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官场腐败成风,不少官员为谋取私利,蝇营狗苟,无所不用其极。赵崇义却如淤泥中的青莲,清正廉洁,一心只为百姓谋福祉。他忙于政务,常常早出晚归,家中的孩子无人照料。在友人的牵线搭桥下,他续娶了孙氏为妻。孙氏进门后,生下女儿赵灵萱,这个孩子的到来,本应给家庭带来新的生机,却也成了一场灾祸的开端。
孙氏满心满眼都只有自己的女儿,一心盘算着如何让赵灵萱在赵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高的地位。每当赵崇义外出公干,她便露出尖酸刻薄的本性,肆意刁难赵启铭。每月的月钱被她克扣得所剩无几,还总是安排赵启铭去做各种粗重的活计。赵启铭自幼受父亲教导,为人孝顺懂事,他不愿让父亲为家中琐事烦恼,只能默默忍受着孙氏的欺压。孙氏行事极为谨慎,每次刁难赵启铭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从不留下明显的把柄,让人抓不到她的错处。
有一次,赵启铭好不容易盼到了科举考试,这是他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为了这场考试,他日夜苦读,满心期待能考中功名,为父亲争光。可孙氏却心生嫉妒,趁他不备,将他准备考试的书籍统统藏了起来。等到考试那天,赵启铭才发现书籍不见,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最终,他因准备不足,在考场上发挥失常,名落孙山。看着榜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赵启铭满心苦涩,却只能将这一切归咎于自己的命运不济,丝毫没有怀疑到孙氏的阴谋。
命运似乎对这个家庭格外残忍,厄运再次接踵而至。赵崇义在查办一起涉及多位高官的重大贪污案件时,遭到了贪官们的疯狂报复。那些贪官们买通杀手,设下重重陷阱,赵崇义在一次外出途中,不幸遭到暗杀,当场身亡。消息传来,整个汴京为之震惊,百姓们悲痛不己,而孙氏却在暗中窃喜,她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孙氏迫不及待地叫来年仅十二岁的赵启铭,脸上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假惺惺地说道:“铭儿,你父亲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却遭奸人所害,如今尸骨未寒。你是家中的长子,按照规矩,理应去将他的遗体带回,也好让他入土为安呐。”赵启铭自幼身体孱弱,又长期遭受孙氏的欺压,营养不良,身形十分单薄。让他去千里之外的案发地带回父亲的遗体,这无疑是将他往绝路上推。
赵婉如和赵逸飞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连忙跑出来想要替哥哥去。赵婉如满脸焦急,眼眶泛红,恳切地说道:“母亲,哥哥身体不好,让我去吧,我一定能把父亲的遗体平安带回来。”赵逸飞也在一旁用力点头,拉着孙氏的衣角哀求道:“母亲,我也不想让哥哥去冒险,就让我和姐姐一起去吧。”孙氏却一脸不屑,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冷笑道:“女儿家就该在家中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幼子也该专心读书,将来考取功名。这种抛头露面的事,还得靠长子,你们就别多管闲事了。”
赵启铭无奈之下,只能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和恐惧,收拾行囊,踏上了这充满艰辛的旅程。他一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有时候,他在荒郊野外迷了路,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地度过一夜;有时候,他身无分文,只能靠乞讨来换取一点食物和水。但他心中始终怀着对父亲的思念和敬意,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朝着目的地前行。
赵启铭走后,孙氏便开始实施自己的下一步计划。她西处打听,将赵婉如许配给了一个品行恶劣的浪荡公子。这个公子整日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名声极差。赵婉如得知此事后,惊恐万分,坚决不从。她哭着跪在孙氏面前,苦苦哀求道:“母亲,求您不要把我嫁给那个人,他不是什么好人,女儿不想跳入火坑啊。”孙氏却不为所动,冷冷地说道:“这门亲事己经定下了,由不得你不同意。你嫁过去之后,好好伺候夫家,也能为赵家带来一些好处。”赵婉如不肯屈服,孙氏便恼羞成怒,对她拳脚相加,将她打得遍体鳞伤。赵婉如只能躲在房间里,暗自哭泣,心中充满了绝望。
一年之后,赵启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背着父亲的遗体回到了家中。街坊邻居们听闻此事,纷纷赶来,对他的孝心赞不绝口。“这孩子真是孝顺啊,历经这么多磨难,终于把父亲的遗体带回来了。”“是啊,真是个好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大家的称赞声传入孙氏耳中,却让她嫉恨不己。她看着赵启铭,眼中闪过一丝阴毒的光芒,心中又开始盘算着新的阴谋。
当天晚上,赵启铭与赵婉如在房间里相聚,两人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又讲述着这一年来各自的经历,不禁泪流满面。赵启铭详细地诉说着自己一路上的艰辛,如何在荒野中迷路,如何在饥饿中挣扎,如何与恶狼搏斗……赵婉如听得心疼不己,泪水止不住地流。就在这时,孙氏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羹汤走了进来,脸上堆满了虚假的笑容,说道:“铭儿,你一路辛苦了,快喝碗羹汤,暖暖身子吧。”赵启铭没有多想,接过羹汤便喝了下去。可没过多久,他便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随后便失去了意识。自那之后,赵启铭便神秘失踪,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没有人见过他的身影。
从那以后,邻居王伯时常在夜晚看到孙家的仆人鬼鬼祟祟地从后院进出,手里还提着一些包裹。那些包裹看起来沉甸甸的,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东西。王伯心中觉得十分蹊跷,但又不敢多问。隔壁的刘婶家的猫也总是对着赵家的一口枯井叫个不停,仿佛井里有什么东西吸引着它。刘婶每次想把猫赶走,可猫总是很快又跑了回来,继续对着枯井叫唤,这让刘婶也感到十分奇怪。
没过多久,孙氏勾结自己的弟弟孙福,做出了更加丧心病狂的事情。他们来到开封府,状告赵婉如与人私通,败坏家风。为了让这场诬告看起来更加真实,孙氏拿出了几封所谓的信件,说是赵婉如与奸夫往来的证据。这些信件上的字迹与赵婉如的颇为相似,但仔细看却能发现笔法稚嫩,显然是伪造的。他们还买通了家丁刘二,让他出庭作证,称亲眼看到有陌生男子出入赵婉如的闺房。
负责审理此案的开封府推官钱穆,本就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平日里只知道贪图享乐,收受贿赂。他看到这些所谓的“证据”,再加上赵婉如长相秀丽,便认定她有罪。在公堂上,他不问青红皂白,便对赵婉如大声呵斥道:“你这不知廉耻的女子,做出这等伤风败俗之事,还不快快从实招来!”赵婉如心中充满了冤屈,但她想到年幼的弟弟赵逸飞无人照顾,若是说出真相,孙氏入狱,弟弟便无人照拂,孤苦伶仃,于是她选择了沉默不语。
钱穆见赵婉如不肯认罪,顿时恼羞成怒,下令对她施以重刑。衙役们如狼似虎地冲上前,将赵婉如按在地上,用皮鞭狠狠地抽打她。赵婉如的身上很快便皮开肉绽,鲜血染红了衣衫。她疼得昏死过去,可钱穆却不肯罢休,命人用冷水将她泼醒,继续审问。在钱穆的威逼之下,赵婉如最终在昏迷中被按了手印,被判秋后问斩。
就在赵婉如被关押期间,朝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神宗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大力推行王安石变法。变法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触动了许多保守派官员的利益。朝堂之上,新旧两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日益尖锐。保守派大臣们联合起来,纷纷上书反对变法,他们言辞激烈,态度坚决,试图阻止变法的实施。而支持变法的大臣们则据理力争,与保守派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辩论。一时间,朝廷之上硝烟弥漫,局势变得异常紧张。
为了整顿官场风气,安抚民心,宋神宗下令彻查各类冤假错案,尤其是开封府的案件。刑部经过深思熟虑,选派了年轻有为的推官郑辰负责复查工作。郑辰为人正首,思维缜密,在官场中素有美誉。他对待案件一丝不苟,总是能从细微之处发现破绽,凭借着出色的断案能力,破获了许多疑难案件,深受百姓的信赖和尊敬。
郑辰接到任务后,立即深入狱中,仔细查阅每一份卷宗。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当他看到赵婉如的卷宗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虑。他发现这份卷宗中的证据漏洞百出,疑点重重。那些所谓的信件,字迹虽然与赵婉如相似,但笔法却十分稚嫩,不像是出自一个成年人之手;而家丁刘二的证词也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郑辰凭借着丰富的断案经验,首觉告诉他,这起案件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狱中的老狱卒十分同情赵婉如的遭遇,他在狱中多年,见过太多的冤屈和不公。当他得知郑辰的来意后,便主动将郑辰的情况告知赵婉如,并鼓励她说出实情。他语重心长地对赵婉如说:“姑娘,这位郑推官是个正首的人,他一定会为你主持公道的。你要是有什么冤屈,就放心地说出来吧。”赵婉如听了老狱卒的话,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她思量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写下了申诉状,详细地诉说了孙氏的种种恶行,包括毒害赵启铭的真相。
郑辰拿到申诉状后,立刻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他先是对卷宗中的证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鉴定,发现那些信件果然是伪造的。他又找来家丁刘二,对他进行了反复的询问。刘二在郑辰的威严之下,心中十分紧张,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破绽百出。郑辰注意到,刘二所说的看到陌生男子出入的窗户,外面有一个很高的围墙,常人难以攀爬。而且案发当晚下着大雨,院子里泥泞不堪,但所谓奸夫留下的脚印却十分清晰,毫无拖沓的痕迹,明显不符合常理。郑辰心中更加笃定,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冤案。
然而,郑辰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钱穆作为他的上级,担心自己判错案被问责,便处处为难他。他不仅在工作上对郑辰百般阻挠,还派了自己的心腹师爷李全协助调查,实则是想监视郑辰的一举一动。每当郑辰提出一些关键的问题或线索时,李全总是会跳出来,试图混淆视听,干扰郑辰的判断。但郑辰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继续深入调查。
郑辰一边派人去调查信件的真正来源,一边前往赵家实地勘察。在赵家,他仔细地查看了案发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询问了证人刘二,刘二紧张得脸色苍白,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郑辰又从邻居们的口中得知了一些关键线索,比如王伯看到的仆人深夜进出,刘婶家猫对着枯井的异常反应。他表面上在院子里踱步观察,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暗中留意着孙氏和孙福的表情变化。当他提到枯井时,孙氏和孙福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和恐惧。郑辰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个细节,他觉得枯井一定是案件的关键所在。
经过几天的艰苦调查,郑辰终于掌握了足够的证据。第二天,他升堂审理此案。公堂上,气氛严肃而紧张,众人都屏气敛息,等待着最终的审判结果。郑辰先是宣布赵婉如无罪释放,然后怒目而视,下令将孙氏和孙福带上堂来。孙氏和孙福还想狡辩,试图为自己开脱罪责。郑辰猛地一拍惊堂木,厉声喝道:“证据确凿,你们还敢抵赖!信件字迹经鉴定乃是伪造,所谓的脚印也漏洞百出。更重要的是,”郑辰停顿了一下,目光如炬地盯着孙氏和孙福,“我们在那口枯井中找到了赵启铭的衣物和部分尸骨!”
孙氏和孙福听到这话,顿时瘫倒在地,脸色变得惨白如纸。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郑辰竟然真的找到了关键证据。在铁证面前,他们再也无法抵赖,只能老老实实地交代了犯罪事实。原来,孙氏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在赵家独大,先是设计害死了赵启铭,将他的尸体抛入枯井,又伪造证据陷害赵婉如。她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却没想到最终还是逃不过正义的审判。
真相大白后,孙氏和孙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们被判处死刑,押赴刑场,接受法律的制裁。郑辰还特意送来一百两银子,帮助赵婉如和赵逸飞渡过难关。赵婉如走出衙门,看到了在门口等候的弟弟赵逸飞。两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泪水,随后紧紧地相拥在一起。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和痛苦,他们终于迎来了新生,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