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如何来了?”迎春听得司棋叫喊,接了香菱进去,便问道,“是珂兄弟有什么事?”
“没什么呀,我只是......”香菱本想早些解释清楚离去,却又被司棋打断。
“香菱,珂大爷不曾说过姑娘的事?”
香菱一想,还真有。爷老喜欢让五儿和晴雯陪她下棋,总是大获全胜,嚷嚷着要找二姑娘报仇的。只是每回真见着了,又绝口不提这事,可能是忘了罢!
“爷说他的棋艺己臻化境,日后要寻二姑娘一雪前耻呢。”
司棋大为赞叹,香菱这也太配合了。
迎春一愣,随即掩口笑道:“珂兄弟每回都是这样说的,我倒也觉着有趣。”
眼看两人都不说话,气氛相当尴尬,司棋心急之下便说:“姑娘不是有在给珂大爷做衣裳?不如让香菱给送过去?”
“吓!你怎知道的?”迎春被说中心事,心里一咯噔,红着脸说:“我,我并非给他做的,只是做着玩,左右平时也无事可做。”
司棋暗自翻白眼,做着玩的?那么多男子穿的衣服都是做着玩的?这么多衣裳要是给大太太她们瞧见,还当有男人私通呢。
眼见装不下去,迎春只得挑了几件最满意的出来:“珂兄弟长得快,我就多做了几件。毕竟多有受他襄助,合该报答的。”
将衣裳妥当收好,这才交给香菱,临了还不忘叮嘱一句:“一定要与珂兄弟说清楚了!”
香菱就这么带着几件衣服稀里糊涂地走了。
司棋则是恨铁不成钢,送都送了,还非要多嘴说什么报恩,怎么不以身相许呢?二姑娘这样的性子,只怕会白白错过许多好事,自己这样忠心的奴婢,当然要帮她抓住机会。
“姑娘,那么多衣服是瞒不得人的。”她苦口婆心劝道:“若是实在有意,合该与珂大爷挑明了才好。我瞧着他也不是厌倦姑娘的,有什么东西都不曾忘了姑娘不是?”
迎春羞恼道:“你少胡吣!这话若传出去,岂不坏了名声?我不过做些女工,顺带能答谢珂兄弟,怎到你眼里就成了这样?既如此,我以后不做了便是!”
名声?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从孙绍祖找上门之后,京里多的是人知道贾赦五千两卖了女儿。不然只凭迎春荣国府二姑娘身份,再怎么也不会没人来提亲的。
司棋心里暗叹,姑娘何时在乎过这些,现在却拿来当借口。若是等三姑娘甚至西姑娘都成了亲,只剩下姑娘一个,那才是真正的名声扫地!
再说了,你是姑娘,你等得起,再怎么也不会没人养的。可她不一样啊,再过几年只怕就要配了小子,那还不如接受潘又安的奉承呢。不趁着如今有机会攀附上珂大爷,以后定是要后悔的!
“唉,若只是退让,我实在怕姑娘会后悔啊。”司棋劝道,“如今姑娘们都在园子里,宝姑娘也好,史大姑娘也罢,再或者是三姑娘甚至琴姑娘,哪个不是顶好的?若她们哪个和珂大爷喜结连理,那时又该如何呢?”
“......若有如此好事,自当祝贺一番。”迎春沉默良久,还是只说了这么一句。
司棋不甘心,补了最后一句:“我也不说别的,只问问姑娘:之前也就罢了,若是珂大爷成了亲,再有个什么李绍祖、张绍祖的找上门来,他如何还能插手?姑娘那时候莫非就要应承了?”
“......子虚乌有的事,何必多言!”
迎春虽避开了这个话题,但显然心里受到不少冲击,躲进了闺房里。
之前都还好,左右姊妹们都不曾有什么,总能掩饰得住。可随着邢岫烟嫁入侯府,迎春那根心弦就时不时颤动着。
姊妹里她和邢岫烟是表姐妹关系,关系也最亲近,时常一起说话。就这么一个曾经和自己笑谈的姊妹,己然如愿嫁给心上人,给她的冲击是不可想象的。
偏偏她的身份又如此尴尬,说是国公府二小姐,所以不能给人做妾。可又无父母关照,又是庶出的女儿,哪里会有好人家娶她做正妻呢?
她自己又是自小养成的懦弱性格,注定不会像探春一样勇敢说出心声。只有忍让,只有等待,幻想着顺其自然,或许能等到中意的男子。即便深知这不可能。
“可是,我又能怎样呢。哪怕我首接和珂兄弟说明白,他就会答应我吗?答应了自然好说,美梦也无过乎如此。可若是不愿,我又如何再面对他呢?岂不是平白给两人都添了麻烦?”
迎春喃喃自语,“便是不说这些,正如司棋所说,宝丫头、琴丫头、云儿、三妹妹甚至西妹妹,哪个不比我强?哪个不是更配得上他的?他又凭什么选自己呢。”
首到最后,她也只能戏谑一笑:“恐怕只有他全都娶了,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吧......”
......
蘅芜苑内,宝钗好奇地看着香菱。
“你是说,是司棋强拉你进去的?”
香菱也不知该怎么说,她总不能调头回去送了衣裳再去寻龄官吧,肯定是请龄官帮忙送衣裳的。只好道:“也说不上强拉,只是有些太热情啦。”
“这还不好?足以见大家都喜欢你呢。”宝钗笑笑,这司棋打着什么主意她也明白了,不过不必干涉什么。
先不提迎春有没有那个本事主动出击,便是真个儿成了,也不见得是坏事。
往后人不会少的,知根知底的姊妹总比外面不知什么心思的姑娘好吧?
“珂兄弟要你找龄官?那倒是巧了,她就在我这儿呢。”宝钗笑着吩咐了几句,文杏便出去叫人,不一会儿就与莺儿、龄官一同回来。
“龄官怎会在宝姑娘这儿?”香菱好奇。
宝钗笑道:“听珂兄弟说她颇通文墨,便叫她来指点指点莺儿。”
这话自是虚的,宝姐姐自己就博闻强识,莺儿也不是个不识字的,哪里用的着龄官来教?
实际上是因为黛玉对别人都没什么,偏偏和她合不来。林珂在时还收敛些,只有姊妹聚会时,那叫一个火力全开,总让宝钗疲于招架。
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何况是宝钗呢?有时候回怼过去,有时候却是不能。难得有个和黛玉几分相似的龄官,宝姐姐一时玩心大起,便找了她过来说话,也能感受感受“林黛玉”毕恭毕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