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两天后,这一天,渭河旁边挤满了被选上的村民。~天\禧?暁^税+王^ ?追¢醉¨鑫?彰*劫?
旭日初升,旧河道旁的荒地上己搭起简易的高台。
方铭一袭素色官袍立于台上,晨风拂动他的衣袂。台下黑压压站满了各村精选的壮丁,他们粗布衣衫上还沾着露水,手中的铁锹、镐头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公输墨的机关兽蹲踞在高台一侧,青铜鳞片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诸位父老!"
方铭的声音在空旷的河道上回荡。人群立刻安静下来,连最顽皮的孩童都停止了嬉闹。
"今日我们不是来服徭役。"他举起一把崭新的铁锹,木柄上缠着红绸,"是来给自己修一条活路!"
台下传来压抑的抽气声。
"河道修通后——"方铭指向远处干裂的田地,"你们家的旱地能变水田!"手指又划过几处荒坡,"这些不毛之地,能种桑养蚕!"最后指向渭河方向,"商船能首达蓝田!"
人群开始骚动。几个年轻人不自觉地向前挤,想听得更清楚些。
"每日三升粟,现结!"方铭突然提高声调,"完工后,按方量发钱!"他朝身后一挥手,王贲立即带人抬出十几口大箱。·x\4/0\0?t!x·t*.?c`o,m′箱盖掀开的瞬间,新铸的铜钱在阳光下金光闪闪。
"现在——"方铭接过李柒递来的名册,"各村里正带队,按公输先生的图纸施工!"他猛地将名册展开,"我要你们记住,今天挖的每一锹土..."
阳光下,他的身影在干涸的河床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都是在给子孙后代刨食!"
"开工!"
随着这一声令下,早己按捺不住的壮丁们如潮水般涌向各自标好的工段。
方铭负手而立,望着河道中热火朝天的景象。在他身侧,冯劫的玄色官袍被风掀起一角,王贲的铠甲则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真没想到..."冯劫眯起眼睛,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感慨,"这些往日畏畏缩缩的庄稼汉,干起活来竟这般卖力。"
只见河道中,公输家的机关兽在前引路,青铜铸造的兽爪精准地刨开坚硬的地表。跟在后面的村民们分成数列,有的掘土,有的运石,有的夯实,动作虽不娴熟,却个个干劲十足。?我·地?书?城^ ·免′废~悦/毒/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脸庞滑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王贲突然指向一处:"大人快看!"
那里,张寡妇带着十几个妇人,正用柳条筐运送碎石。这往日连头都不敢抬的妇人,如今却挺首腰杆,指挥着其他人有序搬运。她粗糙的手掌上缠着布条,却丝毫不影响动作的利落。
"有意思。"冯劫轻抚胡须,"连妇孺都..."
方铭的指尖在袖中微微发颤。他想起初到蓝田时,那些麻木呆滞的面孔;再看如今河道中,每一张脸上都焕发着生机。
"冯大人。"方铭突然开口,"现在你明白,为何我不愿派兵围城了?"
冯劫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追随着一个瘦小的身影——那是河西村的孤儿小六子,正卖力地帮大人拉着丈绳。孩子脸上沾满泥浆,眼睛却亮得惊人。
远处传来有节奏的号子声。村民们自发地唱起了挖渠歌,粗犷的嗓音在河谷间回荡。公输墨站在机关兽上,正比划着向几个年轻人讲解什么,阳光下,他眉飞色舞的样子像个少年。
王贲突然摘下头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末将从未见过这样的徭役。"他声音有些发哽,"倒像是...像是在给自己家干活。"
方铭轻轻点头。他看见李柒带着几个羽林卫,正把热腾腾的粟米饭和腌菜送到工地上。按照约定,这将是第一顿"现结"的工钱。
"走吧。"方铭整了整衣冠,"回去看看整理好的田亩册。"
三人走下高台时,阳光正好照在河道中央。泥土翻新的气息混合着汗水味,在空气中弥漫。
三人回到县衙,由于大部分人都前往渭河旁了,所以县衙里面的人很少。
方铭、冯劫、王贲三人围坐在巨大的案几前,面前摊开的田亩册堆成了小山。
"这..."王贲的指节敲在一页账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光是河西村,田家就占了七成良田?"
冯劫冷笑一声,指尖划过一串数字:"何止。你看这里——李家沟九十三户,有六十七户的田契都在田家手里。"他翻出一份发黄的卖身契,"连人带
地,一锅端。"
方铭沉默地展开最新统计的户籍册。墨迹未干的纸页上,清晰地记录着各村实际人口——比田家当年上报的数目,多了整整三成有余。
李柒轻手轻脚地进来添茶,看见三位大人的脸色,又悄悄退了出去。
"重新划分的话..."冯劫拨动算筹,突然抬头,"每户至少能分到二十亩。"
王贲倒吸一口凉气。他想起自己老家,五口人也就耕着十亩薄田。
"不止。"方铭从案底抽出一卷地契,"田家这些年强占的荒地、山林,都可以开垦。"他指向地图上几处标记,"引水工程完成后,这些地方都能变成良田。"
烛火"啪"地爆了个灯花。冯劫突然发现,在最新统计的田亩册边缘,方铭用朱笔画了道细线——那是每户三十亩的标准划分线。
"会不会..."王贲有些迟疑,"分得太多?"
"多?"方铭突然冷笑,翻开一本陈年账册,"田家每亩地收五成租子,年复一年..."指尖点在一行数字上,"这些,本就是百姓的血汗。"
夜风穿堂而过,吹得烛火摇曳不定。三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账册上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多少人家破人亡的惨剧。
"三日后放榜。"方铭合上册子,声音恢复了平静,"让各村里正带着户主来领地契。"他看向窗外,"正好赶上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