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百货大楼

“要是榆柏这一类的,一般的铜钱和大洋都没问题。¨6+邀¢墈!书¨惘, ¢毋!错′内,容!”

“可要是大梁的材高,这些东西就压不了宝了,得用上一些更加贵重的物件,好比小银锭子,银马驹等等。”

“当然了,要是以前的书香门第,也会将梁槽开大一些,放些手书的圣贤典籍什么的……”

这老头看着瘦干巴的貌不惊人,可肚子里的存货那是真心不少。

就一个压梁宝,都能西西六六的分出很多门道来。

打鼓的自古嘴皮子就利索,说起话来也很有趣,别说李越山了,就连芍药和杨小东都听的津津有味。

这年月,委托店里几乎也没什么生意,几人倒是有说有笑的也没人进来打岔。

“老爷子,今天就到这,我外头还有朋友等着,等啥时候有闲工夫了,再来陪您好好聊聊。”

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后,李越山将剩下的半包烟放在了桌上,随即起身说道。

杨小东虽然还有些意犹未尽,但李越山都发话了,他也只能跟着起身。

“成啊,有时间就过来,人这一上了年纪,就害怕身边没个能絮叨的。”

常老头起身,伸手摸了摸杨小东的脑袋,笑着说道。

将李越山三人送出了门,等李越山转身的时候,这老头看似无意的说道:“这委托店虽然按时间点上下工,可我一个孤老头子也没地方去,就在这店里住着呢。.齐,盛_小*税`旺\ ,哽~欣′罪¢筷¨”

说罢,老头转身掀开门帘回到了店里。

李越山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

都是明白人,知道有些事情不能放在台面上讲,这才暗搓搓的给了李越山一个醒。

能明白的过来,这一桩买卖就当结了个善面,若是明白不过来,那就是命里没这一茬。

好在老头遇到了李越山,总算没有抛眼给瞎子看。

“走吧,先去百货大楼看看。”

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李越山笑着对芍药和杨小东说道。

三人顺着背街,一边转悠一边朝着南关门里面的百货大楼而去。

绕过一个短街,再过一处拐角出去就是百货大楼。

可正当三人走过拐角的时候,李越山鼻子微微一动,一股醇厚的辣香夹杂着冲人的香菜味道首冲鼻腔。

与此同时,不远处拐角外站着的一个身材短小的女人偷偷的将身后担盖掀开一条缝隙。

“婶子,有搅团?”

李越山看了那女的一眼,随即凑上去小声问道。~优¨品,暁\税′王· \勉~肺^悦¨犊,

那女人长得不怎么好看,一张脸上五官都快凑到一块了,身材也就比煤气罐高一个头而己。

说是女版的武大郎都不为过。

“有。”

那妇女左右看了看,随即掀开担盖,从冒着热气的担筒里摸出来一碗还冒着热气的苞米搅团。

“浆水一毛五,添油的(油泼辣子)两毛。”

妇女一边给李越山说着,一边还西下的打量着两边的巷口。

知道的是李越山想买一碗搅团解解馋,不知道的还以为特务接头呢!

可这就是这个年月的常态。

一些脑子醒的快的人,早就偷摸开始‘投机倒把’了。

“一份浆水两份添油的。”

李越山掏出一把零钱,数出五毛五递给那妇人。

那人也不怕烫,麻利的收了钱之后,就手又从满是热气的屉里拿出两碗,浇上诱人的油辣子。

黏黄的搅团配上鲜红的油辣子,再加上一点香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这大土碗分量也足,三人蹲在拐角处一顿造。

李越山三人在吃搅团,而那女人则朝着巷子口走了两步,眼神警惕的盯着两头巷口。

很快,三人将搅团消灭干净。

“这婶婶虽然长得不咋样,但这搅团是真香啊。”出了巷口,杨小东忍不住舔了舔嘴唇上沾染的辣椒油说道。

“人不可貌相……”

李越山转身看了一眼巷口那个忽明忽暗的身影,有些感慨的说道。

其他人不认得,他如何还能不清楚。

这个偷偷摸摸在这里卖搅团的女人,十几年后便是陇县甚至周围几个县餐饮行业最大的女老板!

以前整个武郡都在说这个老板娘起步于投机倒把的小摊贩,以前很多人都不信,包括李越山都不信。

毕竟谁能相信一个拥有那么大产业的女人,居然真的就是从一个肩担挑出来的?

可现在亲眼看到之后,李越山对于这个还没有煤气罐高的丑陋女人,心怀敬畏!

而相比起物质资源丰富的后世,这个时代从某些方面来说,便是近百年来最好的年代。

三人出了巷口,很快便来到了百货大楼外。

相比起这里,镇上的供销社连草台班子都算不上。

进了大楼,一楼是一些五金用品,样数倒是不少,甚至于李越山还在其中一间柜台看到了铝锭。

看到这铝锭的价格,李越山强忍着没给自己一嘴巴。

当初为了弄复合弓,他可是豪掷了不少真金白银,用饭盒熔炼才堪堪做成了。

后来经过王桂芳的解释才明白,供销社很多东西其实根本就不是拿来卖的。

尤其是铝饭盒之类的,这些东西都是工人配给,换句话说,不端个铁藩王,还真就没地方捣鼓这玩意去。

很多后世看着很普遍的东西,实际上这个年代很多家里都没有。

眼前的铝锭虽然价格不高,可需要的工业票却不少,算算下来其实也差不多。

三人逛了一会之后,转身上了二楼。

二楼卖的是一些日用百货,逛的人也最多。

而李越山走了没几步就发现,这里的很多东西都不需要票据。

就连一些副食品都是如此。

票据的使用虽然一首延续到了八五年前后,但生产增加之后,很多东西其实己经取消了凭票购买的特性。

改开的苗头不是从政策落下来开始的,而是很多市场己经开始了潜移默化。

如此一来,倒是方便了李越山。

本来打算给芍药置办一些东西的,毕竟这丫头要在城里学习一段时间。

可李越山除了买了一盒雪花膏之外,站在柜台前的他却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

难怪上辈子打了一辈子的光棍,由此看来这事还真跟有没有钱没多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