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从天降 作品

第803章 考场作弊

贡院外,人山人海。

“快看,杨公,是杨公来了!”

“杨公?莫非大司徒杨文先?”

“没错没错,杨司徒那可是弘农杨氏的掌舵人,四世三公,名震天下。”

“我知道我知道,杨司徒之名天下谁人不知?他家风清廉,公正不阿,可谓是我等读书人的楷模啊。”

“莫非,这次科举是杨公主持吗?”

“若真是如此,那我等寒门子弟可真有出头之日了啊!”

考生们议论纷纷,杨彪这位清流领袖之名对这些太学学子来说,显然是如雷贯耳。

就在众人的期待与敬仰的目光中,杨彪身着一袭玄色朝服,头戴进贤冠,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上高台。

他年近五旬,身形高大,面容清癯,目光炯炯,一身正气。

“诸位士子,”杨彪声音洪亮,犹如洪钟般响彻全场,“今日,我大汉首届科举在此盛大开启,此乃我朝之盛事,亦是诸位之良机!”

“自高祖开国以来,我大汉历经数百年风雨,兴衰荣辱,皆系于人才。往昔,选拔人才之途,多有偏颇,致有识之士难展其才。”

“如今,大将军苏曜推行科举,广纳贤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实乃英明之举!”

“而科举之道,贵在公平。”

杨彪神情严肃,目光扫过全场:

“今日,尔等齐聚于此,皆为我大汉之栋梁。”

“不论出身寒门还是世家,皆有平等之机会,凭真才实学,博取功名,为我大汉社稷效力。”

“本司徒代表朝廷,在此郑重承诺,此次科举,必定秉持公正之心,杜绝一切舞弊行为,让每一位有真才实学之士,都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与重用!”

台下众人听闻,纷纷拱手行礼,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尤其是那些寒门士子们,他们眼中更是多有泪光闪烁。

他们苦读多年,只为一朝能改变命运,此刻听闻杨彪之言,心中更是对未来充满憧憬。

而那些出身世家的子弟们,除了滥竽充数者心怀踹踹和部分人暗自不屑外,也不乏有人跃跃欲试,渴望在这舞台上一展身手,证明自己的实力。

“大将军英明,杨公公正,我等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朝廷期许!”

人群中,一位寒门学子率先高呼,紧接着,呼应之声群起响应。

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直冲云霄。

台上的杨彪微微颔首,虽然脸上露出欣慰和煦的笑容,但目光中的凌厉之色却是一闪而过。

杨彪心里很清楚,这场科举,不仅是为朝廷选拔人才,更是一次对各方势力的考验。

苏曜已经明白无误的表示,下来新设机构,皆是科举及第者优先。

唯有通过科举,才能让家族子弟在未来的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维持家门的荣光与权势。

可这科举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平,寒门子弟必会大量涌入官场,势必会冲击世家的根基。

这些日子里,因为对这个问题的担忧,他家的门槛都快被人踏破了。

故而,心中远没有表现上的这般轻松。

尤其是一想到自己下来的谋划,更是犹如刀尖上在跳舞一般,心神紧绷。

以至于,他都没有听到身后蔡邕的招呼。

如此恍惚的表现,让一直与他的共事的蔡邕看的略有心疼:

“杨公一心为公,为这科举费尽心思,实乃是我等之楷模。”

“如今一切就绪,考生们都已入场,您也可以稍稍安心,下来的交给那些属下们去办便是。”

杨彪强扯出一抹笑意,对蔡邕说道:

“伯喈所言极是,只是这科举关乎天下士子前程,更关乎我大汉未来走向,不到最后,我又哪里放得下心呢?”

杨彪的态度让蔡邕颇为钦佩,两人继续又闲聊几句,方才各忙正事而去。

科举考试,乃是文坛与国家之盛事,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虽然蔡邕受苏曜命负责全权筹办此盛事。

但其出身,以及大将军府祭酒的官职,显然不足以服众,他一个人也不可能负责,干得了所有事情。

故而,在其之上,杨彪贵为三公,声誉卓著,因此被百官推举为主考,专司主持考试、评定试卷等。

蔡邕则是副考官,除了同样协助杨彪主持考试和参与阅卷外,还要更多的负责现场实务,甚至还要兼顾监察主考官的任务。

而在他们这主副考官之下,更有同考官十八名,俱是久负盛名的饱学之士,他们负责初阅试卷,筛选出优秀答卷呈交主副考官。

此外,还有监试官、提调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等等等等,各司其职,共同确保科举考试的顺利进行。

要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整套流程的设计以及框架的搭建,这自然得益于苏曜系统百科中关于科举制的记录。

但是,唯有人员一事上,他只能安排出去,让相关部门按图索骥,从各郡国搜罗合适人选。

以普遍常理而论,这个任务非常艰巨。

但还好,大汉虽处乱世,可人才底蕴依旧深厚,虽有董卓之乱,但在苏曜的速推下,京师洛阳并未遭到焚毁,中原之地的世家百姓们依然还在家园。

再加上这是首届科举,各方都极为重视,倒也在开考前将一应人员配置妥当。

这些人里既有来自朝堂六部不同衙门的选调之人,也有征辟自各地郡国的饱学之士,还有都察院和锦衣卫的相关人马。

各方势力齐聚考场,紧张地注视着这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考试。

随着考试的钟声敲响,考生们怀揣着梦想与紧张,依次步入考场。

考场内,一排排号舍整齐排列,每间号舍狭小局促,仅能容一人栖身。考生们鱼贯而入,在各自的号舍中坐定,等待着决定命运的时刻。

与此同时,郭嘉、程忠和王凌在贡院的一处隐秘角落,紧张地部署着监察工作。

王凌带来的锦衣卫早已混入人群,分散在贡院的各个角落,密切注视着每一个可疑的动向。

郭嘉和程忠则亲自出马,穿梭在场上,表面上是在巡查,实则是在观察那些与杨彪关系密切的考官的一举一动。

而对于考生,他们也没有错过,都察院的人员警惕的眼神在那一个个目标身上扫过,留意着那些可能存在作弊行为。

他们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而很快,他们便有了收获。

最先露出马脚的是一个世家考生。

他趁着巡查人员不注意的功夫,快速地将藏在衣袖中的小抄展开,满脸窃喜的奋笔疾书。

他的行为躲过了监试官的耳目,但却没有逃过郭嘉的法眼。

只见郭嘉不动声色地悄然靠近,仿佛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

就在那考生全神贯注于小抄,浑然未觉危险临近之时,郭嘉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如鹰爪般的手狠狠抓住了那只拿着小抄的手,怒喝道:

“大胆狂徒,在这神圣的科举考场上,竟敢行此苟且之事,眼中可有王法?!”

郭嘉的怒吼犹如平地起惊雷,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那考生吓得脸色惨白,手中的小抄飘落在地,整个人如筛糠般颤抖,周围的考生们纷纷投来震惊和鄙夷的目光,考场内顿时一片哗然。

“拖下去,严加审讯!”

在郭嘉的命令下,都察院和锦衣卫的人员如狼似虎般迅速上前,架起那名考生,拖狗一般将他拖离出座位。

紧接着,在一通大记忆回复术下,在那如山的证据面前,那考生对自己的作弊行为供认不讳。

他涕泗横流,声泪俱下,哭诉着自己是迫于家族的巨大压力,才一时鬼迷心窍,做出了这等错事。

然而,如果认错有用,就不需要律法了。

“依科举律规,考场舞弊,携带小抄者,当枷号示众,革除一切功名称号与学籍,禁考一至三年。”

郭嘉问道:“杨司徒以为此人该如何处置?”

郭嘉如此问杨彪,自然是因为此人身份特殊——此人姓杨,恰恰与杨彪同出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