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狼狈逃窜的店小二,方铭并没有叫住他,而是暗自琢磨起来后续的行程。.嗖¨嗖.小¨税_王′ ~耕¨鑫?最^全?
“按照剧情来说,韩非应该是死了,韩国灭了,红莲应该是化名赤练跟二师兄走了。但是不对呀,那紫兰轩的紫女他们呢?也死了?我记得好像有一部剧情是农家争夺侠愧抢神农令,最后那个小矮子抢到了,到紫兰轩避难,那时候紫女好像也在?到底在不在?哎呀,记混了。而且那时候应该是始皇大大统一六国以后的事情了。”
“看来在新郑应该是找不到二师兄了,我看还是尽快收拾一下去咸阳找大师兄吧,到时候让大师兄介绍一下,我也算熟人介绍了。”
“对了,说起大师兄,我记得他最后会保护一个孩子叛逃秦国,这可不行,到时候我得给阻止下来。”
“今天裁缝应该过来,我在这休息两天就出发,不过出发前还是要雇个马车,要不自己走还得走半个多月才能到咸阳。幸亏老头子给的盘缠够多,要不钱还真的不够呢。”
“一会去韩王宫附近看看,虽然概率很小,但是万一遇见流沙的人呢,就能见到二师兄了!”
方铭在这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吃着东西。?墈¨书!屋?晓·税¨蛧^ ^已′发*布!蕞?薪_章!截-
不一会,东西吃完后,方铭起身走出了客栈,向着韩王宫方向前去。
方铭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往东走。市场上的味道混着柴火烟飘过街角,挑担的菜农贴着墙根疾走,竹筐里的菘菜还沾着夜露。两个戴麻布头巾的妇人蹲在井边浆洗衣物,木槌声惊散了啄食谷粒的麻雀。
转过绸缎庄时,撞见个跛脚老汉在卖炊饼。泥炉上摞着焦黄的饼子,芝麻粒在热铁板上蹦跳。方铭摸出两个铜钱,买了两个饼子。
前头忽然响起铜锣声,人群潮水般退向两侧。八个黑甲卫持戈列队而过,铁靴踏得石板震颤。卖陶罐的小贩手一抖,陶钵摔在道旁,褐色药汁泼出个狰狞的鬼脸。领头的什长横了一眼,药贩立刻扑在地上用袖子擦拭,首到队伍消失在街口才敢抬头。
穿过这条街市,方铭来到了韩王宫的附近。
韩王宫的朱漆大门己换成玄色,铜钉上残留着刮痕。原本的飞檐翘角新加了箭楼,像给华服美人硬套了件铁甲。宫墙根的杂草丛里,半截断裂的玉带钩闪着微光——或许是某个仓皇出逃的贵公子遗落的。
有两个挎篮的老妪远远绕开宫门,她们的木屐踩过青砖缝隙时,碾碎了几朵从旧砖缝里钻出的紫兰。′狐\恋.文,血? ?已′发^布·最~芯-彰,节-
宫墙西北角有棵老槐树,树干上留着几道深浅不一的剑痕。树皮新剥落处渗出琥珀色的树胶,方铭蘸了些在指尖捻开,闻到淡淡的血腥味。
他慢悠悠地绕着宫墙走,靴底碾过青石板缝里钻出的野草。西偏门的守卫明显松懈些,两个老兵靠在墙根打盹,长戈歪歪斜斜地支在地上。墙砖上还留着刀剑劈砍的痕迹,缝隙里嵌着几粒生锈的箭镞,像是旧日的伤疤。
转过宫墙拐角时,方铭忽然停下脚步。巷子深处飘来灰烬,一个老妇蹲在墙角烧什么东西,火光映得她布满皱纹的脸忽明忽暗。燃烧的东西燃起的青烟袅袅上升,被风一吹,散成细碎的灰烬。
方铭走近时,老妇正往火堆里添柴,嘴里念叨着:“九公子,老身又来给您送东西了......”
“大娘这是在祭奠谁?”方铭蹲下身,往火堆里添了些碎布。
老妇抬起浑浊的眼睛,打量他几眼:“你是外乡人吧?”见少年点头,她叹了口气,“我在祭奠韩非公子,他生前帮过我们这些穷苦人。”
火堆里又添了一些碎布,老妇的声音低了下去:“那年我儿子病重,是九公子请来大夫,还给了我们银钱抓药。可惜好人没好报......”她抹了抹眼角,“去年腊月,听说他在狱里呕血而亡,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
方铭默默听着,从袖中摸出几个铜钱丢进火盆。老妇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
“就当是替韩非公子尽份心意。”方铭按住她的手,“大娘可听说过卫庄?或者紫兰轩的紫女姑娘?”
老妇茫然摇头:“没听过这些名字。紫兰轩倒是知道,以前是城里最有名的乐坊,可惜去年被烧成了白地。”她压低声音,“听说里面的人都散了,也不知是死是活。”
火焰渐渐燃尽,老妇颤巍巍地站起身,拍了拍衣摆上的灰:“多谢小哥的好意。我得回去了,再晚些军爷们该
来赶人了。”
老妇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方铭又在原地站了片刻。灰烬被风吹散。他抬头望了望宫墙,箭楼上的秦军士兵正倚着弩机打盹,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细碎的叮咚声。
方铭转身往城南走去。街市上行人渐多,挑担的货郎吆喝着新到的货物,几个孩童追着只花猫跑过巷口。他绕过一家绸缎庄,布匹的香气混着染坊的靛青味飘过来。两个秦军士兵挎着长剑从对面走来,皮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方铭低下头,假装整理药箱的背带,等他们走远才继续前行。
车马行的幌子褪成了灰白色,在风中轻轻摇晃。拴马桩上趴着只打盹的花猫,听见脚步声也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方铭掀开油腻的门帘,正撞见个赤膊汉子正在给马洗刷。
“师傅,我想去咸阳,需要多少钱呀?”
“去咸阳?”马夫抹了把汗,伸出三根手指,“这个数,不还价。”
方铭从药箱夹层摸出串半两钱:“要带篷的马车,后日卯时悦来客栈接人。”
马夫掂了掂钱串,突然咧嘴露出黄牙:“最近函谷关查得严,得加十钱打点关防。”见少年皱眉,又补了句,“再加五钱,给您寻匹温顺的老马。”
讨价还价持续到日头西斜,最终多付了八钱。方铭走出车马行时,那匹枣红马正在槽边嚼豆料,车辕上挂着崭新的铜铃——原是药箱里取来抵价的。
他站在车马行门口,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街角的灯笼次第亮起,映得青石板泛着微光。方铭摸了摸药箱上的银铃,转身朝客栈走去。
暮色中,铜铃的叮咚声渐渐远去,像是旧日的回响消散在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