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落大魔王 作品

第73章 物理力学——杠杆原理

这一次,赵文选择了一个关于田亩测算的难题,其中涉及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和单位换算。/x~t,i¨a~n\l*a`i/.`c/o,m·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回想着陈安方才的示范。

“诸位同窗,请看。”

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块歪歪扭扭的田地。

“此乃张老丈家的一块坡田,犬牙交错,我等今日,便助这张老丈算算,此田大致几亩,秋收时能打下多少粟米。”

他没有首接给出各种边长,而是先构建了一个具体的情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诸位请想,若是你我自家田地如此,想要丈量,会如何下手?”

他将难题抛出,引导众人思考。

有学员道:“或可将其分割成数块方正之地,分别计算,再相加?”

“妙极!”

赵文赞道,随即在黑板上用虚线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了几个大致的长方形。

“然,分割之后,边长如何测量最为便捷?若遇沟坎,又当如何?”

他不断设置情景,模拟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们”一步步深入。

讲解过程中,他不再是干巴巴地背诵公式,而是大量运用了“假如我是张老丈”、“我们现在就站在田埂上”这类代入式的语言。

那些原本复杂抽象的计算步骤,在他的讲述下,仿佛都活了起来,变得触手可及。~卡,卡^暁\税~王~ ¢埂/欣·蕞*全~

当他最终将估算结果清晰地写在黑板上,并询问“诸位可还有不明之处”时。

小组内的“学生们”纷纷摇头,脸上露出了真正理解后的笑容。

教室里,自发地响起了一阵比先前更为热烈的掌声。

赵文的脸颊泛起一抹激动的潮红,这并非源于紧张,而是一种倾囊相授并获得认可的巨大成就感。

看着学员们渐渐掌握了教学的门道,陈安知道,是时候引入更深层次的知识了。

“《大秦蒙学》令尔等明事理,《大秦算学》助尔等精计算,此皆为启蒙之基。”

他的声音再次在安静的教室中响起。

“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探究一门更为广阔的学问——《大秦格物启蒙》。”

“格物?”

这两个字,对学员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在于儒家典籍中亦有提及,陌生在于,陈安接下来要讲的,显然与他们认知中的“格物致知”有所不同。

“所谓格物,便是探究万物之道理。”

“今日,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力’开始。”

陈安解释道,他让人抬进来一根粗实的圆木,又在教室中央的空地上,放置了一块军中用以操练力量的巨大石锁。

他让一名身材魁梧,一看便知是行伍出身的学员上前。\3-疤-墈?书.网¢ \庚~芯^醉`全^

“你试一试,看能否将此石锁挪动分毫。”

那壮汉学员应声而出,挽起袖子,深吸一口气,同时发力。

石锁在粗糙的地面上发出“咯吱”的摩擦声,却仅仅是微微晃动了一下,便再难撼动。

此人涨得面红耳赤,最终只得无奈摇头。

“回禀陈大人,此石锁……怕是有数百斤之重,我无法做到让它轻易移动。”

陈安微微颔首,示意他退下。

他拿起那根圆木,又从墙角找来一块大小适中的石块,垫在了圆木靠近石锁的一端下方,形成了一个简易的杠杆。

他将圆木的一端小心地嵌入石锁底部,然后走到圆木的另一端,深吸一口气,缓缓向下施力。

“诸位,请看仔细了。”

在数十双眼睛的注视下,那根看似普通的圆木,以石块为支点,微微弯曲。

而那沉重无比,数名壮汉都束手无策的石锁,竟随着陈安手臂的下压,前端缓缓离地,被撬起了一道清晰可见的缝隙。

“起!”

陈安一声轻喝,手臂再加一分力。

石锁的前端,竟真的被他一人抬离了地面数寸!

“天!这……这石锁竟真的被撬动了!”

学员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纷纷从座位上站起,伸长了脖子,想要看得更清楚些。

陈安缓缓松力,石锁“咚”的一声沉闷地落回地面,激起一片微尘。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笑容。

“诸位,此非神

乎其技,亦非法术。”

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压过了现场的嘈杂。

“此乃‘格物’之理,我称之为‘杠杆之理’。”

陈安目光扫过众人因过度震惊而显得有些呆滞的脸庞。

“想必诸位或曾见过军中匠人打造投石车,以巨石摧城拔寨;或见过乡间农人使用桔槔,轻取深井之水。”

“彼等器物,虽形态各异,然其核心,皆暗合此‘杠杆之理’。”

“今日,我将其最根本之形展现于诸位面前,便是要告知大家,所谓‘格物’,便是要从这纷繁万象之中,找出那不变的‘道理’。”

“掌握此理,便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以一人之力,行十人、乃至百人之功,亦非难事。”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引人遐思的意味。

“试想,若将此理推而广之,我大秦未来开山修路,是否能更有效率?兴修水利,是否能调动更巨之水流,灌溉更多良田?”

“乃至军械革新,打造更为精良坚固之守城器械,更为迅猛之攻城利器,是否皆能由此生发出无穷之可能?”

陈安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学员们思维的闸门。

他们眼中原先的震惊与不解,渐渐被一种名为“恍然大悟”与“无限憧憬”的光芒所取代。

原来,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军国利器,其根本原理竟可能如此朴素。

原来,掌握了这些“道理”,他们也能参与到改变大秦的伟业之中。

强烈的自豪感与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在每一个年轻学子的胸中激荡。

然而,就在这股热潮之中,角落里,几位心思更为细腻,或家中曾有匠人长辈的学员,却在短暂的兴奋过后,悄声议论起来,眉头不自觉地微微蹙起。

“陈大人所言之理,固然精妙绝伦,威力无穷……”

其中一人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担忧。

“但……如此‘奇术’,若是不慎外泄,被六国余孽,或是北地匈奴、南越蛮夷学了去,用以对付我大秦……”

“嘶——”

旁边几人闻言,皆是倒吸一口凉气,脸上的兴奋与憧憬之色稍减,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凝重。

..................

(ps:关于教学的剧情首接就到这里了,毕竟要教的东西太多了不可能全部都写的。

那样篇幅就太长了很无聊的,你们看的也没意思,毕竟大家是来看书的,不是来复习以前那些知识的。

所以后面关于这批学员的学习情况我后面不写了,我会选择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