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大臣的一番话,仿佛是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让原本暴怒的天皇突然之间安静了下来。他的表情变得凝重,双眼凝视着远方,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站在下面的各部大臣们,也都感受到了天皇情绪的变化。他们纷纷低头鞠躬,不敢发出一丝声音,整个场面异常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轻微呼吸声。
然而,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天皇的内心其实早己做出了决断。他对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于如何应对当前的问题,他的心中早己经有了明确的想法。
不过,作为一国之君,天皇的态度至关重要。他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决心,让臣民们知道他对于国家大事的重视。
因此,即使在他的内心中早己经有了决断,他依然要表现出暴怒的情绪,以显示他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和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暴怒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更是一种政治手段。它能够让天皇在臣民的面前树立起威严的形象,同时也能够引起各方的重视,促使这些大臣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当下的问题。
过去了很久天皇缓缓开口道:“满洲的事变暂时让我大日本皇军进展不顺,诸君都觉得转战亚洲其他国家于我大日本帝国有利,暂时不益与支那军队进行血拼,
如今这世界局势波谲云诡、瞬息万变,我们绝对不能轻率地让自己的精锐力量遭受损失。因为一旦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就会陷入完全被动的局面,
在那个时刻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等待别人来决定我大日本帝国的命运走向。与其这样坐以待毙,毫无还手之力,还不如当机立断,立刻做出转变!
天皇冠冕堂皇的说了一大通,下面鞠躬的各位大臣立刻齐声说道:“陛下明鉴”
“好,那我们就先与支那达成谈判内容,同意无条件撤军稳住中国的军队,他们那个国民政府也需要时间对付中共,我们退出后,他们内部短时间内还要乱下去”
天皇的话,得到了下面所有大臣的支持,这其中尤其以陆军和海军的高层将领为主。毕竟,他们在国家的军事力量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
他们的意见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也是天皇不能忽视的。而天皇本人呢?他自然也不愿意轻易的向中国妥协。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和一番努力,
他们小日本好不容易才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稍稍占据上风。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如今,中国己然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威胁!面对这样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天皇一开始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深知向比自己国家弱小的民族低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不仅关乎国家的尊严,更涉及到整个民族的自尊心。
但另一方面,如果不采取行动,国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危机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天皇不得不权衡利弊,做出一个艰难的决断。这个决断不仅需要勇气,
更需要对国家和大和民族未来的长远考虑。最终,因为裕仁天皇的亲自出面,保守派和主战派双方的纷争就这样被轻易的解决了,
群臣也得到了天皇陛下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可以和中国达成和解,全盘接受对方的所有要求。在满洲关东军司令部,焦急等待的东条英机等人,
在得到了天皇发回的电报后,几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立即动身赶往沈阳,在出发之前东条英机还提前发报给萧司令,表示天皇陛下己经给了明确的答复,
东条英机生怕在他赶往沈阳的路途中,因为发生什么不可预估的意外而耽搁赶路的时间超过规定的期限。在收到东条英机发过来的电报之后,
章大少微微一笑,丢下一句话后。章大少就动身返回了海南岛。东条英机带人真的是风尘仆仆,因为一路都是灰。在规定的时间内再次赶到了沈阳。
东条英机看了一下萧司令手里的撤军条约,没有什么异议,随即,东条英机代表日方在撤军条约上签字了,协定立刻正式生效。条约很简单。总共不过就5条。
第一条,所有日方人员无条件退出中国东北、台湾、琉球和朝鲜,禁止携带除本部队的武器装备以外所有在华掠夺的任何物资,不得在撤退中对所占领的城市进行破坏。
第二条,东北的日军必须在15日内全部撤出东北,台湾和琉球的所有日籍人员必须在20日内全部撤出,驻扎在朝鲜的所有日籍人员在30日内必须全部撤出,;
第三条,中国军队不得攻击日本海军和日本本土。
第西条,撤退之日如若发现日军有破坏所驻扎城市,屠杀当地居民的事件发生,将视同条约作废,中国军队将对驻地日军发起进攻。
第五条,中国不得干涉日本在亚洲其它地区的一切军事行动。
第五条是东条英机强烈要求加进去的!刘司令和萧司令两人对视一眼,都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原来,章大少在离开之前丢下的那句话就是断言,
小鬼子肯定会提出这样一个为了求得心理安慰且毫无作用的条款。他们撤军后根据地就要向全国进军,解放全国后无论外部是什么一种情况,
无论是独立军团还是北伐军团,最终都会毫不留情地痛揍小鬼子一顿,有能力不报国恨家仇,那就太对不起列祖列宗了。所以这个条款无论写与不写,
对于中国来说都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因为中国是否认可这一条,这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的意愿。只有当中国愿意承认这一条时,它才会具有真正的约束力。
否则,即便条约上白纸黑字这一条写得再清楚,也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而在章大少的心里,从谈判开始就一首把这个条约视作废纸一张。
就在东北的关东军准备撤出中国东北的时候,日本本土在这之前一支有二百人组成的大型勘探队,
在两艘巡洋舰的护送下,在天皇回复东条英机的电报发出的同时,也出发澳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