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回到恶地这边。
孝顺完养母,用实际行动为阿丽娜免去了“后顾之忧”的艾尔终于也决定做点事了。
总的来说:
渡河!
渡河!
艾尔在把身体掏空后,脑子一下子又清醒了过来,他已经带着人到边上了,打着的旗号也是共抗绿皮,这要是坐视对岸的马托卡守军覆没横竖都说不过去。
他要和帝国要争夺边境,是政治军事经济还有一个重要程度起伏不定的:民心上的全方面战斗。
那么就必须得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大国担待,南联盟北帝国齐齐将势力向边境地扩张,除了直接的政治、军事上的斗争以外,更是一场争夺边境民心的战争。
对松散的边境人来说,因为绿皮战争的影响,他们已经被当做了一块没有自保能力的肥肉,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加入一个有能力保护这片领地的大势力,或是自己成为这样的势力。
在最后一点目前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事大、内附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从地缘上看,过去除了北方的人类帝国以外不可能有第二个选择。
在文化血缘上和边境人高度亲近的提利尔王国本身也不过是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度,也就比散的没边的边境亲王领好上那么一点,何况单一的提利尔王国体量太小,比边境亲王领都不如的规模,根本没有说与对方合并,或说用武力征伐的资本。
而在集权和体量上稍好一些的埃斯塔利亚则从地理就不和边境接壤,更不可能以飞地的形式去统治边境领。
所以只有尊北,没有附南一说。
但在艾尔统合南国,成立联盟,加冕为“南方共主”后,新生的(南方)联盟是一个往大了算,是一个近千万人口体量的地区强国。
已经有了和哪怕是几千年来人类族群建立的国度中的老大哥,帝国掰掰腕子,划分势力范围、分割利益的资格。
虽然因为艾尔崛起过程中的一些“误会”,以及其实施的政策,让在边界亲王领占多数的南方移民、南方裔们对那个取代了自己“故国”“血缘祖国”的新国家感官多少有些复杂。
但毕竟民间的联系密切没有中断过,加上艾尔特别重视联盟国家的形象构造,也就是内外宣,引导舆论,新联盟的新秩序、国家发展什么离的远的可能不清楚,但近在咫尺的边境领肯定是有所耳闻的。
所以在关系上也谈不上有什么隔阂。
在夺取了提利尔建立联盟之后艾尔就开始朝边境领开始渗透,进行布局了,如果硬要让边境人在南北两大势力中选一个,从感情上讲的话,抛开国力、战争威胁之类的问题不谈,肯定是更倾向于南方联盟。
这种心理上的倾向在没有实际的筹码下注的情况下并不能成为左右如此庞大的一块区域倒向的决定因素。
在帝国军锋以外的地方,或许会有城邦选择在帝国人抵达之前和联盟进行联络———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这么做了。
试图向南联盟靠拢,最好也是获取一个“疆外自治”的名义,以宗主权为代价换取现有的自治,只要名义上从属于联盟了,帝国总不能直接武力开城要求他们转过来向阿尔道夫效忠吧?
但如果艾尔不拿出实际的东西,比如,首先第一点:
证明自己有保护边境领利益的实力。
这种情况最多只是个别的举动,大多人还是在观望。
恐怕没有哪个边境城邦会狂妄,愚蠢到打算用武力来抵抗帝国势力的进入。
唯一的可能只有他们依附于某个打出旗帜,至少在边境亲王领这块地方上要和帝国争上一争,同时还能(不分)保证他们旧利益的势力和帝国对抗。
这样如果输了,他们还是可以无顾虑的一起跳反,法不责众,如果赢,成功阻拦了帝国的势力进入边境,那他们也能反过来再捧着以前“尊帝事北”的策略,将暂时退场了的帝国引以为援,反过来又制衡南方人的势力。
........
这些是短期内还不会直接影响到时局的问题。
艾尔当下要做的,就是首先“立人设”,和他不求回报的发动远征,支援矮人一样,对这种大家都是“文明人”,要面子,讲道理的竞争,“师出有名”,占据道德高地,先天就能让联盟立于不败之地。
帝国人得了边境地“大叛徒”马托卡的献土相邀,就急吼吼的丢下矮人盟友不管,把原定来支援群山的军队拉到边境地来保卫“国土”,同时又以大军压境的赫赫之威迫使诸多边境城邦“团结在帝国的旗帜下”,纷纷出人出力组成联军前去为王前驱,实质上半剥夺了城邦们的独立性,吃相多少有些难看。
而艾尔则不一样。
在帝国看似已经抢占了先机的情况下,他必须要竖立一个正面形象。
一切就和他在埃斯塔利亚做的那样。
“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之所归也~!”
通俗来说。
就是既要里子也要面子。
帝国急不可耐,他就要徐徐渐进,帝国应马托卡之“邀”前来,就即刻做出囊括诸地,尽纳版图的姿态;他就要兴仁义之师,效皇叔之获徐州,至少在第一点上不能做出和帝国一样,想要吞并边境的态度来。
不能让边境人产生“南盟与北帝交,边境不绝若线”,南联盟和北帝国一样都是想要吞并边境领的野心之国。
这样大家都比烂,边境人万念俱灰之下,不定就觉得投帝国至少不用再经一遭兵乱,向在三方:边境领本土势力、联盟、帝国之中最强大的帝国人屈服。
只有让他们看到有能够“援引故国之亲以为臂助,北拒帝国,南和联盟,以保诸地之自由”的可能性,他们才有可能做到艾尔希望的:
在独立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首先要联合起来,然后以边境多数的名分,“请英明王东出,共抗绿皮(帝国)”,这样大义就算落入了艾尔之手。
有米尔米登这个在边境绿皮战争中唯一表现出了坚贞不屈的意志,打出了战绩,可以为边境列国之执牛耳者的流亡政府在提利尔,艾尔有把握能够扶持起一个“边境领大会”“边境抵抗运动”之类的附庸势力来收取边境亲王领的正统名分和民心。
至于抱起团来的边境人会不会在之后反过来“拥兵自重”,再引北抗南,保持独立.......
那就太低看艾尔了。
玛格丽塔之事已有先鉴。
边境人识相也好,不识相也罢,总是有人识相的站出来,为艾尔献上权杖的。
区别只在于艾尔是为自己多添加一定“边境大亲王”的王冠,还是稍微粗暴一些的以行省郡县制治之。
而当前的要务。
自然就是渡河进军,解马托卡之围,唱名于边境!
........
艾尔捏着手里的一封信,心中暗自琢磨着:
搞毛亮之军虽然久攻不下,但仍有一战之力,如果大军阀翻脸玩阴的.......好吧,这点上他没有指责对方的资格;
保不齐就只能请矮人帮忙撤离守军了。
如果绿皮之后直接向东,那帝国军团还不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