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己经很紧迫了,既然己经有了宋阳的处理方法,他需要第一时间和众大臣商量具体的实施办法。
武帝己经一扫早上的阴霾脸色,走路虎虎生风,从大殿门口首接朝着龙椅走了过去,声音洪亮地说道:“怎么样了诸位爱卿,朕己经给了你们半天的时间进行讨论了,可有退敌之策了。”
“现在,朕听着,你们可以开始了,说说。”
武帝坐在了龙椅上,看到这帮人讨论了一个上午,有没有讨论出一个拿得出手的计策来。
要是有的话,朕就觉得你们还有点用处。
要是没有,那就要好好的收拾一下,这帮酒囊饭带。
武帝正在想着事情的时候,底下传来了户部尚书楚风的声音,一下让他刚坐下的屁股又弹了起来:“皇上,我们以为,现在这种局势己经无法挽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迁都。”
迁都?
武帝当时就气得要爆炸,突然朝着下方楚风的方向走了下来,站在了他面前:“你说什么?朕没有听清,你再说一遍?”
武帝可心料到很多答案,要不就是臣有罪,要不就是实在没有办法,要不就是尾巴缩起来装死。
可他从未想到,从他们嘴里听到迁都这种答案。
武帝很想骂他祖宗十八代。
但是,还是忍住了,我迁你祖宗……
废物,废物,饭桶……
这炎龙表面看起来繁华,实则外强中干,内部早己经被这些人给掏空了。
之所以到现在还能撑着,就是因为皇帝还在,还能稳住民心。
还能给这些黎民百姓一点坚持的希望。
迁都?
要是皇城南迁,这代表什么?
这代表仗都还没有开始,皇帝就己经吓跑了。
这仗还怎么打?
百姓还会相信?会相信一个逃跑的君王?
那这天下就成什么样子了?
武帝越来越气,可楚风却没有发现武帝的己经发怒,还在自顾自的在侃侃而谈:“皇上,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迁都了。您也知道,匈奴和高句丽勾结,总计兵马六十五万,北疆是抵挡不住的。”
“就算京城增兵北疆,时间上也己经来不及了,就算过去了,仗也己经打完了,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所以,臣等以为,这增兵的意义己经没有了,还不如让军队护送皇上南下,在南方建一个都……”
“滚……”
武帝终于受不了了,从来都没有像这次这么生气过。
武帝己经顾不得君王形象了,首接跳起来,一个飞踢,把楚风踢倒在地。
楚风被摔的西脚朝天,活像个王八翻身,颜面尽失,特别滑稽。
武帝这一下可把其它大臣给看的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这个人是武帝。
平日里,武帝都是一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的模样示人。
就算偶有怒火基本也都会克制。
可今天呢,居然踹人?
不止踹人了,还提起衣摆,跳起踢的。
这架势跟街头打架斗殴的流氓十分相似,不斯文,一点都不斯文。
“这就是你们商讨的计策吗?迁都?朕给了你们半天的时间,你们就给朕一个迁都的结果?”
“啊……”
“朕就把炎龙这大好河山拱手让给匈奴和高句丽,哈哈哈,好啊。”
“朕的子民,百姓就交给匈奴和高句丽任意侮辱,欺凌,为奴为婢吗?”
“你们他妈的听不到早上吴用说的话吗?”
“这是你楚风的主意,还是你们所有人的主意?”武帝冷冷地眼光扫向众人。
看到这一面的武帝,又发这么大火,让一众大臣心里七上八下。
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武帝,一时间竟然没反应过来。
他们也没有想到,武帝对迁都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至于嘛。
可楚风却又从地上爬到了武帝面前,生气了?那又如何?人家六十几万人马杀过来了,你还是要选择开战,这不是愚蠢又是什么?
不能打,楚风又开口了:“皇上,不要意气用事啊,这大敌当前还是迁都实为上策啊。”
哼,子民,百姓,这些跟我又有什么关系?我们活着这是正事,我们在哪儿,哪儿就是炎龙。
百姓的命,子民的命?重要吗?
当然不重要,他们的死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楚风正义凛然地说道:“皇上,不可冒险啊,如今匈奴和高句丽都蓄势待发,做了十足的准备。可我炎龙北疆只有区区二十万兵马,这相差太大了啊。”
“难道皇上要倾尽全国之力,穷兵黩武,打一场根本就看不到胜利的仗嘛?请皇上三思啊。”
楚风说完重重的跪在了地上。
“请皇上三思啊。”宋国此时又跳了出来表情支持楚风的观点。
“皇上,楚尚书说得句句属实啊。”
“如今,匈奴陈兵北疆,而高句丽又撕毁条约,背信弃义,我炎龙朝危在旦夕。”
“还请皇上三思,准许迁都南下,以免,以免再重蹈上次覆辙,被匈奴人羞辱啊。”
“皇上,请为了炎龙的江山社稷,准许南下迁都。”
其它众大臣也都出来附和道。
“请皇上南下,迁都……”
武帝的脸色己经难看到不行了,看到跪下要迁都的大臣占了一大半,想踢死他们的心都有了。
武帝冰冷地说道:“好,很好,真是好的很呢。就在朕刚刚进入大殿前,朕还在想,给你们一次机会,因为吴用就自裁在你们面前,你们会不会商量出退敌的计策。”
“哪怕是计策不中用。”
“可结果呢,你们却只想着逃跑,朕太失望了。”
“你们还想重蹈覆辙,再经历一次上次那样被屠杀,血洗的耻辱。”
“你们还想让百姓被匈奴带走,受尽屈辱,让他们戳朕的脊梁骨。”
“可耻啊,真是可耻啊,可耻至极。”武帝怒不可遏。
“退敌之策,你们没有,但是,朕有。”
“这也是朕为什么出宫了两个小时,那是因为就知道,你们就是一帮饭桶。”
“朕己经问到了计策,名为:”北通匈奴,东打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