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司马宅。
司马朗面对族中长辈的质疑和反对,心中压力倍增,但却没有轻易放弃。
因为司马朗很清楚,自己在这里推行“限武令”不仅仅是为了响应苏曜的政策,更是为了家族的长期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只见司马朗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从祖伯,各位长辈,朗明白大家的担忧,但是,还请诸位想一想。”
“大将军苏曜,乃当世人杰,百战百胜赫赫兵威,谁人能挡?”
“如今他已将三河之地尽收掌中,朝廷的权威正在逐步恢复,我们如果继续私藏兵甲,不仅会触犯律法,还可能被视为对抗朝廷的叛逆之举。”
“到那时,司马氏数百年的基业,恐怕才真的会毁于一旦。”
——“胡说八道!”
另一位老者,司马朗的五爷,听到司马朗如此不听老人言,也站了出来,狠狠地将手中的拐杖往地上一杵,大声吼道:
“什么百战百胜,什么赫赫兵威?”
“你和那苏曜,不过都是乳臭未干的小子,懂什么天下大势,懂什么家族兴衰!”
“现在不过打赢了几场胜仗,天下都没平定,就急火火的对咱们这些忠良世家下手,如此毛躁,怎是人君之相?”
“你个不靠谱的小子也是如此!”
“人家给你封了个大官,你就忘乎所以了是吧?”
“去,你给我滚蛋,把你父司马防叫来,老夫我倒要问问他,怎么教出你这么个胳膊肘往外拐的狗东西!”
司马朗被骂的是狗血淋头,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要知道,往日他在族中可是受众人著名的天才,不说众星捧月,那也是走到哪里都被夸到哪里的。
如今,他以弱冠之龄,就一步登上从三品比两千石的左都副御史之位,衣锦还乡,宣达朝廷政令,结果却被族中长辈这般斥责辱骂,心中难免五味杂陈,满满都是委屈和苦涩。
但是,他深知此刻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事关家族走向,必须稳住局面。
于是乎,司马朗深吸一口气,长施一礼,再次诚恳地说道:
“从祖伯,诸位长辈,朗绝无胳膊肘往外拐之意,更不敢忘乎所以。”
“大将军推行‘限武令’,绝非恣意妄为,而是为天下苍生着想。”
司马朗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继续说道:
“如今大汉分崩离析,各地豪强割据,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若不加以整顿,任由私兵泛滥,只会让局势愈发混乱,最终受苦的还是天下百姓,我们司马氏又岂能独善其身?”
“至于五爷担忧的自卫问题,如今大将军已在各地设立卫所,加强治安管理,保障百姓的安全。只要我们遵纪守法,配合朝廷的政策,又何惧他人的威胁?”
“再者,大将军苏曜胸怀大志,平定叛乱,开仓放粮,推行均田,武勇谋略皆当世顶尖,有不亚于世祖之能。”
“及至如今,面对这限武令,我等世家,只需要在限期内上交甲兵,朝廷就不会降罪,这是何等的宽容与仁义?”
“我司马氏世受汉恩,理应为国效力,顺应大势,协助大将军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
“而若是逾期不交,再被查实,那可就全部要以谋逆罪论处啊!到时候,咱们司马氏上上下下数百口人,都得跟着遭殃。家族传承数百年,难道要因为这些私藏的兵甲,毁于一旦吗?”
周围的长辈们听了司马朗这番话,脸上的神情也开始有了变化,不少人露出了思索的神色,不少人还纷纷议论起来。
有的人支持司马朗,认为他所言在理;而有的则仍然固执己见,觉得交出兵甲太过冒险。
一时间场面陷入僵持。
司马朗见状,连忙趁热打铁:“从祖伯,咱们司马氏世代为官,一直以忠义为本,如今正是我们践行忠义的时候!”
“主动上交兵甲,既能顺应朝廷的政策,又能为家族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有何不好?”
“大将军苏曜向来赏罚分明,对于积极配合他的人,从来都不会亏待,他对孙儿的破格提拔就是明证。”
“而一味的推诿搪塞,今日孩儿便是帮助遮掩过去了,那大将军可还有一支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在,倘若被他们揭发出来,别说孩儿没有办法,就算父亲回来,又能如何?”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众人的心坎上。
原本固执己见的几位长辈,脸色也变得阴晴不定。
尤其是司马朗提到的锦衣卫,让众人心中都涌起一丝寒意。
虽然这锦衣卫组建时间不长,但却已是初露峥嵘,不可小觑。
即便远在这温县乡里,他们也知锦衣卫凶名。
“可是那督办司空大案的锦衣卫?”
司马朗五爷听到“锦衣卫”三个字,脸上的怒容瞬间消散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抹不易察觉的惧色。
“正是!”司马朗见状,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赶忙继续说道,“从祖伯,锦衣卫行事雷厉风行,手段狠辣,连朝堂上的高官都敢调查弹劾,比昔日司隶校尉也不遑多让。”
“此番您道我为何先来咱家收缴兵甲?那就是锦衣卫已收到线报,大将军,大将军命我先自行处理,若咱们司马氏不能主动配合,一旦被锦衣卫介入,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话一出口,族中长辈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再敢出声反驳。
过了许久,司马朗二爷长叹一声,缓缓说道:“罢了罢了,伯达,你既然心意已决,我也不再阻拦。”
“只是这兵甲一交,家族往后的安危,可就全仰仗朝廷和那苏大将军了。”
司马朗心中一喜,知道此事已成,连忙再次行礼:
“从祖伯放心,只要咱们奉公守法,苏大将军定会护佑我司马氏周全。况且,如今大汉正处多事之秋,唯有朝廷安定,家族才能繁荣昌盛。”
在司马朗的坚持与劝说下,司马氏家族最终决定上交私藏的那些兵甲,只保留了有限自卫范围的内普通刀剑武器。
消息传出,河内郡其他世家大族纷纷震动。
原本还心存侥幸的他们,见司马氏都已照做,也不敢再有丝毫拖延,陆续将自家藏匿的兵甲交出。
河内司马家移交兵甲非常顺利,河东卫家上交兵甲同样也没有拖沓。
就这样,接下来司马朗马不停蹄,乘着车驾每日奔波在三河之地的各个世家豪强的宅邸之间,督促他们上交私藏的兵甲,配合朝廷的清田和人口普查工作等。
然而,并非所有世家都像司马和卫家这样干脆配合,总会有些看不清形势的人企图逆行。
对于这些人,在言辞不能教化后,司马朗果断将他们的名单交给了锦衣卫。
然后很快的,锦衣卫的缇骑便迅速出动。
他们按图索骥,如鬼魅般穿梭于三河之地的大街小巷,目标直指那些抗拒“限武令”的世家。
“开门——锦衣卫查案!”
一夜之间,整个三河之地风声鹤唳。
平日里作威作福的世家豪强们,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当他们睡眼惺忪地打开门,看到的是一群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冰冷的刀光在月光下闪烁,映照着他们惊恐的面容。
“尔等私藏兵甲,违抗朝廷‘限武令’,罪不容诛!”为首的锦衣卫长官冷冷地说道,其声音如同寒冬的北风,让人不寒而栗。
那些世家豪强们还想狡辩,说什么无罪冤忹,没有证据不要乱来云云。
然而锦衣卫根本不给他们鬼扯的机会,直接冲进宅邸,开始了地毯式的搜查。
很快的,那些藏匿在密室、地窖中的兵甲被一一搜出,堆积如山。
“带走!”随着长官的一声令下,这些世家豪强及其家眷被全部押解回官府,等待他们的将是血与火的审判。
消息传开,三河之地的世家大族们顿时是噤若寒蝉。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世家,此刻再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纷纷主动联系司马朗,请求上交兵甲,配合朝廷的各项工作。
在司马朗和锦衣卫的共同努力下,“限武令”在三河之地得以顺利推行,司马朗的任务大获成功,三河之地,各世家私蓄的武装力量纷纷被解散,朝廷对地方控制力也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不错不错,司马朗还是挺有的能力的嘛。”
看着系统上,三河之地蹭蹭上涨的控制度数据,苏曜满意的称赞了一声。
然后他就将目光转向了另外一个目标——司徒杨彪。
弘农杨氏,便是他布置给郭嘉的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