那么深,很快就恢复意识。


    宣怀卿看了一眼,问道:“郁姑娘,这人的伤势比较轻,你是特地将他留下来的吗?”


    “没有。”郁离平静地说,“我见他要跑,从背后给他一下,这是他自己撞到树的,和我无关。”她为自己辩护,“其实我不喜欢伤人的,除非对方太过分。”


    宣怀卿:“……”


    嗯,他明白了。


    这些匪寇无恶不作,在她眼里,实在过分,所以她就直接伤人。


    如果是那些平民百姓的话,她肯定不会去伤他们,还会护着他们,因为他们都不过分。


    宣怀卿想明白其中的逻辑,不觉有些好笑。


    好笑的同时,他越发的放心。


    自古以来,侠以武犯禁,他知道她的力气大,非常能打,若是其他人,他肯定要担心对方仗着武力犯事,危害百姓的安全。


    但如果是郁离的话,他从未担心这一点,反而很庆幸拥有这般强大武力的人是她。


    强大的武力从来都不是为了破坏,而是守护。


    这是祖父一直和他说的道理。


    他觉得这道理可以放在郁离身上,在她身上,他看到她对普通百姓的守护-


    很快侍卫便问清楚坞山寨的一些信息。


    这些信息和宣怀卿让人打探的差不多,作为一个几百人的大寨,坞山寨不仅眼线多,守备也森严,只凭着他们这三十几人,想要剿匪根本不可能,除非出动军队,直接拉来千人硬攻上去。


    这是很多正常人的想法。


    不过现在嘛,众人的目光落到郁离身上,觉得她一人就能以一抵百,甚至可能不仅抵百,抵几百都有可能。


    宣怀卿略略思索过后,说道:“等天色暗下来,咱们就上山。”


    现下已经是傍晚,很快就要天黑,不用等太久。


    主要是白天时的目标太大,若这么上山,肯定会被匪寨攻击。等到天黑时,人的目力受阻,他们虽然会受到限制,但匪寨那边同理,他们能很好地避开匪寨的攻击,减少危险。


    郁离听他解释,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你们在这里等天黑,我先上去。”


    宣怀卿:????


    “这怎么行!”宣怀卿断然道,“咱们一起上山,哪能由你一个人去涉险?这太危险了。”虽然这次出力的人是她,但也没道理只让她去打匪寨。


    郁离疑惑地看他,耿直地说:“你们跟着,目标太大,这才危险吧?”


    宣怀卿:“……”瞎说什么大实话呢。


    那群侍卫从马车的货物里取出准备好的绳索,将那些袭击他们的匪寇绑起来,听到郁离的话时,心口一堵,同样反驳不了。


    从刚才的事便能看出来,她一个人就能对付这些匪寇。


    要是他们跟着,好像目标确实挺大的,说不定还真会变成她的拖累。


    来坞山寨的路上,他们还觉得宣少爷只带他们这点人来剿匪,像儿戏一般,甚至他还叫来一个柔弱的姑娘,不知情的还以为他们是来此一游,在匪寇面前晃一圈就回去,并不是真的剿匪。


    哪知道,还真是来剿匪的,而且看着柔弱的姑娘反而是最可怕的。


    最后宣怀卿还是答应先让郁离上山。


    她的大实话太有道理了,只要他们不跟着拖累她,大白天的她都敢上山。


    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叮嘱道:“郁姑娘,你小心一些,如果被人发现,就及时撤离,不要留在那里和他们硬拼,知道吗?”


    坞山寨和青崖山、燕子山那边的情况不同,这里可是有几百个匪寇。


    就算她很厉害,也不可能一个人对上几百人吧?


    宣怀卿完全是以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来看待这事,他知道郁离很厉害,若是来个一百人,她也能全身而退。


    然而这山里头的匪寇可不止一百人,而是几百人!


    那不是开玩笑的。


    郁离自是应下。


    等她要上山,宣怀卿又叫住她,给她一把佩刀:“郁姑娘,这刀你带着,以防万一。”


    虽然看到刚才她以石子伤敌的一幕,但见她手里没什么武器,他还是有些不放心,觉得要给她备些武器。


    郁离看他一眼,见他担心的样子,决定还是收下让他安心。


    她将佩刀挂在腰间,这次终于可以离开。


    傍晚的树林有些昏暗,她的身影飘忽不定,很快就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看到这一幕,众人默默地打了个寒噤。


    要不是确认她是活生生的人,只怕在山林间看到她以这般鬼魅的身影时,绝对会被吓得不轻。


    宣怀卿也是寒毛直竖,摸了摸手臂,压下那竖起的寒毛,小声地问屠老大,“屠叔,郁姑娘每次上山时都是这样吗?”


    屠老大沉默了下,点了点头:“这次还好,上次三更半夜,我和她一起去燕子山,她当着我的面咻的一下就不见了,我当时实在是……”


    那时候的惊吓,仍是记忆尤新。


    至少现在人多,天还没有黑,没那么害怕。


    其他人闻言,看屠老大的目光都有些同情。


    特别是上次跟着去余庆县的侍卫,当时他们还羡慕屠老大能跟去剿匪,他们可是连匪寇的毛都没摸着。


    没想到还有这个经过,要是他们,估计也会吓得不轻。


    宣怀卿若有所思。


    他能看出郁离的身法有些不同,她在山林里穿梭时,身轻如燕,山林仿佛就是她的地盘,可以随意地穿梭。


    难道这和她教庄子里的姑娘的那套体术有关?


    他要不要也去学一学?


    就是不知道男人能不能学?


    众人耐心地等待,直到天色微微暗下来,宣怀卿带他们上山。


    这一路走来,他们发现山里很安静,没遇到那些在山中巡视的匪寇,也不知道是正好错开了,还是已经被郁离解决。


    等他们看到一个被绑住挂在树上的匪寇,便明白,这是被郁离提前解决了。


    就是乍然看到半空中挂了个人时,吓得他们差点尖叫出声。


    在这昏暗的山林里,突然看到这一幕,真的会吓死人啊!


    “这、这也太吓人了吧?”有人小声地说,“为何要将人挂在这里?”


    他们实在搞不懂郁离的想法,为何要将人挂起来?


    是为了吓他们吗?


    只有屠老大嘴角微抽,说道:“大概是为了提醒咱们,她已经将山里巡逻放哨的匪寇解决了,让咱们大胆地上去吧。”


    众人:“……”


    当山里响起熟悉的轰隆响动,并伴随着一阵地动山摇时,屠老大就知道郁离动手了。


    真是一点也不意外。


    招不在新,能用就行。


    其他人则悚然而惊,他们不像屠老大已经有经验,听到这样的动静,会下意识以为山崩了。


    有人拦住宣怀卿,“小将军,危险,您不要过去!”


    “我们先去探探情况,要是山崩了,您还是先下山吧。”


    宣怀卿道:“放心,应该不是山崩,现在好端端的,又不刮风下雨,哪里会有山崩,是吧?”他安慰这些下属,“我觉得应该是郁姑娘动手了。”


    说着他加快上山的速度。


    其他人愣了下,见宣怀卿朝着山崩的动静所在之地而去,只好跟上去。


    等他们达抵匪寨那边时,暮色越发的昏暗。


    暮色中的匪寨尚没有点亮火把,应该说袭击来得太突然,他们还来不及点起火把。


    笼罩在昏暗的暮色中的匪寨乱糟糟的,地上躺了不少人,还有人在寨子里四处逃窜,眼看着就要逃出去,来到寨子口前的人则被一记石子击倒。


    在被击倒时,他们正好看到抵达寨子前的一群人。


    可惜他们来不及喊人,也没办法提醒寨子里那些人。


    宣怀卿等人直接愣住。


    这是他们第一次亲眼看到郁离出手。


    明明看不见她的人在哪里,但只要看到匪寨里那些到处逃窜的匪寇被破空而来的石子一一击倒,毫无反抗之力,实在是非常震撼。


    这真是人能做到的吗?!


    不用出面,只需要躲在暗处,将人一一击倒就行。


    宣怀卿暗暗吞咽口唾沫,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意识到,郁离强得有多可怕,她甚至不需要什么武器,只要手里有把石子,她就是天下无敌。


    这时,有人小声地问:“那个,小将军,咱们还进去吗?”


    宣怀卿表情的有些纠结,“算了,咱们不进去添乱了,在这里守着,别让里头的人跑出来。”


    他们现在进去,只怕是给郁离添乱吧?


    宣怀卿带着人守在寨子口这边,阻拦想要逃出来的人。


    另一边,郁离看到他们到来后,便动了。


    她直接去追击往寨子另一处出口逃跑的人。


    先前她已经摸清楚,这寨子有两个出口,一个在南面的正大门,另一处北面更隐秘的地方,先前已经人有往那儿跑。


    郁离的速度很快,她不走寻常路,直接从高处走。


    从高处跳下来,然后跳上屋顶,从屋顶穿梭而过,来到北面那边的出口。


    果然,这里有不少人,都是匪寨里身份比较高的,只有这些人清楚这条出口在哪里。


    咻咻咻!


    数颗石子袭过去,将这些人一一击倒在地。


    郁离看都没看一眼,迅速地掠过去,追向那些已经逃出寨子的人。


    夜晚的山间起了风,逃出寨子的人慌不择路,呼吸声极重。


    他们身后就像有鬼在追撵,那人悄无声息的,如同鬼魅一般,紧追不舍。


    匪寇们甚至有一种错觉,其实这次对匪寨出手的是山间鬼魅,而不是官府来剿匪。


    郁离顺着动静寻过来,一个个击倒。


    她用的是巧劲,不会伤他们性命的同时,又能保证他们失去行动能力。


    郁离在附近转了一圈,确认逃窜的匪寇都已经解决后,便返回匪寨那边。


    等她回去,只见寨子的出口处,宣怀卿等人正和几十个匪寇激战。


    她跃到高处,看了会儿,见宣怀卿他们尚能应付,没有出手,只在后头掠阵,有匪寇偷袭时,一颗石子击过去,将人击倒在地。


    宣怀卿等人先是吓了一跳,很快就反应过来,是郁离回来了。


    这让他们士气大增,很快就将这些匪寇一一斩于刀下。


    终于,在夜色彻底笼罩这片大地时,战斗结束。


    所有的匪寇都失去战斗力,或是死于刀下,或是受了重伤,受伤轻的,居然是那些被郁离用石子击中的人。


    郁离从高处跃下,来到这些人面前。


    “郁姑娘!”宣怀卿高兴地朝她叫道,“刚才多谢你。”


    那些侍卫也忙过来道谢,要不是她在暗中掠阵,只怕他们都会受伤,或者死在这里。


    这次因为有她在,他们最多只是受点轻伤,大家都好好的,没一个牺牲。


    这是他们第一次剿匪如此轻松,没有伤亡和流血,实在神奇。


    战斗结束后,还有很多事要做。


    宣怀卿和郁离说了几句,带人去将寨子里那些活着的匪寇绑起来。


    上次燕子山剿匪时,宣怀卿就发现,郁离从来不会主动取人性命,她出手时,只会将人击伤,让他们失去行动力。


    匪寨里点起火把,很快整个匪寨一片亮堂。


    郁离坐在一棵大树上歇息,并不参与善后的事。


    突然,她听到远处的屋子里响起孩童的哭声,眉头微微皱了下,仍是没有动。


    宣怀卿听到哭声,走过去看了看,看到关在屋子里的一群孩子时,眉头直跳。


    这些孩子都是出生在匪寨里的,他们的父辈都是这寨子里的匪寇。


    这种事倒也不意外,坞山寨伫立在此地多年,匪寇的数量一直在增,自然会有匪寇强掳女人上山,强迫她们生孩子。


    男人嘛,不管是不是落草为寇,都是有传宗接代的想法。


    宣怀卿看得一阵头疼,让人将这些孩子先关起来,别让他们乱跑。


    屠老大走过来,同样看到那些正在哭的孩子,甚至有一些年纪大的孩子仇恨地看着他们,估计觉得他们是仇人,是害得他们家破人亡的恶人。


    实在说不出的悲哀可笑。


    “少爷。”屠老大见宣怀卿有些失落,拍拍他的肩膀略作安慰,说道,“我已经让人去徐江府那边找人过来接手这里的事。”


    宣怀卿点头,“知道了。”


    很快他又振作起来,问道:“郁姑娘呢?”


    “她在那边的树上坐着呢。”屠老大指着寨子出口的地方。


    宣怀卿见状,松了口气,小声说:“这边的事就不必和她说了。”


    孩子虽然是无辜的,但他们出生在作恶多端的匪窝里,死在他们父辈手里的人命无数,一旦判罪,是不可能会让那些匪寇活着。


    作为匪寇的后代,那些年纪小的、没有杀人的孩子倒好,若是杀过人的,同样会被处置。


    宣怀卿在剿匪里转了一圈,然后去找郁离。


    来到树下,他见郁离坐在那里,不由想到去年中秋那晚,她也是坐在树上,看着天上的那轮圆月。


    只是那时她喝醉了,这次她没有醉,人却很沉默。


    “郁姑娘。”宣怀卿叫了一声。


    郁离转头看他,然后从树上跃下,落到他面前:“宣少爷,有事吗?”


    宣怀卿暗暗打量她,见她神色平静,暗暗放心,说道:“匪寨里的情况已经稳定,你要不要先下山。”


    郁离看着他,然后默默地点头。


    目送她下山,直到消失不见,宣怀卿又去处理匪寨的事。


    屠老大听说郁离已经下山,便知道宣少爷是特地支开她,对此倒也不意外。


    **


    下山后,郁离折回圩南镇。


    她在圩南镇待了三天,终于见到屠老大。


    这三天里,屠老大跟着宣怀卿一直忙着匪寨的事情。


    屠老大看起来很疲惫,不过精神还算好,见到她便笑道:“离娘,坞山寨后面的事已经交给徐江府的官员处理,宣少爷说咱们可以回去了。”


    说着,他取出一叠银票递给她。


    这次剿匪,官府给的赏银是一千两,主要是请镇南军出手,所以比较大方。


    郁离看到手头的这叠银票,发现一千两都在这里。


    “太多了。”她摇了摇头,“你们也有出力,给我两成就行。”


    屠老大笑道:“我们哪算出什么力?出力最多的还是你,宣少爷说这些赏银都给你。”


    要不是她,这次剿匪肯定会有伤亡。


    可以说有她在,保证所有人的安危,宣怀卿不知有多感激她,觉得这些赏银都应该给她。


    郁离没有要,最后在屠老大的坚持下,只拿了五百两。


    她默默地将银票收好,问道:“匪寨里的那些孩子,一般是怎么处理的?”


    屠老大倒也不意外她这么问,“要看情况。这么大的匪寨,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罪的,有些是被强迫上山的,这些人只要没有伤人性命,都能从轻处理。至于那些孩子,同样也是如此,小孩子一般不会有什么事,他们会被送走,找个地方安置,让他们重新开始……”


    这些孩子年纪都还小,等过个几年,他们会渐渐地忘记自己曾经的出生之地,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慢慢长大。


    郁离听后,点了点头,“这样也好。”


    屠老大温和地看她,“剿匪时是避免不了遇到这些的,你也不用太在意。”然后又问她什么时候回去。


    “明天吧。”郁离说道,“屠叔你呢?和我一起回去吗?”


    屠老大自然要跟她回去的,这边的事忙完,剩下的不需要他,有宣怀卿在就行。


    翌日他们乘车前往徐江府。


    傍晚到徐江府,他们准备在这里歇息一晚,明天再坐船回去。


    只是没想到,刚到那边,宣怀卿又派人过来,说有事要找他们,让他们先等等。


    两人在徐江府等了一天,等到宣怀卿过来。


    宣怀卿匆匆忙忙地来到徐江府,见到郁离时,很是不好意思,说道:“郁姑娘,还有其他地方也要剿匪,徐江府的知府说麻烦咱们一起去剿了。”


    坞山寨的匪寇被剿灭一事,惊动不少人。


    这次剿匪是秘密进行的,就连徐江府的知府都没有得到消息,是以被告知坞山寨的匪寇被灭后,人还是挺懵的。


    徐江府的知府亲自跟着过来,从宣怀卿那里了解剿匪的事后,他有些心动,请求宣怀卿帮忙。


    徐江府下面的一些县城也常有匪祸。


    这次袁巡抚居然如此大手笔地请镇南军出手,那顺便也将徐江府其他地方的匪寇一起剿了吧。


    宣怀卿和郁离说这事,问她要不要去。


    “赏银不是问题。”他补充道。


    郁离想了想,回去好像也没什么事,说道:“那就去吧,有多少地方?”


    “也没多少,约莫三四个地方那样。”宣怀卿说道,“不过坞山寨被剿灭的事肯定会传出去,在那些匪寇反应过来之前,咱们得赶紧过去,省得他们逃走了。”


    他们这些天都得赶路过去,时间很紧。


    宣怀卿询问她的意见,也怕她身体吃不消,若是她不愿意的话,自然也不勉强。


    郁离表示没问题,当即跟着宣怀卿等人出发。


    接下来的日子,郁离跟着宣怀卿等人到处剿匪。


    虽然时间很紧迫,但效果非常好,那些匪寇都来不及逃时,就被一举歼灭。


    甚至因为郁离的战斗力太强,各地官府都纷纷派人过来找宣怀卿交涉,说让他们帮忙,赏银不是问题。


    郁离只好继续跟着跑。


    直到进入七月,终于解决这一带的匪祸。


    郁离等人都可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