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的占领政策不是太过倒行逆施,在艾尔:
“我不管是谁起来闹,只要有暴动,就先杀三种人:有钱,有权,有地位”的态度下,地方上的既得利益者们只要自身的权益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那么他们的抵抗意志也是最为软弱的,甚至会主动去为占领者安抚民间潜在的爱国组织,用类似:“徐徐图之”“积蓄力量”“等到王师反攻再里应外合,义旗一举”巴拉巴拉之类的理由,来为军团压制民间的激进抵抗势力。
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哪怕是艾尔的占领称得上秋毫无犯,王者之师,但要说达到“解放者”的水平,那就还差了太多,除了本身的不足外,这片土壤上没那么严重的矛盾冲突也是个问题。
对侵略者先天的,正义的仇恨,最终会促使勇敢的爱国者们自发的拿起武器,哪怕明知不敌,也高举旗帜。
不过这些问题在艾尔的迅速攻势前,就不是问题了。
《雷玛斯盟约》签订后,爱国者们即便武装起义,也已经失去了反抗行为的正当性,侵略者?哪来的侵略者?艾尔陛下如今已是两个国家的国王,反对他就是反对自己的国王,是叛国贼!
甚至各个地方上的统治势力,为了避免双头鹰过来不分青红皂白———地方有乱,先铲其贵!
他们会拼命的去谈判,去化解,甚至组织私兵在军团到来之前将地方上的起义镇压,然后再恭顺的等待双头鹰抵达,处理后事。
甚至于为了尽快消灭这些会危及他们身家性命的“破坏大局”的起义者,他们所使用的手段要远比双头鹰酷烈十倍百倍,像是军团镇压起义一般是直接用刀兵消灭其肉体,瓦解其意志;但地方势力,乡绅权贵们在进行镇压的时候,绑架妇孺、酷刑折磨、收买暗杀......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就唯恐叛乱不能速平,大军已至。
在这些人看来,如今两国已经停战,合并,诸公国贵人都已经共尊一主,他们抵抗的理由也已经没了,维斯孔蒂家的大教首死了,但是不还有个格里高利大教首兼任———过段时间又还是换我们提利尔人做吗?
还闹个屁啊!
想死别连累老爷!
因此他们对起义者的态度十分敌视,有时候军团到地方上后还不得不出面去制止地方权贵和起义者们的互相残杀,提利尔人传统的血腥报复被引入到这一过程中,绑架、烧村......闹的有些地方军团还没来,人命就已经出了上百条。
艾尔用半年的时间占领了提利尔,占领区内发生的起义数量也只有大小十几起,加起来的起义人数还不超过三千,按照五抽一———按照一开始的制度,抽杀是包括叛乱地方的平民在内,不过到正式执行的时候,艾尔会玩一手和沙皇一样的操作:
沙皇政府一般会判处革命者、反沙皇分子绞刑,然后又在行刑前宣布皇帝赦免了他们的死刑。
意志不坚定的人很容易就被死亡的恐惧和峰回路转带来的刺激而动摇,转而支持起沙皇爸爸来,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等到军团平叛,人心惶惶的时候,双头鹰又会拿出艾尔的赦令,免除对平民男丁的杀戮,只在俘虏中五抽一———去进行鲜血试炼。
雷玛斯盟约签署后,各个公国,地方上基本没有反对的,但是民间还是因此掀起了一些武装起义,数量也有数十起,规模从十几到上百不等。
过去被“积蓄力量”“等待王师”种种理由拖延了的起义,大部分最终随着停战而消弭了,但依然有一些人决定站出来为国家做点什么。
在统治阶层已经向征服者卑躬屈膝后,依然有人会拿起武器。
提利尔人虽然被古提利尔人(大魔)瓦伦汀诟病为“怯于公战”,但民风整体也算彪悍;大量有行动力的人选择了投军,然后等到正面战场落败,努力过了,心气也尽了,也就随着赦免释放各回各家安顿。
第八十八章:七大公爵
因为艾尔进攻的迅速,并没有形成对平民伤害最大的拉锯战,这让因为战乱带来的仇恨并不足以说,让本来就处于最底层的平民放弃自己的不说富足,也勉强衣食无忧的生活,去和敌人拼命。
毕竟雷玛斯谈判的结果对提利尔人来说,并不算苛刻,名义上并非战败,也不需要额外的赔款,也没有一群野兽人、埃斯塔利亚人之类的来到提利尔跑马圈地,对平民来说日子还是和过去一样。
只不过多了一位国王。
那又如何?
过去难道我们头上的“国王”还少了吗?
日子该怎样就接着怎样吧,看起来和战前也没什么区别......
这就是艾尔的计划。
先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快速的摧垮敌人,消灭他们的正规军事力量,让他们形成对反抗死路一条———双头鹰不可战胜的心态。
又以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