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和“暖暖内含光”的联动,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展,包括安森自己也没有预料到。
某种程度来说,两部电影同样烧脑,但类型和方式截然不同。
“蝴蝶效应”的烧脑,源自于五个版本结局带来的不同可能性,每个人站在命运十字路口的不同选择往往可能带领自己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但遗憾的是,性格决定命运,每个人都将困在自己的命运里。
“暖暖内含光”的烧脑,源自于打破线型结构的叙事,最后提出一个终极问题:如果明知道故事的结局,是否应该做出相同的选择重蹈覆辙?还是说应该相信自己能够纠正错误避免踏入同一条河流之中?
相似的问题,“蝴蝶效应”和“暖暖内含光”却如同一条主干里的两条支流,给予不同的诠释、不同的走向以及不同的答案。
而一切,拥有一个相同的核心——
安森伍德。
很难说二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当然,这只是少数派观点,更多人普遍倾向于,两部电影都是独立个体,彼此之间没有特别的联系。
但这一小群影迷却非常坚定。
他们认为,此前媒体一直在强调也在试探安森作为制片人的审美品味,试图揭开“瓶标签”的面具,窥探安森隐藏起来的内在;而现在,他们发现有力证据,以作品来证明安森作为演员的修养和思考,不是正好证明:
安森绝对不只是一个瓶而已吗?
所以,为什么要忽略?为什么要否决?
赞同也好,抗拒也罢;主流也好,小众也罢,这种观点的出现并且引发讨论,恰恰证明罗杰艾伯特的判断:
“蝴蝶效应”。“大象”。“暖暖内含光”。
三部作品,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不走寻常路地在瓶和演员两个角色之间游走,打开安森的可能性,最后以三级跳的姿态冲破枷锁和束缚,瓶标签已经松动乃至于飘落,让人们窥见安森作为演员的存在。
而且,三部作品又以不同方式动员票房市场,确保安森在商业层面的成功,进一步加深自己的市场影响力。
这一份挑选作品的眼光以及全盘布局的能力,令人侧目,毫无疑问是汤姆汉克斯以来在演员位置上转换蜕变最为娴熟也最为流畅的潜在巨星。
当年,汤姆汉克斯通过“西雅图夜未眠”、“阿甘正传”、“费城故事”三部电影三步走,奠定自己的地位;但其中,“阿甘正传”是顺应时代的作品,票房和奖项双丰收,或多或少带些运气,策划和博弈的部分则相对少一些。
而现在,安森则更加凸显出他的睿智。
此时此刻再回首过去这两年的点点滴滴就能够意识到,安森的每一次决策每一个脚印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包括连续两年拒绝出席奥斯卡也不是一时冲动。
现在,不管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那些老学究们如何如何,安森在演员位置上的形象蜕变已经顺利完成,根本没有给那些老学究们打击报复的机会。
棋高一着!
同时,来自音乐、时尚、脱口秀等等不同领域的影响力正在渗透进入流行文化,以安森为圆心形成一个帝国。
眼前,就是最好证明。
“盛夏午夜”登顶公告牌专辑榜冠军、“又一道光”登顶公告牌单曲榜冠军,“暖暖内含光”则在电影市场越战越勇。
沸沸扬扬地、源源不断地,观众正在涌入电影院。
尽管焦点影业一再强调,这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作品;尽管狂热影迷一再发出警告,怀抱期待进入电影院可能大失所望。
但依旧没有能够阻止观众买票进场。
“安森伍德”,这就是最好的理由。来自媒体、来自观众、来自传闻所构建起来的热议漩涡,因为安森的名字而具有难以置信的吸引力,一个个如同着魔般地,疯狂地朝着电影院进发。
然后,这一幕,出现了——
周六,单日票房。
“暖暖内含光”,八百五十万美元,下跌10%。
“活死人黎明”,七百九十万美元,下跌25%。
局势,逆转!
整个北美,集体惊呆!
他们到底在见证什么?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
难以置信!
匪夷所思!
不明所以的门外汉看到这一幕可能还要吐槽呢:一个两个没有见过世面,一点点小事就少见多怪。
但如果他们知道,“暖暖内含光”仅仅在三百零七间院线上映,院线数量只有“活死人黎明”的十分之一;并且在周五全面井喷之后,周六观影人次以及上座率居然还在继续提升,那就能够明白眼前的反应了。
鸦雀无声。
因为太震撼太冲击,以至于言语彻底失去了语言。
谁能说说,怎么回事?
现在看来,“暖暖内含光”很有可能首映周末就要刷新查理考夫曼编剧职业生涯的最高票房数据了;而电影居然只在三百间院线上映,这真是——
呵呵。
在如此浪潮之下,还有人关心“活死人黎明”吗?
准确来说,就连拉踩“活死人黎明”都没有必要了,“活死人黎明”已经那么可怜了,谁忍心继续搓揉它呢?
扎克施耐德:搓揉呀,你们尽管放手搓揉呀,有新闻才有关注,你们不要一个两个沉默不语呀,就这样把我们丢在一旁彻底不管!请尽情摩擦我们,我们脸都已经贴地上了,赶快搓揉两下呗!
可惜,“活死人黎明”已经彻底从媒体的视野里消失。
事实上,“活死人黎明”周五周六的票房数据不错,再次证明丧尸电影的号召力,如此表现值得肯定;但凡更换一个对手,情况可能都截然不同。
现在,整个好莱坞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暖暖内含光”身上:
这部电影首映周末票房,最终将落脚在什么位置?安森的票房不败神话还能够带来多少意外惊喜?
周日,票房统计机构参考数据就没有单独公布数字了,而是等待周一正式公布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
但整个北美的目光依旧熙熙攘攘地投射了过来——
暑期档热潮,悄无声息地提前到来,一切就只是因为安森。
这,就是巨星效应。如果这样,某些人依旧装聋作哑,那么他们才是率先被好莱坞淘汰的可怜虫,绝对不是安森。
人们期待着“暖暖内含光”成为安森职业生涯蜕变的关键作品,现在“暖暖内含光”果然成就了转折。
所以,这算是……心想事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