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军事管制的作用。
这些民兵虽然名义上属于“联军”,但实际上只能说是预备役。
艾尔对他们采取轮换培训策略,每过一段时间各地区的地方部队都要派遣一批人去到位于柏莫兹、玛格丽塔城外的联军大营接受“专业”的系统性训练。
名义上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实际上是艾尔通过这种方式趁机向地方部队里光明正大的掺沙子。
配合此前艾尔大力鼓动的复仇思潮,在军队中这种思想尤为浓烈,士兵们普遍认为国家的问题是出在叛徒以及“道路错误”之上。
既然米尔米迪亚在她登神的信仰之地面临狂风暴雨的时候销声匿迹,那么埃斯塔利亚人也完全可以在风暴面前,去寻求另一位伟大女神的庇护和指引。
所以血母信仰的传播非常顺利,平均下来凡直属联军的军事单位基本都或多或少的接受了血母信仰的存在和发展,大部分人哪怕依然念着米尔米迪亚,也会不时蹦出一句:血祭血母,颅献王座。
这种属于泛信徒。
只要见了血,经历几次战斗,对血母信仰的虔诚就会直线上涨。
就算是懦夫,只要挥的动刀,喊出血祭血母,也有成为冠军勇士的潜能。
血母的赐福是平等的,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以她的名义而战,献上一场精彩的战斗,她就毫不吝啬,慷慨地赐下祝福。
但要是让血母失望,那就抱歉了,冠军、神选也有可能被褫夺荣耀。
当然,以上的平等赏罚,在现在混沌退潮的大环境下,肯定没有终焉之前凡人原地晋升神选冠军、乃至于升魔———或者变成混沌卵的那种。
通过艾尔这个锚点媒介,和匹娜森林里浓郁的像是开了道传送门一样的魔风,在匹娜森林里,四母的神力影响最大,在埃斯塔利亚就要弱上许多,不过只要艾尔在,以及大军一直维持着对血母的虔信,以她的名厮杀,那血母对军队及周围事物的影响就依然能够达到“神迹”和“神赐”的地步。
这样赏罚明显的机制,实实在在的神力展现,自然,能够在争夺信仰的过程中取得极大的优势。
艾尔计划北伐,但并没有和出森林、东征那样把全幅身家押上,归根结底原因是南方是一块暂时无主的风水宝地,一锅炖的烂熟的好肉。
他拼尽全力去抢,只要打跑了绿皮这个竞争对手留下的监守,他就可以将其据为己有———哪怕是暂时。
但北方不一样,比尔巴利没陷落,北方哪怕虚弱到了极致,也依然有着一个中枢,一个正统,一个大脑。
而且绿皮还没度过托马斯河,大半个北方依然保留着完整的旧制,没有绿皮这个自带干粮的好盟友替艾尔将地方上的瓶瓶罐罐打烂,搅个七零八碎,还给艾尔一个很好的打着“肃奸除叛”名义插手其中。
艾尔屁颠屁颠去帮比尔巴利人,和波兰人一样血战解了维也纳之围。
但北方可不会像南方那样,艾尔打下来的就暂时归他管了。
过去的第二大城,如今的临时王都(玛格丽塔暂时不算),比尔巴利可还在呢。
说破天去,再大的功劳,艾尔这个外人也不可能在主人家还在还能理事的情况下,去插手别家的内务。
那马上艾尔打完比尔巴利救援战后又要再打一场比尔巴利攻城战了。
所以他不急,哪怕开始调兵准备北伐,也不会忙不迭把全副身家带上。
那样他就没借口拖时间了。
但从北方传来的消息,比尔巴利人这次堵上了全部,和绿皮死磕,城中守军不分男女老幼,妇孺儿童都拿起武器和绿皮打巷战,重伤不治的伤员拼死也要和绿皮一换一。
战况之惨烈,哪怕隔着南北遥远的距离,艾尔也能从文字书信中嗅到那股血淋淋的硝烟气。
这让他又十分纠结。
比尔巴利一城上下几十万军民,因为难民的不断涌入,还要超过经过海盗洗劫的玛格丽塔。
如果为了能够好的整合北方,按兵不动,坐视绿皮破城,大肆屠戮.......
满城性命一遭丧绝。
虽然和艾尔没关系———个屁勒。
他纠结这事已经很久了,在打进玛格丽塔之前,他对北方战事其实没有直观的认识。
甚至认为比尔巴利人要是扛不住了,可能会效“玛格丽塔故事”,反正王都都投了,我们死磕这么久为南方光复也立下大功,现在确实撑不下去点了也算不得什么,战后论功赏罚,比尔巴利再怎么战绩也比你玛格丽塔好吧?
那样艾尔再调头打起来就没那么多道德包袱了。
可比尔巴利人在血腥的拉锯战、神迹、爱国主义、大教首的殉道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下,已经化作了埃斯塔利亚人最后,最硬的那根骨头。
现在的打法,分明就是奔着玉石俱焚去的。
妇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