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泽点点头,眼中满是骄傲:“是啊,一转眼孩子们都长大了。”
“对了,舅舅又给小晖送来了一大袋胶卷,说是让他好好拍。”
他无奈地摇摇头,无奈地说道:“老爷子宠孩子,真是没边了。”
林晚青闻言笑道:“舅舅也是疼孩子,再说小晖喜欢,就让他玩吧。”
“这胶卷虽然贵,但能留下这么多美好的回忆,也值了。”
顾明泽:……
他有说什么吗?他也没说不让儿子用胶卷啊。
只要是积极正面的爱好,他肯定也支持啊。
舅舅那一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样子,让他这个做父亲的都要担心自己儿子会被宠坏了。
两人正说着,顾景晖举着相机跑了进来,一脸兴奋:“爸爸,妈妈,我给你们拍张照吧!”
还没等两人反应过来,他就己经迅速调整好了拍摄的角度。
只听“咔嚓”一声,这温馨美好的一刻便被永远地定格在了相机里。
与此同时,在西屋里,林景安小朋友今天的画作也终于完成了!
他兴高采烈地举着自己的作品,跑到父母面前,满怀期待地仰起头,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如夜空中的星星一般闪亮。
“爸爸妈妈,快看我画的!”
顾明泽和林晚青赶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微笑着接过儿子递过来的画纸。
只见画纸上,一棵红梅在皑皑白雪中傲然绽放,那鲜艳的红色在洁白的底色映衬下显得格外夺目。
虽然林景安小朋友的笔法还稍显稚嫩,但整幅画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不禁为之眼前一亮。
顾明泽和林晚青仔细地端详着儿子的作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嘴里不停地夸赞道:“哇,宝贝画得太棒了!这红梅画得真是栩栩如生啊!”
听到父母的夸奖,林景安小朋友开心得小脸都通红,蹦蹦跳跳地跑回了画室,准备再画一幅。
时间有些晚了,闻千秋告辞回家。
“闻老师,吃过晚饭再回去吧?”
闻千秋连忙摆手道:“不了不了,接我的人己经到了,我后天再过来。”
在那闹心亲戚的事情解决之前,他决定都到顾家来上课了。
他年纪大了,喜欢清静,不想为那些个杂七杂八的事情而头疼。
那难对付的亲戚什么的,还是交给儿子去解决吧。
夜幕渐渐地降临了,厨房里飘出了阵阵诱人的饭菜香。
林晚青微笑着坐在餐桌旁,看着眼前这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虽然现在的生活没有后世那么方便,但有丈夫的疼爱,有孩子们的陪伴,她觉得这样的日子己经很幸福了。
就这样,1971 年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悄然溜走了。
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林晚青也开始进入了孕晚期的阶段。
她的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也变得越来越不方便起来,但她的心中却充满了对新生命的期待和喜悦。
与此同时,他们家的存款也在这一年的时间增加了不少。
除了常规的工资收入,还有上面给的奖励,舅舅给林晚青的零花钱。
顾远山前后两次给林晚青的零花钱加起来都有一万块了。
在这个一个家庭一个月总消费十块钱就算多的时代,也是大手笔了。
当然了,更大头的,还是顾明泽以赵青山的身份在黑市里交易积攒的财富。
自王江海恢复黑市交易以来,顾明泽不仅通过交易换了不少钱,就连黄金、老物件之类的东西,也换回来不少。
这些放在空间里存着,以后分给孩子们,算是他们做父母的给孩子攒下的家业了。
在京市的两套房子,三十多万的存款,加上五千多克黄金,再加上五大箱子的老物件,这是目前他们家积攒下来的财富。
这些财富加起来,在七十年代确实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不过对于来自后世又双双都有金手指的夫妻两人来说,对此不会太过于惊喜。
眼看着距离真正开放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他们家需要做的是保持现状,积攒实力,静待机会。
元旦过后不久,夫妻俩收到了老家的来信。
说让顾晓霞尽管带对象回去,家里会做好招待的准备。
另外,顾父顾母到时候跟回老家的顾晓霞和郑林一起来京市,过来照顾林晚青,好让顾晓霞放心去肉联厂上班。
读完这封信后,顾明泽和林晚青都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话再好不过了。
既不会耽误顾晓霞的工作和婚事,也不会让林晚青一时间忙不过来。
就在这时,张临也迎来了一件喜事。
那就是——升官了!
这次,张临首接从副局长升为了局长。
也是听袁芳跟她提起的时候,林晚青这才知道,原来这事儿背后还有她舅舅顾远山的运作。
“芳姨,你是说张叔升职这事儿背后是我舅舅出的力
?”
林晚青满脸狐疑地问道。
不怪林晚青疑惑,因为这事她舅舅是一点消息都没有透露出来啊。
林晚青从头到尾那是一点都不知情。
袁芳一边忙着手上的活计,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可不是嘛,原本局长退下去后,上边的打算是从其他地方调一个局长过来的,我们也都知道你张叔升为局长的希望不大。”
“后来呢?”林晚青迫不及待地追问。
“后来啊,”袁芳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来看着林晚青,说道:“冷不丁的一点消息都没有,就突然宣布你张叔升为了局长。”
“啊?真没突然的吗?”
一般上面领导退下来,下面的人如果要升职接班,都会提前有消息传出来的啊。
像张叔这样的情况实在是有些少见啊。
“可不是嘛。”
袁芳继续说道:“你张叔多方打探消息,这才知道是你舅舅出的力。”
“原来是这样啊。”
林晚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说道:“那也是张叔有能力,这么多年在公安局立下不少功劳,不然也抓不着这次机会。”
话虽如此,但张临和袁芳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