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猫猫 作品

第1154章 颠覆平衡

第1154章颠覆平衡

意外,百分之百的意外——

谁能够想到,“蝴蝶效应”的媒体综评参与数量居然反超“怒海争锋”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二十世纪福克斯志在必得的宣传发行都牢牢占据上风,全方位地压制住新线影业。

撇开媒体综评结果以及票房数字不说,至少在宣传层面,“怒海争锋”毫无疑问是本周怪兽级别的存在。

然而,事情还是发生了,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

回想一下,当安森在首映式抛出重磅,“蝴蝶效应”有五个结局并且随机上映的时候,整个好莱坞都笑了。

他们认为新线影业这是作茧自缚的行为,自己掐灭电影的票房前景,市场不会买账的,而且还会甩一记耳光回来。

现在呢

一开始,普罗大众确实反感,人们普遍抗拒这样的混淆感,故弄玄虚,莫名其妙;特别是对强迫症来说,明知道有五个结局的情况下,自己却只能看到一个,那种悬而未决的滋味,着实令人排斥。

反对和吐槽,这是主流。

不过,“蝴蝶效应”的宣传策略清晰,普罗大众从来就不是目标群众,而是瞄准喜欢科幻电影喜欢悬疑电影的资深影迷,电影完全无视普罗大众的反对声音,而是瞄准特定群体精准投放,针对性宣传。

于是,在这些观众群体里,事情截然不同。

“五个结局”反而成为一种噱头、一种探险、一种独特的宣传方式,打破第四墙,电影的结局从大屏幕映照进入现实,影响和反思还在延续,如同“开罗紫玫瑰”一样,让观众也成为电影的一部分。

狂热影迷们纷纷行动起来,继而形成一股潮流,把好奇心旺盛、精力充沛的年轻观众也调动起来。

再然后,神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沸沸扬扬地,铺天盖地地,“蝴蝶效应”正在成为今年假期档的热门话题——

争议

争议本身,就是热度的一种体现,区别在于,往负面方向发展,还是正面方向发展。

显然,“蝴蝶效应”属于后者。

纷纷议论,从首映式开始,一路温水慢炖地延续到周日,缓缓升温,电影市场一下就变得有趣起来了。

这是好事吗

当然。

毕竟,能够得到瞩目就是好事,能够进入大众视线就是好事。

这完全是好事吗

未必。

在喷薄而出的媒体专业评论里,一时之间也分辨不清楚到底是赞是黑——

比如,大声嚷嚷颜值就是正义,整部电影就剩下安森、瑞秋、希斯的颜值能看,结果却给了七十分。

所以,这应该开心吗

比如,面无表情地打了二十分,却称赞安森的个人魅力拯救整部电影,并且表示自己会看完五个结局。

所以,这需要吐槽吗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是敌是友难以分辨,对电影带来的效果是积极大于消极还是消极大于积极也无从判断。

局势,略显混乱。正是因为如此,尽管“蝴蝶效应”热度持续攀升,但票房市场的反应依旧难以预测。

至少,在周六之前,“怒海争锋”一直是这一周电影市场的最大看点,从数个月之前,二十世纪福克斯就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浩浩荡荡的声势一点一点累积到现在,“蝴蝶效应”想要短时间内反超并非易事。

但毫无疑问,事情正在越来越有趣。

在一片喧嚣过后,来自四十八家专业媒体围绕“蝴蝶效应”的综合评论,最后定格在六十八分。漂亮!

喝彩,一片。

媒体综评再次小幅度上升,尽管幅度有限,但评论分数还是一步步靠近七十分;并且展现媒体评论徐徐倾向好评的趋势,清晰展现口碑回暖的曲线,毫无疑问,这是值得庆祝的。

于是。

“蝴蝶效应”,出圈了。

一来,电影在争议之中口碑翻盘回暖,尽管媒体综评上升空间有限,但回暖就是回暖,扭转劣势。

刹那间,好奇心纷纷聚集过来: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电影怎么扭转局面的

二来,“五个结局”在年轻观众之中持续扩散影响力,整个周末可以看到无数年轻人在电影院之间奔波——

如同一场竞赛,看看谁能够率先收集五个结局,不依靠剧透、不依靠朋友,完全凭借自己在城市探险。

一股潮流,正在悄无声息地抬头,越来越多视线纷纷聚集,好奇年轻文化潮流又出现了什么新东西。

三来,“蝴蝶效应”首映式周边引发热议,这也是安森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

首映式电影周边,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互动环节,增加观众和电影之间的联系,一切周边以及活动都和“时间”有关,相当于进入电影院之前的一个导入,真正的重点还是在电影身上。

在安森看来,2003年北美的电影

周边市场处于非常雏形的阶段,只有资深电影爱好者愿意收集海报、dvd、原声带黑胶唱片等等周边,其他则尚未发展起来。

所以,那些周边,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然而,它们却成为意外之喜,在资深影迷圈子里广受欢迎。

特别是在得知周边的美术设计全部来自于安森之后,影迷之间熙熙攘攘的讨论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短短数天时间,首映式的种种细节广泛传播开来。

别出心裁的形式、独一无二的周边、打破第四墙引人入胜的体验,一切都让那个夜晚成为传说——

每一位出席首映式的观众都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

当黑市之上出现“蝴蝶效应”周边交易申请的时候,事情渐渐偏离轨道,有人试水地贩卖出一张书签——

一百美元。

瞬间,轰动了。

尽管一百美元不算多,但首映式的周边更加便宜,要么是免费的、要么只需要一美元,现在却整整翻了一百倍。

市场,一下疯了。

然后,话题热潮就不可阻挡,浩浩荡荡地全面蔓延。

“蝴蝶效应”电影周边更是成为资深影迷之间的热门单品,安森亲自设计的周边赢得一片掌声和欢呼。

种种情况交织在一起,“蝴蝶效应”得以打破框架,强势出圈,哪怕对电影没有任何兴趣的人们也陆陆续续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事情一下有趣起来——

安森。蝴蝶效应。混沌理论。五种结局。打破第四墙。反转加上反转的剧情。

支离破碎的关键词拼凑在一起,成功点燃吃瓜群众的好奇心,假期档的电影市场突然就不可预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