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完了昨晚上的工作进度。
苏武又抽空看了一下,官方卫星网络里的聊天频道。
官方避难所和苏武势力下的几个避难所,在昨天晚上的大动作。
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一些反应快的避难所,甚至也已经跟风开始对自家避难所进行加固。
摆出了一副抗洪的架势。
他们或许信息不够灵通,无法知道具体的内部消息。
但他们知道,向大佬的行为看齐,肯定不会吃亏。
至于聚集了几乎江河市所有大型避难所的那个小群。
这个时候,更是都默契的开始了加快物资交换,以及对避难所进行大规模防水改造的工程。
他们一个个都有专业的助理团队。
能够从官方和苏武的行动中,分析出更多的信息。
再加上他们在官方避难所,多少还有一点消息渠道。
探查到真相并不困难。
而在浏览聊天记录的过程中。
苏武还发现,不少大型避难所的负责人。
甚至外边公共频道中的一些中小型避难所。
都朝他私发过消息。
希望能和他达成一些交易。
其中有物资方面的交换,也有请求维修,以及委托制造等等特殊交易。
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
在占领了景园避难所和周希武避难所之后。
属于苏武一系的势力,已经断层的领先了除官方避难所以外的所有派系。
成为了整个江河市中无法忽视的一极。
不管想要进行什么样的对外交易活动,都无法再绕开苏武。
对于这些人的交易请求。
苏武没有拒绝。
现在不用再担心有人对他半路打劫。
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
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大肆扩大一番对外贸易的规模。
多积攒一笔资源储备下来。
毕竟,别看现在外边下着大雨。
可在地表的水患,还没有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前。
已经算是最好的环境了。
错过这一次贸易机会。
以后的交易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将相关的交易事务,转交给了晨昕去具体负责。
苏武退出网络。
开始将注意力放到正事上。
对外抵御暴雨和洪水很重要,但内部的治理也不能轻视。
不然动不动就引起暴乱,日子也没办法过下去。
目前苏武的手中。
除了作为主基地的农家小院以外。
还有两座大型避难所,两座中型避难所,以及两座小型避难所。
这些避难所中。
两座小型避难所目前已经没有居民存在。
其中一座,已经被苏武建造成为哨塔基地。
安装了两台地热发电机,一座小型高温熔炉,一座通讯信号塔,还有一片已经初步成型的水培农场。
属于兼具了发电,工业,通讯,以及农业生产四种功能,不需要再继续投入资源,便能够源源不断产出的成熟产业。
另外一座,因为刚刚接手不久。
并没有对它进行太大的改造。
只是初步定为了一座专业的蔬菜种植避难所,专门用于生产蔬菜和水果。
至于具体的建造和产出时间,都还遥遥无期。就看苏武决定什么时候投入资源进去。
然后两座大型避难所和两座中型避难所,情况就复杂许多。这些避难所的总人口,加起来达到了将近38万。
目前基本由人工智能进行全盘统筹管理。
为他们统一提供基础的食物,然后再统一安排到各个基础岗位上,维持避难所的正常运转。
整体的管理,突出一个粗暴和简单。
“先确定一种官方货币吧。”
面对一团糟的避难所内务。
苏武决定首先从货币方面进行改革。
有了稳定的货币,才能明确赏罚,真正激活那几十万人口的生产力。
至于货币的类型。
他直接照抄了官方避难所的体系,以贡献点为主。
正好之前为了方便人工智能的管理。
避难所中的所有人,都备齐了手机或者电子手环。
苏武可以以此为依托,为他们建立起单独的个人电子账户。
以后交易,就能全程通过网络转账。
不需要再制作实体的货币。
货币改革之后,就是与基本生存相关的各种生产。
水厂,电厂,空气净化,养殖等等。
为了以最少的空间,养活最多的人口。
这些避难所,此前基本都选择了大规模培育蘑菇,韭菜,水藻,以及田鼠和蚯蚓等等作为主食。
苏武对此没有改动。
数十万人口的粮食需求,实在太过庞大。
不培育这些东西,根本不够用。
不过,苏武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他扩大了原本的食品加工厂的规模。
将原本培育的蘑菇,蚯蚓等等,配合库存的粮食。
先进行统一的加工和调制。
制作成看不出原材料,味道还可以的熟食之后。
再分配到避难所的居民手中。
这样一来,既能让原本难以下咽的食物变得可口一些。
也能省去避难所居民们自己做饭的费。
而在做完这一切规划之后。
苏武发现。
避难所中依然还能够腾出相当一部分的空间。
对于这些地方,他就没那么束手束脚了。
直接拿出一半,规划成了蔬菜种植园以及肉鸡养殖场。
田鼠和蚯蚓不算。
那只能说是用来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肉鸡实际上才算是正常人类生活中,最廉价的肉类来源。
在苏武的计划中。
这些新增加的生产养殖区,以后的产出。
一半将会用于对外交易,一半则会投入到食品加工厂。
逐渐添加到原本的劣质食材之中。
以改善生产出来的熟食的质量。
这算是他对于自己统治下的子民,略微的优待。
改革完了这些大方向上的事情,剩下的就是更加精细的操作。
比如对避难所人口中,一部分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以及更高等的研究学者。
进行新的职位分配。
给予他们更多的报酬,以及一份更能发挥他们所长的工作。
再然后。
就是建立学校,对十二岁以下,没有太大劳动能力的孩童,延续和平年代的基础教育。
还有建立医疗和卫生体系。
有限度的为普通人开放一些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