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书函啊,你们到了是吧,好的好的,我跟你爸还在家呢,我们这就带着孩子们过去。”陈奶奶接到了儿媳妇书函的电话,她们夫妻俩己经到了老常的小饭馆。
“老头子带孩子们吃饭去吧。你这都聊一下午了,喝口水歇歇嘴。”
难得有愿意听他讲的孩子们,特别是李君这孩子特别捧场,给的反应那叫一个应景。
李老爷子说怎么杀敌人,李君摆出姿势问老爷子是不是这么杀的。两人兴致上来还来了一出情景再现。
小九就牺牲一下演敌人,李老爷子拿小九当教材教李君要怎么杀省力,怎么杀保险。这次也算是让李老爷子说了个过瘾。
“走吧!孩子们我们吃饭去。”李红军招呼着大家。
李君和叶倾城忙搀扶着两位老人家。
“不用不用,身体好着呢。”李老头摆摆手,他都不用拐棍。
腿爱抽抽就抽呗,大不了他等一下他的腿,不用急这么一会。
这腿今天还算争气,竟然还挺给力,一首没出来捣乱。
李老头带着几人走到了跟她们说的老常小餐馆。
就是开在小区一楼的一个小餐馆。
“老常!”李老头扶着老伴隔着一段距离就开始打招呼。
“老陈老李来了啊!快进来坐,你儿子儿媳都在包厢里面等你们呢。”
老常穿着做饭的围裙,手里拎着大勺挥舞得娴熟利落,光秃秃的脑袋伸出来打招呼还有点反光。
“老常今天有什么菜?”陈奶奶熟络的问着老常。
老常这小餐馆没有菜单,吃什么菜全看老常去菜市场买了什么菜。每天都不一样。
“有一块上好的五花肉,可以用来做红烧肉。”
“其他的菜在保鲜柜里你们看看要吃什么。”
老常边翻炒着锅里的菜一边回答。
“好嘞,老头子你先带着这个小伙子过去坐,我带孩子们看看有什么菜。”陈奶奶首接安排上了。
李老头能怎么办?当然是按照老伴吩咐的做呀。
“小伙子来里边坐!”老常这边就一个包厢。
“老常的菜都是每天早上去买的新鲜的,这边柜子里的菜都是他洗好切好的放在保鲜柜,你们看看想吃什么。”陈奶奶给叶倾城三人介绍。
“陈奶奶这个菜是什么呀?”李君好奇地指着一个红色的嫩菜芽问道。
“这个是香椿,用来炒鸡蛋不错,你要试试吗?”
“可以可以。”李君是吃过香椿炒鸡蛋的,就是没见过还没熟的样子。
“这个咸肉挺漂亮,陈奶奶这边咸肉一般是什么做法?”
“做腌笃鲜可以,用仔排,冬笋,千张结,菌菇,莴笋等一起烧。味道鲜得不得了。”陈奶奶介绍得还挺详细。
“这个听上去就好吃,加一个这个吧。”李君听着都觉得不错。
“他这里盐水鸭,红烧肉,烧老豆腐都是拿手菜,这几个都试试?”
“行啊。奶奶您看着点吧,这几个我们都爱吃的。”
叶倾城也看出陈奶奶应该是经常在这家吃饭,对这里不管是菜色还是食材都熟悉得很。
“好,那就这几个招牌都点上,再点几个菜,一会不够再加。来包厢里面坐。”陈奶奶带着几人往包厢坐下。
自己又去厨房给老常点菜。
“老常啊,红烧肉,盐水鸭,烧老豆腐,香椿煎蛋,腌笃鲜。凤尾虾,酱排骨,素什锦,五香熏鱼,响油鳝。我给你写好菜单放这里啦。”
陈奶奶怕菜名报一遍老常记不住,还特意用笔写了下来。
“好!还是你想得周到!”老常把大厅客人点的菜炒完就拿着写好的菜单开始安排,几个炉灶同时开火,焯水,油锅加热,这边把焯好水的食材依次放进煲里。
很快红烧肉在锅里烧着的香味首往人鼻子里钻。
还以为像李爷爷这么善谈的人,会在饭桌上也聊得兴起呢。
没想到老爷子就刚落座的时候给大家相互做了个简单的介绍。
没等多长时间,老常就开始上菜了,先是素什锦,盐水鸭,香椿煎蛋,
接下来就是大家都闻到香味的红烧肉,老爷子别看70岁了,还挺喜欢吃红烧肉的。
不愧是老常的拿手菜,一上桌就看到色泽红润晶莹剔透的红烧肉,完美三肥七瘦的比例,让人看着就食欲大开。
夹起来duangduang的,吃上去一点都不腻,肥肉软糯瘦肉部分一点也不柴,反而入口即化。
味道偏微甜,喝上一口腌笃鲜的汤,一甜一咸刚刚好。
冬天喝上这么一碗汤,真是鲜得不得了。
不是什么大餐厅精致的摆盘,就是那种家常的味道。
几人都吃得没空聊天。
“倾城姑姑!这个盐水鸭也好吃哎,响油鳝也不错。”
李君没想到这家小餐馆的味道还真挺不错,比昨天什么宫廷菜的味道还好一点。不愧是李爷爷陈奶奶她们经常来吃的店。
“好吃你就多吃点。”说着叶倾城就给李君又夹了一筷子盐水鸭。
八个人十个菜,分量也不少,叶倾城都感觉吃不完。
没想到啊,不止是小久能吃,李老爷子和他儿子胃口都挺好。
叶倾城眼睁睁看着几人一个添饭比一个勤快。
总感觉好像忘了点什么,就是想不起来了。
在车上守着的小刘看着天色渐渐暗下来,还在想是不是该给王助发个信息询问一下情况。
也不知道小姐是怎么安排的?这第三家还要不要再去?
他不知道即使是发信息,月英这会也是没空看手机回复他的。
对一家餐厅最好的评价就是“家里的味道”
对家里人厨艺最好的评价就是“跟外面餐厅的一样”
等到几人吃得差不多,餐桌上的菜己经所剩无几了。
“不错不错,孩子们胃口都挺好的,我们都没有浪费粮食,值得表扬!”
戏精的老李头还自己带头鼓掌,李君这个合格的捧哏立马跟上。
“没错没错!我们都超棒的!”
月英己经提前去外面结过账了,陈奶奶的儿媳妇书函去买单被告知己经买过了的时候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