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下德国所做的各种战前准备远远要比以往更加的完备,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德军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准备执行他们己经不断修改过多次的“巴巴罗萨计划”。
这一次德军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的军队,148个师陆军没有一次全部出动,这些包含19个装甲师和13个摩托化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装备有3600辆坦克
(其中大部分都是三号和西号坦克),火炮1.1万门,运输车60万辆,德军这次也没有和上一次一样搜刮全欧洲的运输车辆凑够部队的需要,
而是花费了大量黄金在根据地购买了大量比较先进的解放牌载重卡车。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德军利用波苏边境的机场,聚集了一万人的伞兵部队。
这一万名伞兵在机场等待着特种部队的电报,将在德国特种部队彻底消灭守卫巴库油田的苏联守军之前,提前二十分钟赶到巴库油田上空等待伞降。
此刻,一千人的特种部队早己经率先利用各种地面的运输工具,分期分批的秘密潜入位于高加索地区的巴库油田地区。因为提前做足了准备,
特种部队进入苏联境内都成功的躲过了有苏军驻扎的地方。苏军毫无察觉。潜伏在巴库油田周围的德军特种部队时间一到,对预先演练多次的巴库油田发起了攻击。
攻击行动出奇的顺利,苏联方面根本就没有想到德军会首先攻击巴库油田,两个多小时特种部队便占领了巴库油田,整个油田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破坏,
提前二十分钟到达巴库油田上空的空降部队陆续开始伞降,部队开始修建阵地,开挖战壕,巩固阵地防止苏军的反扑。德军统帅部很快就收到了特种部队发回的捷报。
希特勒拿着特种部队成功占领巴库油田的电报高兴的挥舞着拳头,大声地说道:“太好了,立刻下令空军对苏联境内的兵工厂进行空袭”
早己经等待在机场的300多架波音B-29“超级空中堡垒”大型轰炸机陆续起飞,当然现在这些飞机都是德国用黄金从根据地兵工厂购买回来的,名字叫“解放一号”
波音B-29“超级空中堡垒”要比ju87“斯图卡”和ju88大太多了,轰炸效果自然远远要比德国这两款轰炸机好太多。
原本历史上德国在前线的陆军编制为三个集团军群,其中北方集团军群总兵力在70万人左右,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125万人,南方集团军群总兵力101万人,
三方加起来实际上的军队人数只是达到了330万人。加上德国15–20万人的空军,作战飞机2770架,并不是德国鼓吹的500多万军队。
德国在开战之初表现的非常夸张,第一天德国空军还同时空袭了苏联西部的26个机场摧毁了1200架飞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苏联损失的飞机数量飙升至7560余架?。
此时苏联位于伊热夫斯克市的伊热夫斯克兵工厂遭到了德国空军毁灭性的轰炸,这是苏俄最古老的军工企业之一,成立于1760年。在二战期间,
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是苏军武器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生产了约1.3亿支步枪和卡宾枪,包括著名的莫辛-纳甘步枪和Ak-47突击步枪?。
位于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也没有逃脱被轰炸的命运,该厂在二战期间转产军工,生产了大量t-34型坦克和stz-5型履带式火炮牵引车。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该厂的生产活动几乎未间断,为苏军提供了重要的战斗力支持?。位于萨马拉州的萨马拉市,也是苏联二战期间的工业重镇。在二战时期成为苏联的“战时首都”,
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机器制造企业迁入,极大地增强了该市的工业能力。战后,萨马拉市的石油、航天、汽车等多个工业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最后一个遭到猛烈轰炸的就是乌拉尔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集中了苏联70%的坦克产能。该地区的企业如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在二战期间生产了大量坦克,
是苏联军事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这些兵工重镇不仅为苏军生产了大量的武器和装备,还在战争中极大地支持了苏联的军事行动和战争胜利,但是此刻都被摧毁殆尽。
就在苏军晕头转向的时候来不及喘息的时候,德国空军的第三波攻击来了,几千架飞机立刻在苏联西部地区所有的军事设施开始疯狂的轰炸,
还是和上一次一样,这时苏联人才知道德国军队来了,大胡子还是后知后觉的确认了他们被德国入侵了。但此刻什么都晚了,他们的兵工厂来不及搬迁尽数被摧毁,
空军就损失了一千多架飞机,大量的基础设施被炸毁、各地部队的通信中断,首都己经与前线的很多部队都失去了联系,根本就不知道前线的战况究竟糜烂到什么程度?
而大胡子还不知道最严重的就是他们苏军的“血液大动脉”己经几乎完好无缺的落入了德国人的手里。
德军的进攻节奏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攻击的速度远比那一世的“巴巴罗萨”进展的还要快,而且攻击后的效果,对苏联所造成的
破坏也远比那一世严重的多。
很快大胡子就得到了几大兵工基地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巴库油田也被德军占领的确切情报,大胡子一屁股跌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
他突然间如梦初醒般,深刻地认识到了当前战局的严峻程度,这是一次极其严重的战略误判!原本以为局势还在掌控之中,但是现在看来,
实际情况远要比他想象糟糕的多。而与此同时,根据地那边的兵工厂正在加班加点高速的生产,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大量的军用物资和各种武器装备,
兵工厂的同志们都热情的工作着,他们知道苏联大鼻子很快就要再次来人了。不过这次苏联大鼻子的来访和上次不同,这次是来消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