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覆盖的丘陵之间。
孟晖谨慎的驾驶着越野车,带着一家五口人,缓缓的行驶在公路上。
路面上,早已经被碾压成块的积雪。
不时的让车体上下摇晃。
仿佛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中。
这里是江河市与图门市之间的无人区。
如果只让孟晖自己开车穿过,那他肯定不敢。
在这积雪都有一两米厚的野外。
但凡车辆出点什么故障。
等待他的就是九死一生的冒险。
不过,假如是跟着大部队,耳边带着的蓝牙耳机里,还不时传来人工智能的实时提示。
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种时刻被人注视,前后也都有人存在的野外穿行。
通常都可以称之为没有风险的安全旅程。
绕过一个弯道。
前方一辆闪烁着红色雾灯的公交车,出现在孟晖的视野内。
“前方路段直行7.2公里,请注意与前车保持50米距离。”
来自人工智能的声音,适时的在他的耳边响起。
恍惚间。
让他仿佛以为回到了末世前,某个启用导航软件开车的平常日子。
只是与那个时候不同的。
是他可以不听导航软件的提示,随意超车和变更路线。
但对于人工智能的提示,却最好一条都不要违反。
不然的话,可能真的会出人命。
回想起某个有点血腥的场景。
孟晖的脸色变得不太好看。
手上的动作,却越发的规矩。
远远的就开始减速,老老实实的跟随在公交车后面六七十米外的地方。
继续前行了一两公里的路程。
孟晖忽然发现,前方速度本就很慢的公交车。
又明显的降低了一节行驶速度。
而就在他疑惑间。
一辆拥有履带底盘,体型比大型货车还要庞大,外型奇特的装甲车,与公交车交错而过。
带着若有若无的轰鸣声,迎面向他驶来。
“这是什么东西”
孟晖看的瞳孔微微紧缩,下意识的一脚踩下刹车。
紧急停了下来。
几秒后。
那辆装甲车来到了与他平齐的位置。
近距离的观望下。
对面车辆的厚实装甲与庞大体型,显得更加具有冲击力。
直接把孟晖的视野都遮挡了一大半。
同时也是这个时候。
孟晖才注意到,他把对面那辆钢铁巨兽形容为装甲车,似乎有点草率。
因为它远比装甲车更长。
并且也如同列车一般,后边还衔接着一连串长长的车厢。
“哇,是江河市的商队!”
后座上。
年龄只有七八岁的儿子的惊喜叫声,传入孟晖的耳朵。
孟晖回过头。
发现小家伙此时整个人都兴奋地趴在车窗前,眼睛发亮的望着那辆移动的列车。
如同见到了传说中的偶像。
“商队——”
被这么一提醒,孟晖也想起了自己曾经看到的江河市新闻。
似乎的确提到过这么一支特殊的车队。
只不过他面前见到的这支,明显又经过了一番全新的改装。
和当初电视里播报的模样有所不同。
导致他没能在第一时间,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静静的等待着这长得出奇,如同钢铁长城一般的车队过去。
孟晖慢慢从震撼中挣脱出来。
他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前方。
发动汽车,跟随上又开始行驶的大巴车。
与商队的遭遇,只能算作是一个插曲。
他们依然还是要继续前往江河市城区所在的位置。
那里,是传说中汇聚有千万人口的超级避难所。
也将会是他们未来的新家园。
只不过,到时候生活过的会更好还是更坏,他也无法确定。
江河市,城市废墟。
如今的这里。
与几天以前相比,已经完全是两个模样。
四通八达的双车道,贯穿了城市废墟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想要去往废墟的哪一个地点。
都能直接驱车抵达距离它不超过200米的位置。
而车道中的积雪。
也被清理一空,堆积在道路两侧。
形成了两三米高的雪墙。
本来处理路面上的积雪,最好的方式是泼洒融雪剂。
但整个江河市。
库存的融雪剂数量很少。
临时生产制造,对于在末世下物资贫乏的苏武来说,又显得很浪费。
所以也只能退一步,选择最直接的物理清除方式。
每当道路上的积雪,堆积超过了20厘米。
就集体动员一次。
让铲车,推土机,以及穿戴着外骨骼装甲的工人们。
把路面硬生生的重新清扫一遍。
除此以外。
考虑到需要日夜不停的施工,以及经常会有大雪阻碍视线。
道路的两侧。
也都架起了一排排使用固态电池驱动的路灯。
让整座城市废墟。
不管白天黑夜,都始终保持在一定的亮度之上。
而在如此兴师动众下。
地表上的运输效率。
被提高到了接近末世前的水准。
每个小时里。
都能有数十万吨的建筑垃圾与各种物资,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他们的行李家当。
通过地表的交通网络。
被运往各个附属避难所,以及远在城市郊区的农家小院。
“目前农家小院核心区的地下7层。”
“除了专业火力发电站以外,其它所有被改为仓库的空间,都已经接近饱和。”
“存储了将近24万吨的成品金属和橡胶,2万吨的水,以及8000多吨的燃煤。”
“就连临近的青柠中型避难所。”
“能挤出来的空间,也都差不多装满了物资。”
“原本放在那里的电弧熔炉,废旧物品拆分车间,种植园,还有几乎所有的居民等等,都搬迁到了其他附属避难所。”
“只保留了负责中转地底隧道微型火车的站台。”
虽然江河市的物资并不丰富。
算起人均数量,更是异常贫乏。
但是当它们集中汇聚向农家小院的时候,也依然显得浩如烟海。
原本的仓库容量不够,属于预料中的事。
唯一没有想到的,只是随着地面交通网络的恢复。
这种情况来的这么早而已。
“物资转移不能停止。”
“只能再腾出两座临近青柠避难所的地下建筑,继续进行分流。”“还有农家小院地下7层,位于紧邻核心区的第二环区域。”
“也可以腾出一部分地方,继续改造成仓库。”苏武就着农家小院地下结构图。
重新规划着内部的功能区。
按照重要性的不同进行取舍。
而除了他以外。
其他人也没有停下劳动的步伐。
遍布各个附属避难所的30座电弧熔炉,日夜不休的运转。
在消耗庞大的电量的同时。
每天熔炼出超过7000吨各种成品金属。
这些金属,在支撑农家小院地下避难所大规模扩建后,依然还能有少量的剩余。
可以用来制作雪地运输车,重装主战蜘蛛机器人,以及各种供单人使用的简易电动工具。
而这些机械设备的增加。
又反过来不断提升了江河市的总体劳动力。
加快了避难所的扩建速度,以及回收城市废墟资源,对外贸易,采矿和运输的规模。
获取数量更多的资源。
形成了一个不断往外膨胀的正向循环。
苏武前期不计代价,收纳过来的庞大人口。
在现在,开始逐渐释放出它所应有的潜力。
调整完农家小院的功能区后。
苏武又打开了系统面板。
这两三天里。
随着四条主通道,从农家小院地下7层第二环区域不断往外开拓延伸。
容纳下更多的劳动力进去。
总共新开辟出了超过30万平米的巨大空间。
而这相当于五艘航空母舰大小的空间,终于让苏武停滞了不少时间的避难所等级,继续更进一步。
由最低等的【开拓的中型避难所】,提升为了第二级的【广阔的中型避难所】。
这一等级的提升。
没有增加每日固定生存点收入的额度。
依然是每天5点。
但却一次性给予了150点生存点的额外奖励。
而拿到这一笔巨大的生存点,再加上之前辛苦累积下来的那一部分积蓄。
基本就足以对农家小院进行一场整体的提升。
弥补它的致命缺陷。
“首先需要加强的依然是人工智能的算力。”
“目前农家小院这里有5个基数的算力,再算上微型机甲和基地车。”
“算力上限为7。”
“接下来最好再继续增加3个基数,让总算力达到10。”
苏武当前的势力。
所有的管理体系,几乎都依赖于人工智能。
这样一来。
固然避免了由人类担任管理层,带来的各种贪污,欺压弱小和权力斗争等等缺陷。
但也极大地占用了算力。
再加上控制某些核心区域的设备和机械部队,协助实验室研究,进行工业生产等等。
原有的算力,很多时候都已经有些不够用。
必须尽快再一次对算力进行扩容。
而与此同时。
趁着这一次扩容的机会。
苏武也把之前承载人工智能和算力的超级笔记本电脑,以及其它几台台式电脑。
全部融合成为了一个整体。
形成一间超算中心。
新诞生的超算中心,就位于控制中心的旁边。
算力达到了8个基数。
并且和以前一样,能够继续随意扩容算力。
成本依旧是每15生存点,可以提升一个基数。
不多也不少。
“有了这10个基数的算力。”
“至少在未来达到五千万人口以前,应该不需要再担心不够用的问题。”
“然后,就是考虑加强农家小院的安全防卫了。”
目前的农家小院。
由于采用了快速水泥,以及多环的结构。
位于最里面的核心区。
在面对如地震一类的天灾时,其实已经相当安全。
但缺陷也很明显。
它缺乏专业的防空能力。
面对来自天空的打击,尤其是来自于人类的钻地导弹,以及近地轨道武器。
很难有效抵挡。
就苏武手中掌握的资料记载。
联邦最新一代的近地轨道武器。
已经足以将一座大山贯穿。
以这种武器强度。
苏武的农家小院哪怕最终建成。
如果惹怒了掌握近地轨道武器的联邦高层。
也一样有可能在一夕之间被彻底摧毁。
“虽然说几率很小。”
“但无论如何,还是不能将自身的安全,以及整个江河市上千万人的生命。”
“都寄托在某个人的一念之间。”
“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最坏的打算。
就是遭遇携带了核弹头的近地轨道武器的打击。
面对那种来自外太空的高速打击。
普通的防空机枪和防空导弹,都没有任何意义。
唯一有效的防御手段。
可能只有成熟的激光武器。
而激光武器。
苏武通过逆向研究微型机甲上的防空组件。
也早就仿制出来过几台劣质的激光武器出来。
它们虽然无法实战。
但该有的各种部件都有。
苏武完全能使用生存点对其进行升级,从而获得更加强大的同系列进阶武器。
拖出仿制的激光武器。
在投入了整整150点生存点过后。
苏武如愿以偿的获得了三台真正的激光防空武器。
并将其安置在农家小院的地表。
[棱光型激光防御阵列已上线。]
[自检成功。]
[已联网多源对空雷达。]
[当前监测距离,对空4500公里。]
[当前空域安全值,高。]
伴随着人工智能将激光防御武器,纳入了控制列表。
在控制台屏幕的主页右上角。
至此永久多出了一个半球形的蓝色图标。
那代表着激光防空武器自带的探测雷达。
已经将以农家小院为中心,半径4500公里内的天空。
都纳入了监控之中。
从此在这个范围内,任何有可能对农家小院产生威胁的高速导弹和飞行器等等。
都将会自动在上面显示出来。
并遭到激光防空武器的远程拦截。
“以后有空了,还要继续把这三座激光武器的炮台底座进行加固和加厚。”
“最好基底直接固定在地下避难所的外墙上。”
“然后炮台顶部,也要能够随意合拢,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沉降到地底躲避危险。”
三台激光防空武器加起来,几乎就等于一台微型机甲的造价。
但它们本身却又异常脆弱。
随便被一枚单兵火箭弹命中,就有可能当场报废。
为了能够兼顾防空和保证武器本身的安全。
苏武只能在能够想到的地方,尽量给它叠上最厚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