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凌 作品

第273章 定下来了

等送走了姑娘,舅妈就忍不住感叹了几句,桂平才知道原本有人给他说过这门亲,也大概知道了这姑娘家什么情况。

“我相上她了!”

舅妈还在那儿絮叨呢,桂平一句话给他们老俩都砸懵了。

“不行!”舅妈都蹦起来了,“你都二十三了,她还得守三年孝,到时候你都二十六了!我都怕自己看不着那天!”

舅妈不吐口,桂平不让步,俩人顶上了。

富海夹在中间是左右为难,既想早点儿抱上孙子,又想儿子能得偿所愿,天天跟墙头草似的摇晃。

没想到桂平先斩后奏,直接提着礼物去找二大娘,让她到刘家说和去了。

等媒人来回话了,舅妈才知道自己这儿子干什么了。

刘家把亲事给回了,说是守着孝呢,不能耽误桂平。

二大娘一走,舅妈抄起炉子边儿上的通条,追着桂平就抡。

桂平嗷嗷叫着满院子躲,嘴里还不闲着,“不就是三年嘛,一晃就过了,我等等怎么了?!”

“怎么了?我就打你了!你个自作主张的小兔崽子!”

付宁和付闯找了个不碍事的角落,一人一把瓜子边嗑边看,晚晚拉着肖远安坐在墙头上给姥姥助威,最后连安都趴在大门上瞧热闹。

等舅妈打不动了,桂平搀着亲娘往屋里走,嘴里就是认定了刘家姑娘。

付宁也帮着劝,好歹桂平这是看上了一个,要跟前两年似的就是不松口呢?不还是着急?!

就这么着得了,他自己说的,三年一晃就过了。

舅妈冷静了两天,富海也时不时的吹吹风,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这个小儿子心思重、一根筋,要是不让他如了意,没准儿他能犟到什么时候呢。

老太太总算是松口了,桂平蹦着就要去找二大娘,让自己亲妈给摁下去了。

“妈,我得让二大娘跟人家说一声儿,别应了别人家啊!”

“得了吧,那都老姑娘了!除了你还有谁看得上?!”

看着小儿子都快躺地下撒泼了,舅妈一拍桌子,“现在不能去,正不娶、腊不定,有讲究的!”

“啥讲究,我哥不就是正月娶……”桂平还没说完,嘴就让付宁给捂上了。

看着舅妈那沉着的脸,付宁添了一句,“我哥那个,可以算是嫁,不算娶。”

刚说完就被毛巾抽在了肩膀上,“你也没多会说话到哪儿去!”

付宁把嘴一闭,脖子一缩,瞪了偷着笑的桂平一眼,还不是为了你?!

看着这几个孩子,舅妈气得肝疼,自己这辈子就是还子孙债来了,这一个一个的就没有让她省心的!

过年的时候,舅妈给二大娘递了话,让她再给说和说和,他们愿意等三年。

刘家这回没有拒绝,只说是三年里桂平家可以随时反悔。

这事儿就这么私下里说好了,等着姑娘满了孝就能操办起来了。

桂平这个年过得是最高兴的,什么时候看见他,什么时候傻乐,乐得付宁后槽牙直发酸。

他两手一揣,用胳膊肘怼了怼连安,“大哥,您什么时候也这么犯一回傻让我看看啊?”

连安靠着门框看了他一眼,“咱们俩不是说好了,将来一块儿守着这院子,当居委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吗?”

什么时候说好的?!

付宁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不至于吧,大哥!我是没办法,怕背人命债,你不至于吧?!”

“我就不怕背人命债了?!好不容易捡条命,万一呢?让我一命还一命怎么办?”

……

无解。

他们这边的日子过得是跌宕起伏,这个京城里一样不太平。

上个月,大总统当皇上了,建元洪宪,封了一堆的这个王、那个公,但是反对的声浪一波比一波高。

他还跟前清的皇室说好了,想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溥仪,把优待前朝皇室的条文写到宪法里。

据说那些皇室都准备发声明支持他了,而且打算把小皇上迁到颐和园去,把紫禁城给他让出来。

南方的各省又纷纷脱离政府,开始组织军队要把这位新出炉的皇帝赶下去。

而且北方的自己人也不是都赞成他称帝,有一句话可以代表大家的心声:

项城本清室大臣,以赞共和,遂为总统,今若称帝,何以对故主,微论民国。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想当皇帝想得脸都不要了。

北边的军队又开始浩浩荡荡的往南边去,在湖北、云南、四川那一带打起仗来。

这才两个多月,袁世凯就顶不住了,通电取消帝制,这皇上他不当了。

可这个时候就没人买他的账了,依然是兵锋直指他屁股底下的位置,不把他赶下来不罢休。

京城里也是乱糟糟的,今天封这个门,明天断那条路,不是抓叛党,就是打革命军。

吴清的课是上两天、停两天,弄得他都没法儿备课,他们家又在朝阳门外面,他觉得不安全,带着米娅她们三个都搬到连安这儿来了。

时局一不稳,什么东西都涨价,别的还好说,就这个粮食的价钱是一天三变,都涨疯了。

付宁从宣化拉回来的玉米,除了能做种子用的,他全都给舅舅家留下了。

可就是这点儿种子,出城的时候都差点儿让人给扣下,说他私藏私运战备物资,差点儿给抓起来。

还是安晨冬带着农林部的证明,又塞了不少银元,才把付宁从城门守卫那里救出来。

“静安,赶紧走吧,等时局安定了再回来。”安晨冬又让人抬出了个大箱子,“这都是去年各地收集的高产玉米品种,你有时间多研究研究。”

付宁觉得自己跟逃难似的,一口气跑了多半天,等到骡子都快受不了了才停下休息。

离开了京城,路上也不安定,大路上时常能看见一队一队的人马跑来跑去,平民百姓都躲得远远的,生怕惹了无妄之灾。

他们几个都是小伙子,也是一路提心吊胆到了赵家庄。

要说安宁还是村里安宁,人们还忙着换种子,准备春耕,都不知道山外面快打翻天了。

付宁歇了几天缓过劲儿来,指挥着大福、小福和付闯种地,自己打开了安晨冬最后抬过来的箱子。

一袋一袋的玉米种子放得整整齐齐的,上面都有标签,什么地方出的、植株特点、亩产多少,都写的清楚。

诶?

怎么还有这么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