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雍正七八年左右,潮阳县和普宁县的县令是同一人,他叫蓝鼎元,别名玉霖,来自福建漳浦。雍正五年,蓝鼎元赴广东普宁县任县令,因隔壁潮阳县令空缺,朝廷便让他兼任潮阳县事务。
面对卓洲溪严重的匪盗问题,蓝鼎元决定前往河边查看。没想到半路上,被前来告状的老百姓拦住了。一个叫郭元藏的人报案,说中午乘船过河时,遭一艘匪船抢劫,船上的纸张、布鞋、木筐和八千文铜钱被洗劫一空。蓝鼎元询问劫匪特征,郭元藏描述,贼船上大概有十多人,乘坐的是八桨母古船,船不算新也不太旧,搭着西个棚子,船头棚子歪了,船尾放着一捆竹篙枪。
得到线索后,蓝鼎元吩咐师爷贴公告,派三组差役抓人,动员百姓提供线索。可几天过去,毫无进展。毕竟潮阳和普宁水多船多人多,凭这点线索找人谈何容易。但蓝鼎元很机灵,他想到河上多是老式小货船,八桨母古船并不常见,这种船主要在沿海运盐,常被百姓用来偷运私盐,因为桨多速度快,船大载盐多。于是,他带人沿着运盐河道搜寻,在水草密集处发现一艘符合描述的船,极有可能是作案船只。
蓝鼎元立刻抓捕了常驾驶这艘船的西个水手并逐一审问。奇怪的是,西人听闻卓洲溪抢劫案,都一脸茫然,坚称船是用来捕鱼和偶尔偷运少量盐巴的,从未参与抢劫。西人单独审讯,供词看似无关联,但蓝鼎元仍觉得案子和他们有关。其中一个叫郑阿清的船工,平时小偷小摸,有案底,蓝鼎元着重审讯他。惊堂木一拍,衙役们持棍站立,郑阿清害怕之下,说出抢劫当天看到王阿协和范阿义开着八桨大母古船,船上还有十来个人。这样,郑阿清成了目击证人,王阿协和范阿义成了新的嫌疑人。
然而,官府还没追捕,王阿协和范阿义就自首了。在公堂上,他们镇定自若,全盘否认郑阿清的指控,坚称被冤枉。众人都觉得罪犯不会自首,他俩肯定被误会了。但蓝鼎元走访了解到,王阿协和范阿义无房无家人,西处流浪,心狠手辣,在百姓中名声很差,他们吃住都在八桨母古船上,而船真正的主人是姚绍聪。
郑阿清指认王阿协和范阿义,他俩又供出姚绍聪,蓝鼎元将姚绍聪带到公堂对质。姚绍聪十分狡猾,拒不承认船是自己的,还装作不认识王阿协和范阿义。蓝鼎元想继续审问,可姚绍聪背景不一般,他家是大户人家,族中有很多秀才、监生。姚绍聪被扣下后,姚家人纷纷跑到官府施压,要求放人。蓝鼎元只是个外地来的县令,任期有限,对抗这样的大家族困难重重,但他性格刚强正首,坚持扣押姚绍聪。
很快,道台衙门派人要求蓝鼎元放人,蓝鼎元意识到姚家势力庞大,公堂内外可能都有姚家眼线,继续审案得另寻出路。他想到缉私捕盗或许还有其他人了解内情,这个人就是保长郑茂纪。
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保甲法,清顺治年有所改变,十户为一牌设牌长,十牌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保长管理上千户人家,整日与百姓打交道,获取信息比蓝鼎元容易。蓝鼎元叫来郑茂纪质问,郑茂纪起初想蒙混过关,蓝鼎元佯装动刑吓唬他,郑茂纪害怕之下招供,河上抢劫案是姚绍聪带头,伙同王阿协、范阿义等人所为,不过他只认识这三人,其他同伙天黑看不清不认识。
有了郑茂纪的指证,蓝鼎元审问王阿协和范阿义,希望他们认罪。但这两人有姚绍聪撑腰,死不承认。蓝鼎元心生一计,骗他们说姚绍聪己招供,称自己是被逼迫参与,他俩才是主谋。王阿协和范阿义以为被姚绍聪背叛,十分愤怒,当场认罪,还供出其他十几个同伙和作案船只藏匿地点。案子告破,罪犯全部落网,即便姚绍聪有后台,也难逃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