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相信安禄山造反之后,就任命荣王李琬为征讨元帅、密云郡公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平叛,再以安西西镇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在洛阳募兵抵抗叛军。本文搜:我的书城 免费阅读各地太守,也招募兵马抗击叛军。】
【本来平叛形势一片大好,就让让人意想不到的李隆基操作就出现。】
【只是数日后,李琬薨逝了。封常清和高仙芝都是当时名将,但是由于天下太平己久,虽然高仙芝和封常清积极招募兵马讨贼,在叛军兵马准备充足,势如破竹下,接连战败,其实只要有他们在,只要给他们时间集合兵马想要打败叛军,收复失地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接连战败的情况下,高仙芝带着一支唐军也赶到陕郡。封常清告诉高仙芝,叛军兵锋甚锐,难与争锋,潼关无兵,但却是扼守长安的咽喉要地,应当速去潼关。高仙芝于是退守潼关,收拢溃兵,修整城防军备。叛军到潼关时,发现城池坚固、军备严整,无法强攻,因此叛军暂时退兵。】
李世民紧张看着天幕的发展,李世民赞同封常清的计策,只要守住潼关,其他的只是时间问题。
李世民松了一口气,“想来此次祸乱很快就会平复。”
李靖此时却提醒李世民,“照两位将军的计策,确实等待整合军队,击败叛军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之前天幕曾说过安史之乱整整持续八年之久。”
李世民想起之前天幕提到因为李隆基得操作导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
“这个蠢货,又做了什么。”
【因为封常清的战败,李隆基削去他的爵位。李隆基派来的太监监军多次向封常清和高仙芝索贿,由于两人没满足监军的要求,就向李隆基诬告二人,然而李隆基就这么相信了。就把两个人赐死了。】
【李隆基就是这么任性的把自己的大将给杀了,叛军还没打败就先杀了自己大将。】
【封常清和高仙芝被杀之后,李隆基就任命老将哥舒翰守潼关,但是哥舒翰年纪己经很大了,就称病无法担任,但李隆基执意任哥舒翰为将。】
【哥舒翰了解叛军情况后和封常清的计策一样,只要守住潼关,时间一长叛军内部必定溃散。】
【因为之前杨国忠和哥舒翰有间隙,杨国忠怕哥舒翰算计自己,就在李隆基面前进献谗言,于是李隆基派使者接连催促哥舒翰出兵。】
【在李隆基得接连催促下,哥舒翰只能出兵,结局肯定都猜到了,哥舒翰大败。战败后哥舒翰打算继续收拢兵马守住潼关,结果被叛军所擒。】
【潼关也被安禄山军队攻破,首逼京师。李隆基对外宣称御驾亲征,结果带着亲兵妃子逃离长安。】
“真是蠢货,阵前杀将是兵家大忌,他当了这么年皇帝,发动这么多政变。他的脑子是被狗吃了吗?”李世民看清李隆基得操作非常生气。
这时长孙皇后,走到李世民身边对他劝解道,“陛下,不要生气,反而我要恭喜陛下,我们提前知道以后之事,可以提前准备。将来肯定不会再发生这些的事情。”
“观音婢说的对。”李世民看向李承乾。
“承乾如今父皇把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了,你千万不要让父皇失望,你看看稚奴的后代把大唐弄的如此败落。朕不希望你的后代把大唐带入险境。”李世民语气深长的说道。
“陛下,承乾如今的压力己经很大了,难道陛下真的要承乾逼疯不成。”长孙皇后不赞同李世民对李承乾造成这么多压力。
“父皇,你看二哥的后代真的不行,你看他的后代都弄出这么让人不耻的事情。”李元吉捉住李世民后代的错处们疯狂输出。
李渊瞪着李元吉,你以为我想让李世民继位,现在再说这些己经迟了,如果天幕刚开始讲世民的时候,动手还有希望,现在世民肯定己经有所准备。现在哪里还是朕说的算。
“你闭嘴。”
李建成也知道现在己经失去和李世民对抗的先机,李世民必定己经他的亲信们有所安排,我有异动肯定会如天幕玄武门之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