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秋秋糖大文豪是我 作品

第341章分析利弊

入侵俄国的法国60万大军的补给,那时主要是依赖马车运输,不像现在还有汽车。但是,俄国的道路的条件恶劣,致使法军的粮草难以维持。

而法军从但泽储备的粮草仅够40万法军消耗50天,并且运输的效率非常的低下。同时法军士兵的御寒装备根本就不适应俄国的极端天气,

而法军又遭遇了零下30c的低温,法军不包括冻伤的士兵,仅仅被冻死的士兵大概就超过了1万多人。所以这是最需要关注的两点。除了以上主要的两点,

我们还要关注苏联的工业和军事能力?,苏联是一个工业国,拥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即使苏联在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但因其有完善的工业基础,

这就使苏联有能够迅速恢复的制造能力,这样就使苏联有了继续组织军队进行反扑的实力。所以,在进攻苏联的同时一定要完全摧毁苏联的工业基础,

即使不能做到全部摧毁,也至少要摧毁大部分,这就会使苏联不能长久持续的抵抗,甚至有扭转战局?的能力。

其三,苏联的地理优势?,苏联拥有众多有利于防守的地理特征,比如说列宁格勒等重要城市。在围攻这些城市时肯定会遇到困难,补给线被拉长一定会导致补给困难?。

其西?,就是切忌两线作战,我想英法两国对于贵国合并波兰并未反对,如果我想的没错,他们现在应该还在积极的配合你们,希望你们千万不要放弃进攻苏联的想法。

但如果德国与英国和苏联同时开战,一旦遭到任何一方顽强抵抗却不能速战速决,那必将会给德国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注定会资源分散,

而对于德国全机械化的坦克军团的“闪电战”来说,贵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弊端必定会成为未来战争最大的掣肘,进而导致德国两面作战都将陷入困境?。

如果德军全力拿下资源丰富的苏联,而且,在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之前,我一定会派一支部队奇袭苏联位于阿塞拜疆外高加索地区最大的巴库油田?。

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苏联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破坏巴库油区的设施。一旦控制这里那么德军就会可以利用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足够支撑战争的消耗,如果可以的话,

我会选择伞降落特种部队奇袭巴库油田,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拿下巴库油田。为了防止苏军反扑,然后伞兵跟上,同时配合地面机械化部队快速突击。

因此,突袭巴库油田的部队一定要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可是只要枪声一响敌人就会知道了”邓尼茨元帅说道。

“邓尼茨元帅我可是知道你们不是有消音器吗?特种部队可以全部使用带有消音器的武器,尤其在油田的外围一定要布置好狙击手,这个是特种作战的介绍送给您”

接过章大少递过来《特种作战手册》此刻邓尼茨元帅几人再次被神奇的吴先生震惊到了,这个落后的东方龙现在有这么先进的军事思想了吗?

看着这个小小的手册众人再次出乎了德国代表团所有人的意料。要知道特种部队最早源于德国。但是,这个曾经连枪支都不能做到人手一支的部队,

怎么会这么先进的特种作战思想和特种作战战术?特种部队是在1936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成立勃兰登堡特种部队,

该部队的士兵人均至少会说一种以上的外语,并熟知所在国的情况,在二战爆发后,该部队成员潜入敌对国家中实施广泛的破坏行动,战果显赫,

世界上特种作战部队的主要作战模式才因此而确立。可是现在二次大战还没有正式全面爆发。这个吴先生是怎么会有比他们更先进的特种作战思想的?

在德国代表们惊讶的目光中,章大少笑着继续说道:“我这还有一个免费的好消息要告诉邓尼茨元帅,我想你们的元首如果知道这个好消息一定会很感兴趣!”

“哦?是什么样的好消息?那更要谢谢吴先生了!”邓尼茨元帅收回惊讶的表情,笑着说道。

“巴库油田现在探明的储量为2350万吨?,但是,在那里还有一个储量达2.2亿吨石油的大油田还未开发”

“这......?这是真的?”邓尼茨元帅下意识问道,

因为德国本土石油资源匮乏,而苏联的巴库油田占其产量的70%,占领苏联可解决德国战争机器的能源危机。这也是德国要进攻苏联的原因之一。

“嗯,”章大少笑着点点头。

章大少接着说道:“最后?我们再说说苏联内部的政治环境和军事动员能力?,苏联现在国内一首处在高压的统治环境,虽然他们内部经历了数次大清洗,

但是,他们军队的动员能力和战斗力仍然存在。在苏联的大清洗中有很多人是被冤枉的,而且,因为大清洗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有怨气的人群,

在他们国内是很强大的一股力量,只是这些人群一首在被压制着。德军在进攻苏联的同时,你们完全可以派出大量的人员进入苏联境内提前接触这些人,

充分利用苏联内部这个政治不稳定的因素来削弱他们国内的军事力量?。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苏联的一位名人说过的话“堡垒往往是最先从内部攻破”

“哦!对了,元帅阁下,我想如果你们要是有进攻苏联的打算,我觉得还是先占领巴库油田,然后再进攻苏联”章大少装作好像突然想起来这个问题,开口说道。

“为什么?”邓尼茨元帅很认真的问道。

“很简单,如果贵国不首先拿下油田,我一旦抵挡不住德军的进攻肯定要撤退,在走之前我不仅要下令填埋所有的油井,而且还要撤走一切采油设备,

搬不走的要么掩埋、要么就首接炸毁,命令的宗旨就是一条“不给敌人留下一滴油”必须破坏油田的一切设施。因为苏联要维持战争的石油86.5%都在巴库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