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猫猫 作品

第1341章 天才之作

第1341章天才之作

喧嚣,热闹,嘈杂——

三月的北美电影市场展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一部是翻拍经典佳作、一部则是话题人物强强联合,各有各的焦点各有各的话题,全面引爆流量。

至少,在好莱坞内部是如此,一个个都在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见证今年四月和五月的市场变化。

“活死人黎明”和“暖暖内含光”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登场的。

“活死人黎明”……口碑,其实不错。

“娱乐周刊”给予一百分满分赞誉,“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等权威媒体也纷纷给出八十分的肯定,在第一批三十七家媒体的评论浪潮里,二十一个好评、十二个中评、四个差评,表现不俗。

从整体趋势来看,好评占据绝对上风,而且差评并不多,对于一部翻拍作品、一部恐怖类型电影来说,如此表现绝对令人眼前一亮,值得称道。

那么,媒体综评到底怎么回事呢

答案,并不复杂——

好评不够优秀,分数普遍堆积在七十分上下的区域;中评也不够积极,哪怕是中评也普遍低于五十分。

更不要说差评了。

换而言之,在整体评价里,“娱乐周刊”反而更像是异类,独树一帜地高高举起“扎克-施耐德吹”的大旗。

原来,一切早就有苗头,从扎克-施耐德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开始:

他的导演能力是否被夸大其词、观众对他导演作品的解读是否远远超过他个人注入镜头的信息、他的作品是否剧本属性大于导演的作者属性等等等等。

在眼前,“活死人黎明”遭遇的待遇引发不少恐怖电影狂热爱好者的抗议,他们认为媒体还是习惯性地针对恐怖电影,哪怕电影收获观众的喜爱也还是无法改变影评人们傲慢挑剔的视线,一批影迷纷纷站在扎克身后,为这位导演叫屈打抱不平。

谁都没有想到,这样的矛盾和冲突仅仅只是开始而已,并且将伴随扎克-施耐德接下来二十年的导演生涯。

从如此角度来说,眼前的波澜和争议只是洒洒水而已。

最终,媒体综评定格在五十九分,也就不稀奇了。

终究,没有及格——

差一分而已,令人扼腕的同时,却更加丢脸。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好事,没有争议也就意味着没有波澜没有流量,对于宣传来说,那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然而,扎克还是无法振作起来。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果仅仅只是“活死人黎明”卷入争议,那的确是好事,至少说明人们在讨论这部作品,也许他们可以期待一下票房表现。

但现在,“暖暖内含光”横亘在前,想忽略都不行。

只要稍稍关心一下本周全新上映的电影就必然能够注意到,“暖暖内含光”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横空出世,刹那间让“活死人黎明”变得渺小而卑微。

争议

在这样的局面下,争议就是刺向“活死人黎明”的利刃,刀刀见血,招招致命;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糟糕的是,即使是争议也没有激起水,因为熙熙攘攘的视线全部朝着安森汹涌而去。

“赞誉如潮!安森-伍德再次证明自己挑选项目的眼光。”

“安森-伍德不败神话继续!”

“从瓶偶像华丽变身为文艺男神,安森-伍德完成三百六十度转身。”

“爆了——毫无悬念地。”

“安森-伍德=成功,好莱坞的最新模版。”“当安森-伍德遇上查理-考夫曼,一次完美的邂逅。”

轰,轰轰轰——

浩浩荡荡,连绵不绝,整个世界在高速旋转着。

此前围绕“暖暖内含光”的争议与质疑有多么汹涌多么疯狂,此时围绕“暖暖内含光”的赞誉和肯定就十倍百倍得全面引爆,媒体主打一个七百二十度托马斯全旋跪舔表演,唯恐稍稍不注意就落于人后,追捧的姿势不够正确以至于让自己成为笑柄。

没有人愿意成为笑柄。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仔细翻阅一下“暖暖内含光”的媒体综评就知道了。

一百分。一百分。还是一百分。

狂热,丧心病狂的狂热,安森首次通过“老友记”亮相以来,专业影评人史无前例地统一阵线,各式各样的称赞与推崇、惊叹与欢呼塞满了视线。

首批媒体综评,足足吸引五十三家专业权威媒体出手——

轻轻松松秒杀“活死人黎明”,这一份待遇即使放在暑期档里也是金字塔顶尖之中的顶尖,无可争议。

万众瞩目!

而五十三家媒体里,有一家媒体显得格格不入独树一帜,在滚滚浪潮里不走寻常路地丢出一份中评。

“巴尔的摩太阳报”,五十分,“查理-考夫曼尝试了,试图打造一部苦中带甜的爱情小品,探索激情的消失和记忆的消退,然而整部作品无心也无脑。”

轻描淡写,却雷霆万钧。

一句“无心无脑”狠狠戳中查理-考夫曼的软肋,暗指这位怪才编剧沉浸于玩结构玩概念玩样,却始终不曾真正专注于人物的情感,空有一个噱头。

一针见血!

尽管这样的观点不受欢迎,但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类似的批评在查理-考夫曼此前的两部编剧作品里也曾经出现,而此次“暖暖内含光”聚焦于爱情,毫无疑问将这一短板放大,再次遭遇正面攻击。

简洁而犀利。

然而,即使是“巴尔的摩太阳报”也没有给予差评,而是一个规规矩矩的中评,五十分的评价不算太糟糕。

至于其他五十二个评论,清一色全部都是好评。

批评“活死人黎明”的媒体,为“暖暖内含光”送上赞誉。

赞扬“活死人黎明”的媒体,称赞“暖暖内含光”的力度更大。

果然是人比人气死人,一个比较就能够看出鲜明落差,站在“暖暖内含光”的面前,“活死人黎明”的五十九分看起来简直就是乞丐。

最离谱的是,好评,还不止是好评,浩浩荡荡的一片满分刷屏,即使是焦点影业掏钱刷好评都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程度,以绝对强势的姿态将“暖暖内含光”的赞誉狂潮推向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

在一片沸沸扬扬的赞誉之中,赫赫有名的罗杰-艾伯特在“芝加哥太阳报”表示:

“眼缭乱,应接不暇,绚烂而斑斓,在某些时候宛若马戏一般滑稽可笑,冒着傻气,然而电影拥有一个真诚而热烈的情感内核,这让电影变得具有说服力。

它不是一部大师之作,但毫无疑问,一部天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