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便愣在了原地。
距离幽州城数里开外,尽是全副武装的士卒。
据他估计,应该有十万之巨!
历经战事的李归仁,此时脸上也不由得显露出一抹慌乱。
虽说他范阳乃是大唐十镇中的第一大镇,总兵力有九万多。
但是这些士卒分布各州,作为大本营的幽州,目前仅有三四万人。
即使幽州城高城深堑,但是能不能抵御住对方的进攻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李归仁神情凝重之际,他忽地瞥到距离城墙数十丈的地方,有一人骑在马上。
随着李归仁的定睛细瞧,他赫然发现,骑在马上之人,正是他的顶头上司,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这一幕令得李归仁很是费解。
“史思明,这是怎么回事,明明城门大开,为何节度使不进入城中?而且,节度使身后那近乎十万的兵马,又是怎么回事?”
对此,史思明无奈地摇了摇头。
李归仁的问题他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一开始他以为,节度使是被人俘虏了,才出现此等的局面。
但是他略一思考,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如果节度使被人俘虏,那对方干嘛把节度使直接放回来?
而且,对方完全可以趁着城门大开的空档,攻入城中。
但是现在对方一点动作都没有。
可是,节度使如果没被俘虏,节度使身后那近十万的士卒又是从何而来?
史思明那是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头号智囊严庄的身上。
“严庄,你怎么看?”
即使身为安禄山头号谋士的严庄,见到幽州城外的这一幕也是一头雾水。
不过,虽不知原因,但严庄想到了解决方案。
“既然如今我幽州城城门大开,而那些人并未有攻城的打算,那我们不妨直接下去,询问节度使究竟发生了何事?”
严庄的回答令得史思明醍醐灌顶。
他想得太深,从而忘记了有这么一茬。
当即,他率领着几人走下城头。
此时,在幽州城外数里,李世民一行正手持望远镜,注视着安禄山的动作。
“陛下,那安禄山真的会领着他的心腹来降吗?万一他逃跑了怎么办?”
“放心,敬德,安禄山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这些日子,朕可是有意无意地向他展示了我们手中之物的神奇。
如果他要逃跑,势必就要掂量掂量仅凭他手中的人马,能够抵御得住我们这十万大军的进攻。`欣¢纨_夲/鰰~占+ ¢首~发*”
与此同时,在大军与幽州城之间的安禄山,此刻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手下的到来。
实际上,在他抵达幽州城后,心中曾不止一次地升起过其他的念头。
比如说,将那位“陛下”以及哥舒翰等人诓骗进幽州城,然后实施斩首行动。
没有了头领,城外的十万大军岂不是随自己拿捏。
但是,这个计划还未实施就胎死腹中。
那位“陛下”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想法,直接让他独自一人前来劝降。
而这,又让他升起了另一个念头。
那便是直接逃入幽州城,然后凭借幽州城的固若金汤,与那位“陛下”死磕。
但是,他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幽州城中仅有三四万人,而那位“陛下”有十万人。
如果是一般的情况,他用三四万人守住十万人的进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问题是,他现在所面临的可不是一般的情况。
这些日子,尽管他被严加看管,但是他还是从一些细枝末节上,发现了那位“陛下”所掌控的军队与他印象中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同。
那位“陛下”拥有的一些事物,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像运送粮草,他一般会使用马车、牛车、驴车之类。
但是,那位“陛下”不一样。
他所使用的,似乎是钢铁制成的车子,而且不需要马、牛、驴等拉动,便可自行行驶。
另外,吃食也有很大的讲究。
这些日子,他的吃食仅仅只有成人巴掌大小一块的不明物体。
原以为这是对他的虐待,但等他真正吃到嘴里,却发现那是难得的美味。
而且,仅仅是这么一小块,就能够让他半天不饿,属实离谱。
除此以外,甚至还有载人飞天之物。
他不止一次看到那载人飞天之物当着他的面升空落下。
可以说,活了大半辈子的他,从未见识过如此多的神奇之物。
以至于,让他用三四万人抵御住如此装备的十万大军,他也没底。
而且,一旦他真的逃入了幽州城,准备与那位“陛下”死磕,那就真的没有回头路了。
所以,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不做多余的动作,而是跟着那位“陛下”一同造反。
他的想法很简单。
在造反途中,将那些他从未见识过的奇物掌控在手后,再另寻出路。
在安禄山畅想着未来的时候,史思明等人也出了城门,直奔安禄山的方向而来。
不多时,一行人便来到了安禄山的面前。
“节度使。”
一行人照例打完招呼,为首的史思明直截了当地将刚才困扰他许久的问题问了出来。/餿?飕\暁`税¢网. !冕-废\越·读,
“节度使,不知远处的那些兵马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切说来话长,你们可能想不到,哥舒翰反了。”
“什么!哥舒翰反了!”
安禄山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一样,在人群中炸响。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全是一副惊愕之色。
没想到,哥舒翰竟然也会造反。
在他们看来,身为陛下忠实拥趸的哥舒翰,将来会是他们造反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结果,谁曾想,如今哥舒翰竟然会比他们抢先一步造反。
这没道理啊。
难道哥舒翰隐藏得如此之深?
众人沉默了几息,史思明再度开口。
“节度使,哥舒翰身为两镇节度使,他如果要造反,兵力会不会可能不……节度使,该不会,封常清,李光弼等人也跟着一同造反了吧?”
安禄山木然地点了点头。
就在前天,李光弼与郭子仪也加入到了那位“陛下”的队伍中。
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李光弼,安北都护府副都护郭子仪。
可以说,现在那位“陛下”的兵力达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地步。
据他的估计,那位“陛下”手中兵力应该有十万。
虽然哥舒翰等人的总兵力远不止这点,但是那位“陛下”大概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因而并未将所有兵力都带上,只携带了一小部分。
但是即使如此,也很恐怖了。
他的全部兵力,也就不过二十万。
确认封常清等人也加入到哥舒翰队伍的史思明等人,眼睛瞬间圆瞪。
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对方如今的实力已经不弱于自己一方,甚至还稍胜一筹。
“节度使,如此说来,哥舒翰等人围拢我们一事并不是陛下的授意,而是为了防止我们将来抄他们的后路?”
严庄通过安禄山的只言片语,将之与先前之事联系了起来。
安禄山微微点头。
他也是这么想的。
“节度使,远处的那些人马,想来就是哥舒翰他们的人马吧,可是为何他们不直接进攻,而是在不远处观望呢?”
“因为他们想招揽我加入他们的造反队伍。”
投降一事实在是太过难看,所以安禄山便将投降说成了招揽。
“节度使,不可!”
出乎安禄山意料的是,严庄直接提出了反对意见。
“严庄,这是为何?”
“节度使,哥舒翰身为陇右河西节度使,又与节度使是唯二的两位郡王,想来造反队伍的主导者是他。
节度使平日里与他多有嫌隙,一旦节度使加入到以哥舒翰为主导的造反队伍,还能落得好吗?”
安禄山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一开始同严庄想的一样,认为哥舒翰才是幕后黑手。
但是谁曾想,哥舒翰的背后还有一位“陛下”。
“严庄,哥舒翰并不是此次造反的主导者,此次造反的主导者是一位我从未谋面的年轻人。”
“从未谋面?年轻人?”
众人大眼瞪小眼,一时不知该从何谈起。
“节度使,那年轻人的身份不知为何?”
“我也不知,我只见哥舒翰与封常清毕恭毕敬地称呼他为陛下。”
“陛下?”
史思明等人均是眉头一挑。
他们觉得节度使口中的年轻人实在是太猖狂了,如今造反还未成功,竟然直接用陛下这个称谓!
狂妄!
“那节度使是否想要加入他们呢?”
此时的严庄问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安禄山的身上。
此事有关他们的前程,可马虎不得。
安禄山神情淡然地点了点头。
“我已决定加入他们。”
“这……”
听到安禄山的打算,安禄山的心腹们相互之间对望了一眼,齐齐不说话。 此举可以说与他们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
毫不夸张的说,一旦他们加入了对方,那这场造反就近乎于成功了。
虽然不至于将所有的边军都拿出去作战,但是凑个二三十万的造反队伍,那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而且,边军的战斗力与中央军的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胜利是必然的。
只是,如果造反成功,那就得考虑一点。
分赃问题。
原先,如果是他们自己造反的话,分赃起来很好分。
节度使担任皇帝,其他人论功行赏,所有人都能够从造反中获得巨大的好处。
但是,如果他们加入到这规模巨大的造反中,那他们将来获得的收益又有多少呢?
哥舒翰等人肯定要获得比目前更大的好处,要不然凭什么跟着造反。
而哥舒翰等人的手下也需要分赃,那最终落在他们手里的好处又有多少呢?
造反前是这样,造反后还是这样,那岂不是白造反了?
众人的踌躇不决第一时间便被安禄山察觉。
“你们可知我为何要加入他们?”
“属下不知。”
“现在的造反队伍仅有十万人左右,而我将三镇的兵马加入其中,就能够与那位陛下分庭抗礼,时间一久,我们便可取而代之。
或者说,我们在他们与朝廷激战时,直接反戈一击,如此这般,陛下更加器重我等,然后我们再行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造反。”
听闻安禄山的解释,众人眼睛齐齐一亮,对于加入造反队伍再无异议。
见所有人都同意此事,安禄山便领着一众心腹向着李世民的方向赶去。
在安禄山的带领下,一行人很快抵达了李世民的跟前。
同时,一众心腹也注意到了李世民身侧的安思顺。
见到安思顺的那一刻,安禄山身后的众人内心狂喜。
稳辣!
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加上他们的节度使,这造反队伍将来听谁的已经显而易见。
“参见陛下。”
众人齐齐下马,向着马上的李世民单膝跪地道。
这是安禄山先前特意与众人交代的,因而一行人做起来丝毫不拖泥带水。
面对着跪地的众人,李世民神色不变地微微颔首。
能够被安禄山带来此地,想来没一个是冤枉的。
随着李世民的目光扫视一圈,史思明只感觉如芒在背。
不知为何,这位“年轻人”的目光带给他无与伦比的压力,甚至比当初见到陛下时的压力还要大。
“起来吧。”
李世民那平静的声音自众人前方传来。
所有人轻舒一口气,缓缓站起。
“谢陛下。”
这时,李世民的眼眸望向一旁毕恭毕敬站着的安禄山。
“安禄山,不为朕介绍一番吗?”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安禄山微不可察地撇了撇嘴。
这位“陛下”实在是太过狂妄,还未登基,竟然以“朕”自称。
想是这么想,但是安禄山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
“是,陛下,这位是幽州太守,史思明……”
随着安禄山的介绍结束,李世民微微点头。
与他猜想的一样,面前的这些人全是“历史留名”之人。
“你等可愿意追随朕行造反之事?”
当即,史思明等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我等愿听从陛下差遣。”
见面前一众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造反之事,李世民眼角寒光乍现。
既然这样,那就好说了。
“来人,将这些人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