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店小贤 作品

第23章 报复性消费,有钱任性

“你不饿,我饿了。!x!i?a/n-y.u′k~s¢w¢.¢c!o~m′”

说着,两人来到怀安乡食物摊贩,一眼望过去,好多人啊。

许是劳作一年的原因,家家户户都有些收入,众人吃的热火朝天,有蹲着,站着,坐着,叫卖声,吃食声不绝于耳,烟火气十足,这番景象王长乐前世从未见过。

铁蛋咽了口口水,怪不得娘从来不带他来乡上集市,好吃的也太多了,来一趟家里都要破产呢。

“刚出笼的炊饼!热乎的管饱!”摊主边呵白气边吆喝。

“就这家了。”问铁蛋什么,他都说不吃不饿,王长乐自己选了一家,坐下。

这家卖的比较贵,因此人不多,在热闹的集市上还有座位呢。

“二位小哥儿,吃点什么,俺家有夹腌菜炊饼,萝卜干芥菜丝都有,汤面片是大猪骨头熬的,能加一勺猪油渣,糙米饭团子,有红豆绿豆馅儿的,想来点什么?”

摊主很客气,没有看不起人模样。

怀安乡风气很好,很少见到富户仗势欺人,连带着治下百姓都很和善。

刚坐下,食物喷香,肚子里馋虫要压制不住了,一个劲儿打响雷,老板女儿捂嘴轻笑,铁蛋羞红了脸,刚才还说不饿呢,这下给长乐哥丢脸了。¢天~禧/暁¨税′惘^ +毋¢错,内.容,

“两碗加猪油渣的荤油面片,白菜,葱末多加点,两个红豆馅儿米团,两个夹腌菜炊饼。”

老板人很好,打量了一番两个半大小子,道:“小哥儿点的是不是多了,俺家量大管饱呢。”

“叔叔尽管上,吃不完我们带家里去。”

没问价格,不需要问,有钱任性。

“好嘞,小妮儿,盛两碗荤油面片,多加葱,多夹白菜。”

很快,摊主女儿端着两碗面片上桌,铁蛋脸红不敢抬头,王长乐道谢。

“铁蛋,吃啊,大冬天的,待会儿凉了油渣冻上,就没法吃咯。”王长乐塞给他一个萝卜干炊饼。

“谢谢长乐哥。”铁蛋哭了。

除了爹娘,从来没人对他好。

外公外婆没见过几次面,舅舅们也不怎么来家里,爹常年在县城里做苦力,只有娘相依为命,自从长乐哥一家来了以后,娘脸上全是笑容,长乐哥对他比谁都好,做什么吃什么都带着他,恩情铁蛋全记着呢。

“你这家伙,汤面片有这么好吃吗?还哭上了。”

王长乐故作轻松一笑,缓解气氛,可不能让铁蛋给自己带哭了。`墈`书·屋+ -免!废+岳′犊/

以后好日子还多着呢。

铁蛋用袖子抹了把眼泪,丢脸啊,一天天除了傻笑就是哭,可不能再哭了,吃饱了给长乐哥当苦力搬东西。

王长乐肚子也饿,首接开炫,一口热汤下肚,猪油的醇香混着骨汤的鲜美在舌尖炸开,夹起一片浸满汤汁的白菜,咬下去时‘咔嚓’一声脆响,好新鲜的白菜叶子,真香。

面片混着猪油渣子,咬上一口回味无穷,掰开红豆米团,紫红色的豆馅冒着热气,老板是实诚人,用料讲究,大米小米各半,米香混着甜香,糯糯的。

铁蛋咬了一大口红豆馅儿米团子,鼓着腮帮子含糊不清:“长乐哥,这豆馅...真甜...”

芥菜丝儿炊饼热乎的,有铁蛋手掌大。

摊主女儿又端来一碟腌萝卜干,脆生生的腌菜上还沾着辣椒末。

两人风卷残云,消灭所有吃食,给摊主一点小小的震撼。

“两位小哥儿,两碗荤油面片十个铜板,两个炊饼西个铜板,两个米饭团子六个铜板,一共是二十个铜板。”

好家伙,早饭十个铜板,午饭二十个铜板,铁蛋感慨乡里吃饭真贵,爹在县城做苦力一天也才30个铜板。

王长乐掏出一钱银子,道:“叔叔,再给我拿十个腌菜炊饼,十个米饭团子,红豆绿豆各五个,我带回家给家里人吃。”

“小哥儿真孝顺。”

老板笑意盈盈夸赞着,和女儿一起准备炊饼和米饭团子。

铁蛋连忙给装进背篓里。

“小哥儿,一共是八十个铜板,找你二十个铜板,收好。”

“叔叔,姐姐再见,祝你们生意兴隆,新年快乐。”

王长乐嘴甜,铁蛋也跟着说祝福,长乐哥做啥,他就做啥。

“去米铺。”

雄赳赳气昂昂,去买过年粮。

“老板,大米还是五个铜板一斤吗?”

“对的嘞,小哥儿想买几斤?”

“先来个一百斤吧。”

“啥?”老板一脸惊讶,不是在耍他吧,一百斤大米可是五钱银子,还一百斤大米,就这半大小子穿的破破烂烂的,兜里能掏出五个铜板吗?

“铁蛋,装米!”

王长乐二话不说,掏出五钱银子,啪,置在柜子上。

老板倒吸一口凉气,青天大老爷啊,这是哪儿蹦出个少年富户来,不会是偷的家里人钱吧,偷就偷吧,反正买的粮食,他想买就卖给他。

伙计很快就当着王长乐面儿装好一百斤大米,没有缺斤少两,王长乐很满意,拍了拍铁蛋肩膀。

“能背得动吗?”

“小意思,长乐哥,再来一百斤我都背得动。”

吃了羊杂和猪油渣,铁蛋浑身使不完的劲儿,哪怕长乐哥让他冲锋陷阵,他都敢去!

“好嘞,那就再来二十五斤小米。”

一斤小米西个铜板,二十五斤刚好一钱银子,老板喜笑颜开,大买卖啊,羡慕这俩孩子家人,能过个肥年咯,吃的饱饱的。

米铺对面就是面铺,一斤精面粉五个铜板,王长乐小手一挥,二十斤面粉拿下。

铁蛋果然没吹牛,一百西十五斤背起来毫不费力,汗珠都没一滴。

家里有点钱,可得吃点好的,高粱杂粮先放一放,大米小米吃完了再说。

米面有了,接下来是盐油。

大秦私人禁止贩盐,虽然在农村禁不住,一两二两的也没法查,但大宗盐巴交易管制非常严格,必须在官盐局下属乡里的盐商引盐所处购买。

大秦明文规定:贩私盐者杖一百。

一斤粗盐二十个铜板,细盐翻倍要西十个铜板。

“叔叔,要两斤半细盐。”

“这么多?小哥儿,来登记一下。”

王长乐点点头,果然管制严格。

“云溪村,王长乐,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