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如星 作品

第94章 唐朝宫闱那些事儿——李恪真的是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吗?

李世民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的景象,他的心仿佛瞬间坠入了无底深渊。搜索: 今晚吃鸡 本文免费阅读那个自己曾经的妃子,如今竟然投入了自己儿子的怀抱!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这个妃子凭借着她的手段和心机,居然将大唐江山改朝换代。

李世民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袭来,一口浊气堵在了嗓子眼儿,险些就让他背过气去。

站在一旁年仅几岁的李治,此刻正懵懂无知的望着自己。

李治那张稚嫩的小脸因为看到父皇的脸色而变得苍白如纸,一双大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可怜巴巴地喊着:“母后,我害怕……”

听到这话,李世民心中更是五味杂陈。他怎么也想不到,平日里乖巧听话的李治竟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然而,面对现在还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他又能如何呢?既不能打骂,也无法严惩。

与此同时,李泰则一脸好奇地盯着自己的弟弟。他心里暗自惊叹不己,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年幼的弟弟未来会做出去这样的大事。

李承乾神情也复杂的看着李治,自己和青雀斗得死去活来,最后让稚奴捡漏了。

【关于李治当太子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些小插曲。】

【李世民封李治为太子之后觉得,李治性格软弱不适合当太子。】

【就去询问长孙无忌,他打算换掉李治,让李恪当太子。长孙无忌当然不会同意,李治是自己的亲外甥,如果李治性格软弱,正好可以被他掌控。所以长孙无忌当然不会同意。】

【在我们现在一些人还认为,李世民其实最喜欢的儿子是李恪。说李世民认为李恪最像他,所以想让李恪继承皇位。但是因为李恪有前隋血脉,所以他和皇位无缘。】

【其实李世民并没有体现出多喜爱李恪,就连那句“英果类我”李世民有没有说过,也并没有太多依据,这句话只有在《新唐书》,但在《旧唐书》中,李世民并没有说过。】

【这句话极有可能是李恪的后人在修唐史的时候,为了提高李恪的地位加上的。】

【还有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对李恪并没有多少喜爱,李世民为长孙皇后嫡子起得名字是承乾,治,泰,再看看李恪的名字。】

【分明表示让他恪守己道。再看他们的封赏 。贞观二年,年仅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不仅不之官,封地更是多达22州!而在同时受封的皇子李恪,封地只有8州,李恪墓志记载仅仅6州】

【不明白为什么老是有人吹嘘李恪因为有前隋的血脉高贵】

【有前隋的血脉有什么可高贵的,如果拥有两朝就是高贵,春秋战国时候公主们经常互相嫁到别的的国家,难道他们的孩子就更容易继承王位吗?】

【再比如南北时期不也是互相联姻,论起来皇位都是亲戚们互相坐。杨坚抢自己外孙的皇位,李渊抢了自己表哥的皇位。这都是看自己本事了。】

【李世民可能都不会在意李恪的血脉,如果在意根本就不会让他出生,比如杨坚在意外孙的北周血脉,就暗地把外孙弄死了。而且杨妃不止生了李恪一个儿子,还有李谙也是杨妃生。网友提起李恪就说他血脉高贵,但是怎么没人也说李谙血脉高贵,追根究底是因为在《新唐书》有一句“英果类我。”】

【史书还记载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呢】

【记载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工于草隶,集书万卷。】

【记载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

【记载李贞擅长骑射,爱好文史。】

【记载李慎勤奋好学,擅长文史和观察星象。】

【所以这一句“英果类我”并没有什么,有可能李世民就是看李治表面懦弱,提出换一个太子,肯定会说他的优点啊。而且此时的李恪可以说是除却李治的嫡子身份,他就是名义上的长子了,老大李承乾流放死了,老二李宽早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