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民用电限制和降低价格。
预计每年会额外消耗100亿度电左右。
而再考虑到未来人口暴涨,以及普及普通住宅区后带来的需求。
最终每年的用电量,可能会超过一万亿度。
这个数字。
意味着如果单纯使用火力发电的话。
每年需要消耗3亿多吨煤炭燃料,抽空相当于两到三个镇海市的燃料物资储备。
而哪怕使用核电站发电,也需要100多吨的核燃料。
“幸好已经提前建立起了核电站。”
“不然就凭常规的火力发电。”
“根本无法支撑起如今的农家小院。”
恐怖的电力需求账单。
让苏武的目光,自然而然的又转向避难所地下13层的大型核电站。
那里是支撑避难所正常运转的基础。
没有它的存在。
苏武几乎不可能把避难所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
更别说从容的计划收纳整个东洲的人口。
不过,哪怕是核电站。
想要提供一年上万亿度的电力,也多少有些吃力。
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扩建才行。
伸手在全息投影上,放大大型核电站的结构图。
苏武思索了一下。
将核电站的规模,又往外扩大了1.5倍。
这种集中式的建设。
能够降低一定的居住风险和管理成本。
缺点是一旦出现意外,被一锅端掉的话。
整个避难所都会受到影响。
不过,由于苏武拥有能够无限存储电力的球状闪电控制仓。
这个缺点基本可以忽略。
哪怕核电站在未来某一刻,真的因为意外被彻底摧毁。
存储在球状闪电控制仓内的电力。
也足以维持避难所的正常运转,直到建立起新的核电站为止。
“还有核燃料铀矿的储备。”
“也要想办法尽量增加一些。”
这个问题,就相对比较棘手。
在东洲的土地上,普通的民间势力,甚至是排名靠后的超级城市。
都没有建造普通核电站的能力。
真正依赖核电站的,只有东洲首府,以及寥寥几座排名靠前的超级城市。
铀矿对于他们来说。
几乎就是生命线。
苏武在这方面的动作但凡稍微越界一点,就很可能会与他们爆发全面冲突。
因此,考虑到成本。
想要增加核燃料收入和储备的话。
摆在苏武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
那就是提升他目前手中掌握的唯一一座铀矿的产量。
“目前铀矿矿场所在的迈拉克大峡谷。”
“西部的环境,比江河市这边更加不稳定。”
“可以考虑加大投入,以牺牲部分存储资源为代价进行破坏性开采。”
在距离迈拉克大峡谷以西,三四百公里外的地方。
就是苏武曾经获取黄金天平的任务地点。
那地方,当初就已经被无尽的岩浆所吞没。
到了现在。
整片岩浆汇成的火海,面积更是扩大了接近两倍。
当地长年累月的平均震级,都在四级以上。
几乎已经不逊色于镇海市沦陷区。
按照人工智能的推演。
最迟在未来2到3个月内。
那里流淌的岩浆,就可能蔓延到迈拉克大峡谷。
留给苏武开采的时间,已经极为有限。
短暂的考虑了一会儿。
苏武决定,先使用炸药炸开一部分铀矿上方的山体。
然后再增加一部分新的采矿点。
在矿场上同时开启多线作业。
至于开采出来的原矿。
在矿场附近处理不过来的话,就干脆不再处理。
直接先运回农家小院再说。
做完规划。
苏武的视线,又顺势落在大峡谷的西方。
一百多公里外,苏武曾经经过的那一片被称之为微光平原的地方。
虽然说再过不久。那座平原就会先于迈拉克大峡谷一步。
被从地底深处涌出的岩浆所吞没。
但在此之前,那里仍然不失为一处丰饶之地。
“微光平原拥有丰富的石油,以及各种贵金属矿藏。”
“可以为避难所带来各种欠缺的化学原材料和稀有物资。”
“平均开采难度,相对其他地方也要低一些。”
“就算只能开采两三个月的时间。”
“也值得投入一笔资源进行尝试。”
目前阶段。
攻略各个避难所,接收他们存储的成品资源。
看似更加轻松便捷。
实际上。
由于末世来临过于仓促。
留给多数避难所准备的时间,都不足一年。
他们存储的资源,基本上也就只能维持自身最低限度的生存消耗。
难以真正支撑起现代化工业的运转。
强如镇海市避难所。
曾经东洲第二大经济城市。
所储备的燃油,也不过才1亿多吨。
还不够如今的农家小院避难所,一个月的工业生产所需。
苏武的农家小院继续发展下去。
迟早还是要依靠自行采矿,才能够获得足够的成长资源。
“接下来。”
“可以先派遣六代战机,空运一部分设备过去。”
“尽量早点建立起采掘石油和贵金属的矿场。”
“然后再调遣一部分冰湖级运输舰,过去运输矿场产出。”
考虑到时间有限,针对于微光平原的开采。
同样以效率优先。
不需要顾及对环境的破坏和浪费。
在这种前提下,再加上不限量的开采设备投入。
可以将矿场产出,提升到正常情况下的数十上百倍。
同时,运输也不需要一口气直接跨越江河市到微光平原之间两千公里的路程。
完全可以在迈拉克大峡谷以东,暂时不会受到岩浆威胁的那一片安全地带。
就地寻找几座避难所,作为中转仓库。
整体思路,基本和当初转移镇海市物资一样。
先集中力量,尽可能的抢救一切能够抢救的物资。
剩下的等到安全以后,再慢慢继续转移。
苏武一点一点的制定着微光平原的开采计划。
眼中仿佛看到了一座座油井拔地而起,将地底深处的石油,源源不断的抽取出来。
不出意外的话。
来自微光平原的资源。
将成为农家小院避难所,从维持自身基本生存,到迈向富裕的关键一步的支撑。
地表。
伴随着苏武的新规划。
一艘接一艘新近走下生产线的冰湖级运输舰。
开始携带着开辟道路所需的工程设备。
朝着西边,沿苏武曾经走过的路线,驶向迈拉克大峡谷。
在低垂的云层笼罩下。
成一片灰暗的地表世界。
一艘艘来自于冰湖级运输舰上的人造灯光。
犹如流淌在河道中的纸船上的烛火,于静谧闪烁中,一点一点的远去。
在接下来漫长的以月计算的时间里。
它们将跨越2000公里之遥的路程。
把几乎已经位于东洲边陲世界的资源,一点一点的运输回来。
与此同时。
更远处。
位于东洲大地的其它行省。
也同样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冰湖级运输舰的身影。
冰湖级运输舰。
速度只有10公里每小时。
但它本身万吨级的载重,在必要的情况下,却已经足以承担起一艘陆地航母,又或者是一座综合性后勤基地的所有功能。
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增援,连接成网。
一点一点的蚕食着所过之处的大大小小的避难所。
然后在它们后边,还有更多空载的晨光级运输舰和冰湖级运输舰。
则开始将那些占领的避难所中,所有的人口和物资,都统统打包带走。
运回农家小院。
让那座成长中的巨型建筑,变得更加恢宏。
东洲的人口主体,在这种悄无声息的迁移变化中。
逐渐转移到了农家小院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