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如星 作品

第32章 唐宋八大家——韩愈上

秦月看到章衡非常迷茫,宋朝还有个这么厉害的人,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之前在课本上经常看见唐宋八大家,苏轼,苏辙,王安石他们,没想到他们竟然连状元都没考上,状元竟然是一个这么名不见经传的人。”

“我竟然从来没有听说过章衡的大名。”

“还好还好,现在终于知道了。”

而晚年的苏轼非常赞同天幕的所说,苏轼回忆,当年的那场被称为千年龙虎榜的考考科举“章衡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李白:刚刚说章衡的时候有提到唐宋八大家之一,可否告知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哎呀,不知道我是不是也有幸在唐宋八大家榜上。

李世民:唐宋八大家,是指在唐朝和宋朝里有才能的人吗,朕也想知道。

刘彻:既然有唐宋八大家,那是不是也有汉朝八大家。

秦月在刷视频的同时,顺便查看了一下有没有的评论弹幕。

秦越看到了,都在问唐宋八大家都有谁?既然大家这么想知道,秦月下一个视频,就是关于唐宋八大家的。

“我就看了几个关于宋朝的视频,怎么就老是给我推荐有关宋朝的视频呢?”秦月喃喃自语道。

“既然给我推荐了,那我就继续看吧,老祖宗们有的人也想知道唐宋八大家都是谁。”

“哎,没想到还竟然还有央视拍的唐宋八大家的纪录片,决定了,就看这个央视出品,必是精品。”

【开篇就是现代的三人穿越古代大唐长安去了解韩愈的平生。】

【三人就来到了放榜前,然后就听见有一个人在喊退之,他们三人听见有人喊退之,就随着声音走过去,一见是孟郊。】

【随即向孟郊自我介绍,他们三人是韩愈的粉丝。】

【孟郊却觉得他们三人的行为怪异,】

他们然竟然真的能穿越时空去见孟郊先生。”

“天幕都能带着人穿越后世,能穿越到古代去见古人,又有什么问题吗?”

“孟先生长的这样吗?”

“应该就是长这样吧。”

【三人和孟郊经过一番交谈,孟郊得知他们三人非常仰慕韩愈,就打算把他们给引荐给韩愈。】

【孟郊领着他们来到韩愈的家中,却不巧韩愈因有事出门,并不在家,只有韩愈的同窗在他家,孟郊领着三人进入韩愈家中,孟郊在和他们交谈期期间,聊起了韩愈的出身。】

【原来,韩愈西幼父母双亡,他是跟着兄嫂一起长大,他和自己的侄子同龄自幼形影不离,在韩愈12岁的时候,自己的兄长因病去世,至此家中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自己的长嫂身上。】

【之后画面就来到了韩愈和自己的侄子嫂嫂,一起温馨的生活画面。】

【随着韩愈和侄子12郎的长大,两人都满腹经纶,怀有报国之志,此时的韩家捉襟见肘,只能供得起一位学子科考,所以就算是十二郎满腹才学,还是决定暂时放弃可好?在家帮助母亲。】

“韩愈真是遇到了一位好嫂子,能为他做到如此地步,他的侄子也为了他暂时放弃科考。”一些世家大族的人非常羡慕他们家庭和睦,互相帮助的感情。

“你们看见了没?以后你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好好相处。这才是真正的兄弟之间应该做的。”一位大娘正在教训她的两个儿子。

这位大娘非常羡慕韩愈叔侄关系如此融洽。像他家这两个儿子整天吵架,抢东西,抢吃的,一点都不互相谦让。

李世民此时也顺势教导他的几个儿子,“你们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兄友弟恭,互相帮助,你以后不可对你你兄长的位置有所觊觎,要好好辅佐你的兄长,明白吗?”

李泰有些委屈的答应道,“明白了,父皇,我可从来没有觊觎兄长的位置。”虽然我还小,有些不太懂,但是从天幕上的只言片语我也能懂,都是父皇的错,才导致我和大哥成为敌人。

明明是父皇的错,为什么他还要骂我?

朱元璋很满意的看看了自己自己的几个儿子,自己的几个儿子真正做到了兄友弟恭文。自己的大明可不像其他朝代的皇室,你争我夺。

朱元璋选择性的遗忘。老西篡位了自己的侄子。

【韩愈辞别嫂侄,前往长安赶考。】

【然后视频转换到现代三人 ,三人交谈此行的遗憾,竟然没有见到韩愈,但是比较欣慰的是,见到了孟郊。】

【孟郊和韩愈相差17岁,却成为朋友而孟郊也在韩愈和自己母亲的鼓励下,在46岁的时候考中进士。而且还写出了一句著名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三人中的小撒问道他们为什么差了17岁,还能玩到一起。】”

【其中一个教授回答道,志同道合,棋逢对手 。】

【一个蒙老师也回到,“他们两个人有很多长的连句留下来,比如说城南联句斗鸡连句。随便说一个词,比如再接再厉。他是怎么来的?他就连句连出来

的。”】

【“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这就出自孟郊的连句斗鸡连句。】

【城南连句一共1530句,有153个押韵。他们真是才思泉涌。】

【画面又转到了古代,他们三人又去往古代韩愈的住所,见到孟郊,随后等待韩愈的回来,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三人看见了孟郊正在看韩愈所写的《马说》。】

【他们就猜到,可能是韩愈在上书宰相的时候不太顺利,以马喻人。】

【韩愈的同窗急忙忙的来到韩愈家,告知他们韩愈的长嫂去世,韩愈己经回老家处理嫂嫂的后事。】

“好可惜啊,韩愈还没有功成名,她的嫂嫂就去世了。”

“辛辛苦苦供他科举,本来希望他名动天下,结果蹉跎几年。还是一事无成。”

“要是我是他嫂嫂,我才不会供他读书呢,最后也没有享了他的福。”

“辛辛苦苦为家操劳,眼看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结果自己却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