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过后,果郡王则是被他的皇兄冷落,以后无事都不许入宫。
余莺儿呢,则在御前伺候,当起了煮茶宫女。
她自认为她就是煮茶宫女。
她每天做的活很清闲,就是天天拿炉子给皇帝煮茶,不需要露面端给皇帝,更不需要在皇帝身边服侍。
她知道,苏培盛嫌弃她没有眼力见不会说话,又看到皇帝对她不喜欢,这才给了她一个出不了头的活。
苏培盛不知道的是,这都是余莺儿自己计划来的。
她做了两个任务,加上在现代时看了好几遍甄嬛传,也算是对这些人的性格烂熟于心。
她不想给一个老头子当妃嫔。
同时也不想贴身服侍一个老皇帝。
为奴为婢有什么好的,成天点头哈腰,跪东跪西的,偏偏很多奴才上赶着,把伺候皇帝当成什么福分,余莺儿呢,更喜欢摸鱼。
原主今年刚入宫。
二十五岁可以出宫。
余莺儿算了算,等大胖橘驾崩了,她也就差不多能出宫了。
余莺儿才在御前待过两天。
这两天期间,北冥神功内力卡自然被她使用,她同样用摄像头监视了皇帝、皇后、华妃和甄嬛,不为别的,只为闲暇时间看戏。
这天,余莺儿正在煮茶,听到同屋奉茶宫女玉书的声音。
“莺儿,莺儿你可在?有位小主派宫人给你送赏,你快去看看吧。”
送赏?
余莺儿思考,难道是甄嬛?
余莺儿放下手中的茶叶,随着玉书来到院子里。
只见一个脸蛋圆圆的宫女站在那儿,旁边放着一个精致的盒子和两匹缎子。
“这位姑娘,不知是哪位小主赏赐?”余莺儿问道。
那个宫女恭敬地回答:“回姑娘话,我们小主是莞贵人,昨日从莞常在升为贵人。”
“小主从皇上口中得知,是莺儿姑娘你禀告倚梅园之事,皇上才和小主得以相见。小主特命我来送礼,谢你禀告之恩。”
余莺儿道了声谢,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有两只金钗和白银二十两。
余莺儿谢过公公后,拿着东西回屋。
玉书羡慕道:“莺儿真是好运,答对诗词来了御前,又遇到了莞贵人这样好的小主,还记得你的一句话。”
余莺儿只笑笑不说话。
她本人并不反感甄嬛,即使原主对甄嬛极尽咒骂。
虽说她占了余莺儿的肉身,应该从余莺儿的角度出发,但肉身是系管局随任务下发的,不是余莺儿免费赠她的,也不是余莺儿跟她签合同拿条件换的。
她不是善恶不分的人。
她会记得她的真名叫做李婉姝,是个现代人。
余莺儿先是冒充甄嬛受宠,又将欣常在关进慎刑司,还在御花园折辱甄嬛,又命奴婢花穗在甄嬛的药里下毒,一切都是她气盛故意而为。
至于被皇帝命令处死,也不能说皇帝做的不对。
至于甄嬛说出倚梅园之事的真相来补刀,这也是余莺儿活该,天底下只许她下毒,还不允许甄嬛反击吗?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皇帝、甄嬛、小夏子、安陵容都没有错,至于华妃,那原主是自愿做华妃的手中刀,也怪不得华妃。
即便上升到一定高度,余莺儿也不能够说,是封建礼教吃人,是紫禁城的风水咬人,才让余莺儿惨死。
思索以后,余莺儿继续摸鱼。
可以说,她坐看紫禁城沧海桑田变迁。
摸鱼闲暇中,她还和流朱有了交集。
皇宫中,甄嬛提前侍寝,引得皇后华妃对她出手,自然又是一番宫斗,没有了她余莺儿,总还会有华妃手下其他人(丽嫔)对甄嬛下毒,故事没多大变化。
余莺儿呢,想拿出技术,却没人能托付。
她爹是戏班子出身的伶人,唱昆曲,一辈子不会有做官的机会,有技术也没用。
日子便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
可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余莺儿看着后宫妃嫔们,倒是琢磨出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时间过去了好几年。
昔日位高权重的华妃倒了台,年家也被皇帝处治了干净。
甄嬛有功,皇帝晋甄嬛为莞妃,择日举办册封礼。
册封礼那天,甄嬛前去景仁宫受封,余莺儿看似在景仁宫门口凑热闹,实则在系统界面上,用摄像头将这场好戏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余莺儿只觉帝王之怒怪可怕,大胖橘更是无情,简首就是翻脸不认人。
这几年,余莺儿作为宫女,穿的吃的住的自然不如后宫妃嫔。
虽然比现代时候生活条件要好,可她看到娘娘们穿着锦衣华服,有时候也会羡慕,也会想着她如果愿意当娘娘,要什么有什么,生活不得美滋滋啊。
不过今日看到大胖橘的无情,余莺儿撇了撇嘴,把这个念头放下了,当娘娘可不是好事。
她,即使做任务,也绝不当娘娘。
至于她现在当宫女嘛,倒不是她想被虐,主要是她穿来的时候己经进宫了。
进宫可是有例银可拿,她每月由宫中管吃管穿,还给她比外面做活要多的银子,另外,余莺儿的爹也得到了不少补偿。
余莺儿自认为既然获得了权力,就要履行义务。
拿了钱不干事跑了,让老爹一个人被朝廷追究责任,余莺儿觉得自己心肠没那么狠,干不出这种事来。
言归正传,余莺儿看到皇帝气冲冲出门,剪秋带着一小宫女,将甄嬛身上的外衣带走,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想了想,她还是向养心殿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