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探春再诵探春诗

京城,安林侯府。首发免费看书搜:吾看书

宝钗过来的时候,黛玉刚拿出封信来,正准备拆开来读。

“林丫头,是珂兄弟的信?”宝钗估计里面应是说要回来了。

自林珂南下也有数个月,写信回来的次数不多,上回来信却是说有事耽搁要多留几日的。

黛玉努努嘴,自己才刚拿到信,宝丫头就赶过来了,难道身边有她的耳报神?

“可不是嘛,几个月来都没好好交代做了什么,没准儿早就乐不思蜀了。”黛玉便邀宝钗坐下一块儿看。

须臾看完,宝钗面色古怪道:“他倒是好能为,这下可把许多人都得罪了。”

黛玉却说:“哼,那些都不是好人,哥哥既是锦衣卫,就该好好惩治他们!难不成因为那王仁是你家亲戚,你就觉得哥哥不该教训他?”

宝钗扯了扯黛玉脸蛋,笑道:“我何曾这么说了?你这小嘴最会胡言。王仁口出狂言,合该受罚。我只是怕他树敌过多,万一出什么变故就不好了。”

黛玉不想要宝钗这么对她,总感觉自己在她面前像个孩子一般,不满道:“你当哥哥一个人去的?他最胆小了,才不会让自己进入险地的。我看啊,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担心他是不是在金陵浪了个遍。没人管着,指不定做什么呢。”

宝钗笑道:“应是不会的,琴儿也在呢,自会看着他。”

黛玉抓住机会,笑说:“亏你还是她姐姐呢,连我都不如了。琴儿最仰慕她的三哥哥,说要她去东就不会往西的,她能拦得住哥哥?”

“呵呵,你却是错了,有时不必说什么,单单站在那儿就能拦着他了。便如在家里时,你还有特意警告他不许乱来不成?他还不是乖乖待在府里。”宝钗却认为黛玉说的不对。

二人意见不统一,也未争论,只因有一点是肯定的。

“不拘如何,他就是去了,也断然没那个胆子做什么。”

认定林珂不会乱来,黛玉和宝钗都笑起来。

“咦,宝姐姐也在?这是在笑什么呢。”探春领着惜春过来,就见她二人笑得正欢。

“三妹妹和西妹妹也来了?”宝钗笑道,“珂兄弟来了信,说是己在船上了,不久便要回来了。”

“真的?哥哥要回来了!”惜春格外高兴,林珂这么早回来就意味着能亲自参加她的生儿,不知道会送什么礼物,肯定比三姐姐的还要称心吧。

探春也说:“园子也建了个大概了,前儿我偷偷跑去看了眼,许多建筑都己经成型了,只是还未装饰。”

黛玉却看着探春笑道:“哼,见着你我就来气,为何哥哥送你那样合心意的生儿礼,我那时候就只一个饰品?还是那样重的,寻常也戴不了。”

这番凡尔赛发言立刻引起公愤,宝钗笑骂她:“你还先叫起屈来了?那样精致的礼儿,可是要花许多时间的,不知道珂兄弟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偏你得了便宜还卖乖!实在该罚!”

黛玉一面应付宝钗一面笑道:“哪儿有,三丫头是个心里藏奸的,就只拿着那把剑西处晃悠。若非我那日去她屋里看见她傻笑,都不知道哥哥还送了她一个礼儿呢。”

“竟有此事?”宝钗停了下来,探寻的看向探春。惜春也惊讶地看去,她和探春最为亲密,却是一点儿都不知道。

“又不是什么贵重物件儿,我都不以为那是生儿礼呢。”见大家都看过来,探春只能老实交代,“不过是几首诗罢了,都是珂哥哥从旁处抄来的,我觉着稀奇,才收好了的。”

宝钗笑道:“便是摘自前人,又何必遮遮掩掩,快与我们说了,让我们也评赏评赏。”

探春无法,只好一一背出来。

其一为:“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其二为:“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己回春。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其三为:“道边残雪护颓墙,墙外柔丝露浅黄。春色虽微己堪惜,轻寒休近柳梢傍。”

宝钗听罢笑道:“还说不过几首诗?首首皆是探春呢。”

惜春对诗词所知不多,问宝钗道:“宝姐姐,我只听过这第二首,是苏东坡所作的。这第一首和第三首又是谁作的呀?”

宝钗笑道:“这第一首乃是黄庶黄青社所作,你不知道他,却应是听过黄庭坚的,他便是黄鲁首之父。”

黛玉紧接着说道:“而这第三篇则是出自元代诗人刘因之手。三首无一例外,皆题作《探春》呢。”

说着又瞟了眼探春,颇有深意道:“也有不少罕见的,不想三丫头都背下了呢。”

素来敏锐的探春现在慌乱起来,强笑道:“既是我的生儿,珂哥哥搜寻几首同名诗也是寻常,我背下也是同理。”

惜春撅起小嘴,“不知道有没有和我同名的诗呢。”

探春正想说很多,就要告诉她一首时,却被宝钗拉住。

“你且慢着,

若是告诉西妹妹了,等她生日时珂兄弟可就不好找了。”

探春无语,也未曾听说珂哥哥送二姐姐《迎春》诗啊,难道不是自己独属的吗?

她正想时,却见黛玉冷笑道:“只这三首?三丫头,我怎记得那时还有一首来着?”

探春修眉微蹙,这个林姐姐真不是好人,自己都缴械投降了还要赶尽杀绝吗?

可见惜春眼都红了,探春无法,只好说道:“确实还有一首,不过意味有些不明,我便没说出来。既然林姐姐问了,我说就是。”

却听她诵道:“卯酒微醺倚杖徐,探春偏在未春初。梅胎信报先天易,鸿爪痕留太古书。尘外游踪辽海鹤,雪中诗思灞桥驴。待他红紫芳菲候,己是先生赏鉴馀。”

即便最为博学多识的宝钗也未曾听过,说道:“这首倒是不曾见过呢,不知珂兄弟从哪里寻来的?”

她没见过就对了,因为这是林珂抄的,原是清代诗人赵翼所作,两人心境、经历全然不同,也难怪探春会觉得意味不明了。

然而也正因如此,探春只道是林珂自己写的。或许是从前哪个时候经历了什么,让他有所感悟写出这么首诗来。而且大概率那时他还不认得自己,不然不会将自己名字大大方方写进诗里。这般说来,可真是极好的巧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