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卫王与谢尚书联合起兵后,谢尚书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向长安挺进。
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正义旗号,确实吸引了众多心怀大周、渴望正义之士的支持。
起初,军队士气高昂,士兵们怀着坚定的信念,步伐整齐有力,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随着行程的推进,路途的艰辛逐渐显现出来。
道路崎岖不平,马车在坑洼中颠簸,拉车的马匹累得气喘吁吁。
连续的行军让士兵们的脚底磨出了水泡,疲惫不堪。
加之天气变幻无常,时而烈日暴晒,时而暴雨倾盆,进一步加剧了行军的困难。
粮草供应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原本预计的粮草补给未能按时送达,导致士兵们的口粮开始减少。饥饿和疲惫交织,军队中的抱怨声逐渐响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还怎么打仗!”一名士兵忍不住向同伴抱怨道。
“听说后方的粮草运输遇到了阻碍,好像是道路难行,又有山贼出没。”另一名士兵小声说道。
“哼,这都是借口!难道我们就要这样饿着肚子打仗吗?”
内部的分歧也随之而来。一些将领开始对谢尚书的领导能力产生质疑。
“谢尚书,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我们必须尽快解决粮草问题!”一名将领在军事会议上大声说道。
谢尚书皱着眉头,说道:“本尚书已经在想办法,会尽快解决的。”
“可是已经等了这么久,士兵们都快撑不住了!”另一名将领急切地说。
“难道你们在质疑本尚书的决策?”谢尚书脸色阴沉。
“不敢,只是这关乎全军的生死存亡,不得不慎重。”将领们虽然嘴上说着不敢,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不满。
这时,又有将领提出:“不如我们暂时放缓行军速度,等待粮草补给跟上。”
谢尚书沉思片刻,说道:“不行,一旦放缓速度,就会给敌人更多的准备时间。”
“但如果不解决粮草问题,士兵们没有力气作战,就算到了长安,又能如何?”将领们争论不休。
谢尚书心中恼怒,他深知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但又不愿意在将领面前表现出软弱。
“都给我闭嘴!本尚书自有主张。”谢尚书猛地一拍桌子,“立即派人去催促粮草,同时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搜索,寻找可以补充的食物。”
然而,命令下达后,效果并不理想。派去催促粮草的人迟迟未归,而搜索食物的队伍也收获甚微。
士兵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小规模的骚乱发生。
谢尚书不得不亲自出面安抚士兵。
“兄弟们,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们是为了正义而战,只要到达长安,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谢尚书高声喊道。
但士兵们的回应却并不热烈,“尚书大人,我们相信您,可这日子实在太难熬了。”
谢尚书心中对卫王的贪婪越发不满。他暗自思忖:“若不是卫王一心只想夺权,急于起兵,或许准备能更充分些,也不至于陷入如此困境。”
当谢尚书所率领的大军陷入粮草供应和内部分歧的危机时,卫王的态度却显得极为随意,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谢尚书面色凝重地向卫王汇报当前的困境:“卫王殿下,如今我军粮草短缺,士兵们士气低落,内部也出现了诸多分歧,若再不解决,恐怕会影响到整个行军计划。”
卫王坐在高位上,轻描淡写地说道:“谢尚书,本王相信你的能力,这点小问题你应当能够解决。”
谢尚书心中一沉,说道:“卫王殿下,这并非小问题。如今情况危急,还望卫王殿下能一同想办法应对。”
卫王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谢尚书,既然如此,本王倒是有个主意。不如将你的兵权暂时交给本王,由本王来统一调度,或许能更快地解决这些问题。”
谢尚书心中一惊,立刻明白卫王的意图,他强压着怒火说道:“卫王殿下,这万万不可。兵权乃是军队的命脉,此时移交兵权,恐怕会引起更大的混乱。”
卫王脸色一沉,说道:“谢尚书,你这是信不过本王?本王一心为了此次清君侧的大业,难道还会害了自己的军队?”
谢尚书拱手道:“卫王殿下息怒,下官并非此意。只是此时移交兵权,实非明智之举
。”
卫王冷笑一声:“谢尚书,你莫要忘了,此次行动是本王与你联合,若没有本王的支持,你以为你能走到今天?”
谢尚书咬了咬牙,说道:“卫王殿下,下官对您一直心怀感激。但这兵权之事,关乎重大,还请卫王殿下三思。”
卫王猛地站起身来,指着谢尚书说道:“谢尚书,你如此固执,莫非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
谢尚书抬起头,直视卫王的目光,说道:“卫王殿下,下官一心只为清君侧,绝无二心。只是兵权之事,下官实在不能从命。”
卫王怒哼一声:“好你个谢尚书,既然如此,本王倒要看看,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谢尚书说道:“卫王殿下放心,下官定会竭尽全力,不辜负卫王殿下的期望。”
会议结束后,谢尚书满心愤懑地回到营帐。
“卫王此人,实在太过贪婪自私。如今我军陷入困境,他不仅不想办法帮忙,还妄图趁机夺取兵权。”谢尚书气愤地对亲信说道。
亲信小心翼翼地说道:“尚书大人,如今我们与卫王合作,还需小心应对,莫要彻底撕破脸皮。”
谢尚书长叹一口气:“本以为卫王是个可依靠之人,没想到他竟如此不顾大局。”
而另一边,卫王也在自己的营帐中大发雷霆。
“这个谢尚书,敬酒不吃吃罚酒。等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本王定要让他好看。”
此后,卫王与谢尚书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卫王时不时地派人去谢尚书那里打听情况,表面上是关心,实则是在监视和施压。
谢尚书也对卫王的举动心知肚明,每次都巧妙地应对过去。但他心中对卫王的不满也越来越深。
在卫王与谢尚书的联军艰难前行之时,另一边,赵王也发兵准备前往长安,同样打出了清君侧的名义。
当卫王和谢尚书得知这一消息时,两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卫王得知赵王起兵后,满脸的不满和愤怒。
“这赵王居然也敢来凑热闹,简直是不自量力!”卫王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怒不可遏。
而谢尚书得知后,脸上却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他心中暗自思量着:“卫王此人太过贪婪,根本不是可以长久合作之人。如今赵王起兵,或许是一个新的转机。”
在一个深夜,谢尚书秘密召集了谢家众人进行商谈。
谢尚书坐在首位,神色严肃地说道:“诸位,如今赵王也起兵清君侧,形势愈发复杂。我看这卫王一心只为自己的权力,根本不顾及我们的利益。”
谢家一位长者说道:“尚书大人,那依您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谢尚书微微眯起眼睛,说道:“我觉得赵王或许是个更好的合作选择。他的兵力不容小觑,而且名声也不错。”
谢家族中一位年轻子弟说道:“可是我们已经与卫王结盟,此时转向赵王,会不会被人诟病?”
谢尚书冷哼一声:“如今这局势,哪还顾得上那么多。卫王的贪婪大家有目共睹,继续与他合作,我们谢家恐怕难有好下场。”
另一位族人说道:“尚书大人,那我们该如何与赵王接触,又如何让他相信我们的诚意呢?”
谢尚书沉思片刻,说道:“此事需从长计议。我们先派人暗中与赵王联系,表达我们的合作意愿。同时,在与卫王的合作中,要更加小心谨慎,不要让他察觉我们的心思。”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谢尚书的计划。
而在卫王这边,他也在私下与自己的心腹大臣商讨着赵王起兵之事。
“这赵王真是可恶,居然在这个时候来分一杯羹。”卫王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
大臣小心翼翼地说道:“大王,如今赵王起兵,确实对我们不利。但我们也不能轻视,毕竟他的实力也不可小觑。”
卫王皱着眉头说道:“本王距离长安最近,本应占据先机。这赵王一来,事情就变得麻烦了。”
大臣接着说道:“大王,如今不只是赵王,后面的蜀王和燕王还不知是什么动向。如果您到长安占据了先机,恐怕会成为那三个诸侯王的眼中钉。”
卫王听了,脸色更加阴沉:“难道本王要放弃这个机会?”
大臣说道:“大王,依臣之见,不如面上先假装与他们合作,等局势明朗之后,再做打算。”
卫王心中十分不情愿,但也明白此时不能冲动,只能咬着牙说道
:“好吧,就按你说的办。派人去与赵王、蜀王和燕王接触,探探他们的口风。”
于是,各方势力在暗中谋划着,局势愈发扑朔迷离。
过了几日,谢尚书再次召集谢家众人。
“我已派人与赵王取得联系,他对我们的合作意向似乎有所兴趣。”谢尚书说道。
“那真是太好了,尚书大人。”众人说道。
谢尚书接着说:“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还要继续观察局势的发展。”
与此同时,卫王派出的大臣也踏上了与其他诸侯王接触的征程。
大臣首先来到了赵王的营地。
“赵王殿下,卫王派我前来,表达与您合作的意愿。”大臣说道。
赵王坐在营帐中,微微一笑:“哦?卫王想与本王合作?他有何诚意?”
大臣说道:“卫王殿下深知赵王殿下实力强大,此次清君侧之事,愿与赵王殿下携手共进。”
赵王心中暗自冷笑,表面上却说道:“那本王倒要看看,卫王能拿出什么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他的诚意。”
大臣又马不停蹄地前往蜀王和燕王的营地,同样传达了卫王的合作意向。
钟安龙和甘将军的府邸中,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他们二人面色阴沉地坐在大堂之上,面前站着礼部侍郎陈宽等几位心腹。
“这可如何是好?卫王、赵王都起兵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谢尚书还与卫王联合了,这局势对我们愈发不利。”钟安龙眉头紧锁,声音中透露出焦虑。
甘将军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哼!这些乱臣贼子,居然敢如此放肆!”
陈宽一脸忧色,拱手说道:“将军、大人,如今形势危急,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甘将军看向陈宽,问道:“陈侍郎,你有何想法?”
陈宽压低声音说:“将军,如今小皇帝的尸体还停放着,天气炎热,怕是快臭了。一旦味道传出去,这死讯就再也瞒不住了。”
钟安龙一听,脸色更加难看,“这可怎么办?要是让天下人知道小皇帝已死,我们就更难收场了。”
甘将军沉思片刻,说道:“先加强长安的防御,多调些兵马过来,务必守住城池。”
陈宽担忧地说:“将军,只是这样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各方势力来势汹汹,我们仅凭长安的兵力,能抵挡多久?”
这时,一名将领走了进来,“将军、大人,外面的民情已经有些不稳,百姓们都在议论纷纷,说要真相。”
甘将军怒喝道:“派人去镇压,不许他们乱说!”
将领面露难色,“将军,这恐怕不是长久之计,百姓们的怨气越来越大。”
钟安龙来回踱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想办法稳住局面。”
陈宽说道:“要不,我们先放出一些假消息,混淆视听?”
甘将军摇摇头,“这能管用多久?一旦被揭穿,后果更不堪设想。”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又有一名探子来报,“将军、大人,卫王的军队已经离长安不远了。”
钟安龙和甘将军皆是一惊,“这么快?”
陈宽说道:“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攻进长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