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猫猫 作品

第938章 临危不乱

    第938章临危不乱

    红地毯之上,剑拔弩张。

    红地毯两侧,群起沸腾。

    眼前的混乱景象绝对是人们所没有能够预料到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红地毯正在演变为电影的一幕。

    描述起来,似乎无比漫长;但这一切,似乎只是短短二三十秒而已,滚滚热浪转眼已经席卷全场。

    气氛,一度僵持。

    蒂耶里-福茂(thierry-fremaux):草!

    2001年,戛纳电影节久违地出现重要人事变动,希望能够在新世纪的全新格局里重新定位找回竞争力。

    前任艺术总监吉尔斯-雅各布(gilles-jab)升职为电影节主席;而艺术总监的位置则由蒂耶里-福茂担任。

    戛纳也好,蒂耶里也罢,他们都没有预料到这一次合作迸发出化学反应,成为戛纳电影节的一次重要转折。

    接下来二十多年的漫长时间里,蒂耶里一直担任艺术总监职位,也就是负责选片工作,奠定每一年各个竞赛单元参赛作品以及艺术行为的方向。

    在蒂耶里的率领下,戛纳在艺术和市场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帮助戛纳甩开柏林和威尼斯,成为欧洲乃至于全球范围最重要的顶级电影盛会,影响力堪比奥斯卡,二者完全可以分庭抗礼。

    而“蒂耶里-福茂”这个名字,也成为戛纳的另一张名片。

    当然,现在的蒂耶里刚刚上任,一切还在摸索阶段,工作分配也没有那么清晰,处理事情还是略显慌乱,暂时没有后来的大将之风,依旧青涩。

    得知红地毯的状况,主席吉尔斯已经和评审团登台,准备开启颁奖典礼程序,蒂耶里只能身先士卒。

    一边暴走,一边怒骂——

    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争议连连,饱受各方面指责,他们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另外一个意外另外一個事件,让戛纳站在风口浪尖之上,承受火力。

    一路风风火火,蒂耶里如同飓风一般冲出卢米埃尔大厅。

    砰。

    推开玻璃门,蒂耶里一眼就看到剑拔弩张的僵持局面,也来不及询问情况,当机立断就看向其他黑西装保安。

    “把他拉开。”

    黑西装们全部愣住,纷纷看向蒂耶里:哪个他?

    蒂耶里一口气堵在胸口,“你们同事。那个失控火车。”

    黑西装们上前,如同“黑客帝国”里面的特工史密斯一般,哗啦啦地将安森和黑西装包围,然后把黑西装拉开。

    那黑西装正准备挣扎,一回头就看到了蒂耶里,肩膀瞬间崩塌下来;但法国人骨子里的骄傲依旧支撑着他,反而倔强地对着蒂耶里嚷嚷。

    “这里是艺术殿堂,我们就不应该让那些小丑和花瓶出现,这是耻辱,对电影、对戛纳的羞辱。”

    蒂耶里快刀斩乱麻,看都没有看那个黑西装一眼,只是用眼神示意其他黑西装尽快控制局面降低伤害。

    呜呜呜,唔唔唔。

    那个黑西装被拉走了。

    蒂耶里出现在安森面前,“抱歉。”

    这,就是气度——

    没有询问情况,没有砌词辩解,干脆利落地承认错误。

    哪怕蒂耶里是戛纳电影节高高在上的艺术总监,他掌握着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命脉,绝对是导演和演员们巴结的对象;但此时此刻的道歉还是没有一丝犹豫也没有一丝勉强,一下就控制住了局面。

    难怪蒂耶里能够在接下来二十多年时间里成为戛纳最重要的实权人物,一个照面就能够看出气魄了。

    这,着实有趣。

    安森看向蒂耶里,胸口激荡的一丝丝烦躁也平静下来,展露笑容,忍不住流露出些许探究的表情。

    “你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许是安森犯错了呢?

    蒂耶里展露完美笑容,“不重要。重要是我们保证每一位前来戛纳的观众都能够享受电影节的时光,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身为主人的失职。”

    “抱歉。”

    短短两句话里,第二次道歉。

    而且,安森注意到了蒂耶里的主语,不是演员不是导演不是参赛者,甚至不是客人,而是观众。

    一个词语的巧妙使用,刹那间就奠定了谈话的基调。

    安森轻轻抬起下颌,“我非常享受在戛纳的时光。”

    蒂耶里眉尾不动声色地轻轻一扬,“包括现在吗?”

    安森轻笑一声,“包括现在。”

    蒂耶里深深地看了安森一眼,让开位置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那么,请继续享受,这应该是属于你的时间。”

    干脆利落地,危机就画上一个句号。

    蒂耶里转身离开,走出去几步,却不由停下脚步又看了安森一眼,难掩欣赏——

    “大象”,这是蒂耶里亲自挑选进入主竞赛的作品。

    本来,hBo根本没有申请戛纳,因为他们就是以电视电影项目的定位看待这部作品的;而是蒂耶里听说这个项目。

    蒂耶里一直非常喜欢格斯-范-桑特的“我自己的爱达荷”,这部作品当年错过戛纳、前往威尼斯,果然大受好评,并且为“天才”瑞凡-菲尼克斯拿到最佳男主角奖杯。

    他反而对于入围柏林主竞赛的“心灵捕手”没有那么感冒。

    当蒂耶里得知格斯又在忙碌一部小成本独立电影的时候,正好今年戛纳的作品列表普遍难以令人满意,他主动联系格斯,询问格斯是否愿意前来戛纳首映——

    如果格斯愿意,他希望能够提前看看这部片子。

    格斯询问了hBo的意见。

    hBo把电影拷贝送去了戛纳。

    于是,这才有了主竞赛待遇,就连格斯自己也吓了一跳。

    在“大象”里,蒂耶里对阿历克斯和埃里克两个人留下深刻印象,反而是安森平平,也许是因为“蜘蛛侠”、“猫鼠游戏”的赞誉如潮,让蒂耶里拥有很高期待,在电影里的有限戏份着实没有什么发挥空间。

    然而今天,蒂耶里却对安森刮目相看。

    他知道,安森可以借题发挥、可以抓住机会表示不满。

    他也知道,即使安森可以借坡下驴,没有必要得理不饶人;但至少,安森可以追问事情缘由并且进行正当申诉和抗议,这是他的权利。

    然而,安森没有。

    干脆利落地,毫不犹豫地,就把事情这样揭了回去,在事情进一步发酵之前,配合蒂耶里平息了失态。

    这一份冷静,这一份心胸,不得不说令人佩服。

    这个年轻人,能成大事。

    本来蒂耶里还想着,一会颁奖典礼结束,记者肯定会追着不放,他需要在安森和媒体碰面之前叮咛几句;但现在看来,着实没有必要画蛇添足了。

    蒂耶里又多看了安森两眼,这才心满意足地转身离开。

    他觉得,这不会是安森最后一次登上戛纳的红地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