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犹在 作品

第86章 新与老的交锋

第二天清晨,扶苏强撑着困意来到学宫。_微¨趣,小?税\惘. ·哽-欣*罪/全¨淳于越早己端坐在讲席上,花白的胡须一丝不苟,面前案几上整齐摆放着《尚书》《周礼》等典籍。

"公子昨日睡得可好?"淳于越皱眉看着扶苏眼下的青黑。

扶苏端正行礼:"学生无恙,请太傅授课。"

淳于越点点头,开始照本宣科:"今日讲《周礼·天官冢宰》篇。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

枯燥的诵经声在学宫内回荡。扶苏跪坐在席上,只觉得那些晦涩的字句像无数小虫在耳边嗡嗡作响。他的思绪不自觉地飘回昨日蓝田县衙——方铭随手转动的水车模型,工坊里叮当作响的打铁声,还有那卷记载着普通百姓生活的户籍册...

"公子!"淳于越突然提高的声音将扶苏惊醒,"请复述方才所讲九贡之制。"

扶苏慌忙起身,额头渗出细汗:"回太傅,九贡是...是..."

窗外一只麻雀扑棱棱飞过,扶苏的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那道自由的身影。首到淳于越重重地咳嗽一声,他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背了几句。¢求.书\帮′ \最′鑫*章·劫¢埂/辛_筷\

"公子今日心神不宁啊。"淳于越失望地摇头,"可是身体不适?"

扶苏羞愧地低头:"学生知错。"

接下来的课程更加难熬。淳于越要求他们反复抄写《周礼》中的段落,每个字都必须工整无误。扶苏握着毛笔的手渐渐发酸,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正午的钟声终于响起时,他的后背己经汗湿了一片。

"今日就到这里。"淳于越收起竹简,"公子可还有疑问?"

扶苏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学生确有一问。敢问太傅,什么样的帝国才算强大?"

淳于越捋须的动作一顿,显然没料到会有此问:"《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然是礼乐完备,武备强盛。"

"那...维持帝国强大的根本又是什么?"扶苏追问道,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自然是礼制法度!"淳于越不假思索,"《论语》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扶苏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说道:"可是太傅,方少师说的与您不太一样。-山?叶′屋- ¢耕,薪·醉~全-他说......"少年公子斟酌着词句,"说帝国的强大在于百姓能否吃饱穿暖,还说要靠科技进步......"

"荒谬!"淳于越突然拍案而起,花白的胡须气得首颤,"堂堂太子少师,竟教这等离经叛道之言!"

扶苏被这突如其来的怒火惊得后退半步,但还是坚持道:"可少师举了曲辕犁的例子,说能让粮食增产三成......"

"住口!"淳于越厉声打断,枯瘦的手指紧紧攥住竹简,"《礼记》明言:奇技淫巧,君子不器。这些工匠之术,如何能与圣人之道相提并论?"

学宫内的其他弟子都屏息低头,大气不敢出。淳于越深吸一口气,勉强平复情绪:"公子莫要被这些旁门左道迷惑。治国安邦之法,尽在《诗》《书》《礼》《乐》之中。当年孔子周游列国,靠的是仁义道德,而非什么科技!"

扶苏低下头,却仍小声辩解:"但少师说,商鞅变法......"

"商鞅?"淳于越冷笑一声,"刻薄寡恩之徒,终遭车裂之祸!公子难道要学他?"

见扶苏沉默不语,淳于越语气稍缓:"公子天资聪颖,切莫被这些异端邪说耽误了。明日老臣会亲自向陛下进言,这等误人子弟的学说,不该教授储君。"

离开学宫时,扶苏的脚步异常沉重。秋风卷着落叶在他脚边打转,就像他此刻纷乱的思绪。

到了约定的日子,扶苏换上一身粗布衣衫,悄悄乘着普通马车来到蓝田。推开县衙书房的门时,他看到方铭正蹲在地上摆弄一个奇怪的木制器械,衣袖挽到手肘,脸上还沾着一点木屑。

"少师......"扶苏犹豫地开口,"昨日学生将您的观点告知淳于太傅,他......"

方铭头也不抬,手里的刻刀继续在木头上雕琢:"他是不是说这些都是奇技淫巧?说治国之道全在儒家经典里?"

扶苏惊讶地睁大眼睛:"少师如何得知?"

"猜的。"方铭终于抬起头,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随手抹去脸上的木屑,"来,帮我按住这个齿轮。"

扶苏下意识地蹲下身,依言按住那个精巧的木制齿轮。方铭熟练地将一根木轴安装上去,整个装置立刻转动起来,发出悦耳的咔嗒声。

"你看,道理的对错,不是我说对就是对,说错就错。"方铭指着转动的齿轮,"就像这个装置,它能不能用,不是靠辩论,而是靠实际运转。"

扶苏若有所思地看着手中转动的木轮:"少师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方铭站起身,拍了拍衣摆的木屑,"今天带你去个地方。"

他领着扶苏来到县衙后院,推开一扇不起眼的小门。门外是一片金黄的麦田,几个农夫正在使用方铭改良的曲辕犁耕地。更远处,新建的水车在河边缓缓转动,将河水引入沟渠。

"看那个老农。"方铭指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去问问他,是喜欢能多打粮食的新犁,还是喜欢听人背诵《周礼》。"

扶苏踌躇不前:"这......"

"不敢?"方铭挑眉,"那换个方式。"他从怀中掏出一袋钱币,"你去买一斗米来。"

半个时辰后,扶苏捧着买来的米回到方铭身边,额头沁出汗珠。方铭接过米袋,拈起几粒米:"知道为什么这米比宫里的差吗?"

扶苏摇头。

"因为宫里的米是精挑细选的贡品,而这些是普通百姓的口粮。"方铭将米粒放回袋中,"现在你告诉我,是让所有人都能吃上这样的米重要,还是背熟《周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