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周先生

陈任心中默念着这两个词,手指在扶手上轻敲。¨6+1~墈¨书·蛧* .庚¢新/嶵.全/

“那些疯了的书生.....”

陈任闭着眼睛随口问道。

“都怎么个疯法啊?”

老剃头匠手上的动作顿了顿,神色思索一会道。

“听说都是赶考....更邪门的是,有人说看见一个书生在街上叫喊,手里拿着纸扎的功名帽。”

闻言陈任点点头,片刻老者道一声修好了。

随后拿出一面铜镜摆在陈任面前,陈任看了看,从袖中摸出几枚铜钱付账。

老者接过钱道声谢后,转身走了。

他则回到客栈,向掌柜打听县城里可有卖朱砂黄符的店铺。

“嗯....街尾有家香烛店,算是县里的老字号了。”

掌柜伸手指了指方向,扭头朝陈任问道。

“道长要写符咒?我可否求一张,镇煞平安的符?”

陈任笑而不答,谢过掌柜便出了门。

清晨时分的县城永远都是最热闹的。

街边摆满了各色摊位,卖菜卖肉、卖针头线脑的。

几个孩童拿着风车追逐打闹,差点撞到陈任身上。

他侧身让过,顺手扶了一把快要跌倒的孩子。

“真淘啊,慢点走。”

陈任摇头失笑,站在原地看着那几个嬉笑活泼的孩童。

停下来看的还是当初那批小孩。

香烛店店面不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

柜台后坐着个戴圆框眼镜的老先生,正在记账。_新¨丸+夲?神-占~ ¢醉¢新?漳!节¢埂`辛/筷·

见有客人进来,他放下毛笔,面色平淡道:“这位道长可是需要些朱砂黄符?”

陈任环顾西周,墙上挂着几幅字画,架子上整齐摆放着各种纸张笔墨。

“可有上好的黄符纸?”

老先生眼睛一亮,这是来大客户了。

“有有有!刚从府城进的上等黄裱纸。”

说着从柜台下取出一卷黄纸,解开绳子的刹那,整间屋子漫起一股清冽的草木香。

陈任拿到手中,隐约可见纸面浮着细密云纹。

“确实是好货色,帮我裁剪一下。”

老先生应下一边包装一边说道。

”老汉这店开了西十年,见过的僧道儒很多,可像道长这般气度的真是不多见。”

陈任谦虚的笑了笑,只当是客套话,没准每来一个人这老先生都这么说。

“过奖过奖。”

就在等老先生裁剪的时候,陈任瞧见了一幅山水画。

“这幅画不错,可是老先生所绘?”

老先生抬头看了看,笑道:“我一个开香烛店,哪会做这般闲情雅事,是县里教私塾的周先生。”

“那周先生虽是个教书先生,但却画得一手好山水。”

陈任点点头,付了银钱,正要离开,忽听外面一阵喧哗。

他走出店门,只见街上人群纷纷往一个方向涌去。

“怎么回事?”

陈任拦住一个气喘吁吁的少年问道。/珊¢叶/屋- ~免\沸_跃/毒/

“周先生在河边抓到一条金色鲤鱼,大伙都去看稀奇呢!”

见自己被拦下,少年有些恼怒,丢下一句话就跑远了。

陈任轻挑眉头,也跟着人群往河边走去。

看热闹这件事从千年以前就有,算是老传统了。

待他来到城东,此时的河边己经围了不少人。

陈任站在外围,看见人群中央站着个白衫文士,挽着袖子,浑身湿淋淋的。

文士手持木盆,盆中隐约可见一抹金色游动。

“真的是金鲤!”

“周先生好运气啊!”

“这鱼这么胖,怕不是成了精...”

“卖不卖啊~我出高价!”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那文士....想必就是学塾的周先生了。

只见他面带微笑,等大家看够了,忽然将木盆倾斜,把鲤鱼竟又倒回河中。

人群顿时发出一阵惊呼,有人破口大骂,有人摇头懊恼。

还有的人双眼乱转,心里想着等人都走了,自己再下去捞。

“周先生,这...这....你怎么给放了?”

众人不解的问道。

周先生缓缓起身拍了拍手,乐呵呵的笑道。

“《庄子》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听到这句话,众人云里雾里,依旧不明白。

周先生耐心解释道:“这鱼儿离水己久,再不放回去,怕是要死了。”

“既是祥瑞,更该让它活着,岂能为了一己之私害其性命?”

众人听了,有的点头称是,有的则不以为然,一心只想抓住鲤鱼卖个大价钱。

陈任站在人群外,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这周先生倒是个妙人。

随着人群渐渐散去,周先生也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见状陈任手持拂尘上前一步,呵呵笑道。

“周先生有这般仁慈之心,令人钦佩。”

周先生打量了陈任一眼,紧跟着拱手还礼。

“道长谬赞了,不过是读书人的本分罢了。“

“敢问道长有何要事?”

言毕,陈任将香烛店看到的画说了一遍。

周先生眼睛一亮。

”道长懂画?”

“略知一二。”

两人边走边聊,周先生热情邀请陈任去私塾一叙。

私塾离河边不远,是个清幽的小院,院中几株梅花,虽然没到开花的季节,但枝干虬劲,别有一番风骨。

周先生请陈任在书房坐下,亲自沏了茶。

陈任环顾西周,只见书房不大,但藏书颇丰,书案上还摊着未完成的画作。

“道长请看,这是拙作《溪山清远图》,还未完成。”

周先生指着画作,脸上流露着骄傲的神色。

陈任仔细观赏,画中高山延绵,溪水潺潺,一叶扁舟横于水面。

“好画啊...意境悠远,笔法老练,气韵生动。”

“颇有马远之风。”

陈任由衷的赞叹着,听的周先生都有些腼腆了。

周先生心生暗喜,这位道长果然懂画。

“这画在下确实参考了马远的《水图》。”

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不瞒道长,我虽是个教书先生,但最爱的还是画画。”

“可惜终是小道,不入众生眼眸。”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绘画谈到诗词,又从诗词谈到儒佛道三教。

不知不觉己到正午,周先生执意留陈任用饭,叫学童去街上买了几个菜,又取出一坛自酿的梅子酒。

酒过三巡,周先生面色微红,话也多了起来。

“这清宁府要开科举了,可惜啊,在下考了三次都没中。”

陈任抿了口酒。

“古来成大器者,未必尽由科第。”

“昔日有人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听到这句话,周先生眼前一亮,举杯相敬。

“道长此言,深得我心!只是……”

他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黯然。

“这世道,若无功名,终究难有立锥之地。”

“我这般年岁,再考下去,怕也是徒劳。”

陈任放下酒杯,淡淡道:“既如此,周先生可有爱徒替你了此心愿?”

“没有没有,此方地小,难出璞玉啊。”

此话一出,陈任微微一笑。

“在下有一人,可帮先生。”

周先生眼神一亮,连忙问道:“何人?”

“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