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猫猫 作品

第933章 恐怖故事

    第933章恐怖故事

    窸窸窣窣,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因为“棕兔”的横空出世而短暂被人们遗忘的“大象”,伴随着召回的消息,再次成为整个戛纳的焦点。

    恍惚之间,人们完全忘记了,“大象”才是今年的第一个争议。

    现在,争议又回来了。

    “导演?不太可能,格斯-范-桑特的贡献也不大吧。”

    “导演贡献还不大?格斯才是整部电影的绝对主角,在我看来,文森特-加洛应该就试图拍摄出"大象"的效果,但导演功力相差太大,所以"棕兔"才被骂得这么惨。”

    “不、我还是觉得评审团奖最有可能,相当于第三名。”

    “那前两名分别是谁?”

    “金棕榈"狗镇"、评审团大奖"远方"。”

    “切,你这完全按照官方场刊的分数排列评选奖项,不靠谱。”

    “官方场刊的分数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好吗?”

    “嘿,你们说,有没有可能嘉奖安森、阿历克斯、埃里克等等一众演员,他们集体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一句话,丢下一枚重磅。

    “哇,不会吧……”

    “有可能,真的,这样合理。”

    “合理?滚。这是伪纪录片,整部电影值得夸奖值得批评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但全部都和演员无关。”

    “演员根本没有可能,如果不是因为安森的话,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到演员。”

    “太荒唐了。”

    熙熙攘攘的讨论里,又有人歪楼了。

    “如果"大象"回来了,那下一个应该就是拉斯-冯-提尔了吧?”

    “按照你的逻辑,"棕兔"也应该召回……”

    “啊,不要!”

    一阵欢笑,一阵惊呼。

    气氛热闹得不行。

    但至少,里面有一个观点是正确的——

    “狗镇”呢?

    欧洲三大电影节里,官方场刊最高分颗粒无收的情况不胜枚举,本来官方场刊和评审团就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再加上小型评审团制度就更是如此了。

    然而,今年情况特殊。

    这是一個小年,作品平均水准和整体口碑全部低于预期,甚至出现两部超低分的洼地,情况自然不同,“狗镇”这个官方场刊最高分一下脱颖而出。

    不管是否喜欢,但没有人能够忽略。

    也许,眼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评审团是否喜欢拉斯-冯-提尔?

    毕竟,媒体记者之中不喜欢“狗镇”的也不在少数。

    如果“狗镇”召回,那么应该拿什么奖项?

    金棕榈吗?

    不不不,即使是喜欢“狗镇”的记者和影评人也不认为这部电影能够登顶金棕榈,最可能的奖项是最佳女主角。

    今年年初,妮可-基德曼凭借“时时刻刻”拿下柏林电影节影后——和梅丽尔-斯特里普、朱丽安-摩尔一起;随后,妮可-基德曼又凭借“时时刻刻”登顶奥斯卡影后,在好莱坞苦苦打拼超过十五年之后终于圆梦。

    此番前来戛纳,妮可毫无疑问就是焦点,再加上“狗镇”的争议、焦点、热潮,和金棕榈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比较,最佳女主角就要显得合理多了;而且今年其他作品也缺少出彩的女演员,妮可首次问鼎戛纳,似乎正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

    正是因为如此,坚信“狗镇”一定被召回的媒体不在少数。但如果“狗镇”没有召回?那事情一下就有趣了。

    一来,奖项布局可能全盘推翻。

    二来,“狗镇”的争议可能再次引爆,一方面拿下官方场刊最高分,另一方面又遭遇评审团彻底无视,另外还有电影本身自带的话题堪称烫手山芋。

    三来,如果不是“狗镇”,那么其他作品还有谁值得召回?

    种种,种种,议论完全停不下来。

    伴随“大象”的召回,戛纳就好像捅了马蜂窝一般,讨论热浪全面引爆,攀升数个台阶,电影节一秒转换为狂欢节。

    那么,下一步呢?

    暂且不说“狗镇”是否召回,就算“狗镇”召回,也还是凑不满得奖名单。

    此前说过,欧洲三大电影节一共设立七个奖项,双蛋黄的情况有过,一部作品赢得不止一个奖项的情况也有过;但这些年,欧洲三大电影节各自的委员会都不断提醒自己的评审团,尽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

    为此,戛纳甚至白纸黑字规定,如果出现双蛋黄,最多只允许一个奖项双蛋黄;并且,尽可能避免一部作品收获两个奖项。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证电影节的多元,尽可能嘉奖不同作品的同时,又避免像金球奖那样分蛋糕。

    欧洲三大电影节在推动整个电影产业特别是艺术电影创作产业方面,一直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努力。

    然而,眼前呢?

    “一,二,三,四,一共就只有四部作品,"远方"、"野蛮入侵"、"大象"和"下午五点"。即使我们加上"狗镇",也才五部,数字对不上。”

    “就我所知,"神秘河"剧组依旧在戛纳。他们是倒数第二天首映,采访工作没有结束,今天依旧在采访。”

    “哦,"老牛仔"伊斯特伍德,这是一个可能性,西恩-潘可能竞争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或者三大奖项也有希望,但还是不够。”

    “……有没有可能"柯特莱特家族"?”

    “什么?”

    “昨天首映的"柯特莱特家族",剧组也还在戛纳。”

    赫。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注意力全部都在“棕兔”身上,以至于忘记今年戛纳电影节官方场刊真正垫底的作品。

    这,也太吓人了吧?

    “不不不,不可能,不要随便乱说灵异故事。”

    “但这就是一种可能。"神秘河"和"柯特莱特家族"剧组都还在戛纳,如果他们被召回,事情也就得到合理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没有其他剧组被召回的消息,为什么上午风平浪静然后中午短暂热闹一下就再次平静了。”

    “……不会吧……”

    电影宫大厅里媒体中心里,众人面面相觑,一个两个全部惊呆了,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如何回应。

    这是什么电影迷版本恐怖故事?

    “如果真的是"柯特莱特家族"拿奖,那这是不是十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届戛纳?”

    “罗杰-艾伯特上身?”

    “不,也不是,1997年,"鳗鱼"和"樱桃的滋味"并列金棕榈,那一年也不行,即使是金棕榈的质量也不行。”

    前一秒,人们还在熙熙攘攘讨论还有谁可能被召回;下一秒,话题就转向过去十年最差金棕榈的争论——

    果然,不愧是电影爱好者们。

    时间,就在激烈讨论之中一点一点流逝,悲伤的预感似乎永远不会出错。

    因为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红地毯即将拉开序幕,尽管还没有开始,还有最后一点时间,但戛纳已经“平静”下来了,媒体全部傻眼。

    就这样了?

    没有其他剧组召回了?

    “狗镇”剧组也被遗忘了?妮可-基德曼的最佳女演员也没有可能了?

    这,这怎么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