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支队伍己经更新了装备,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走向机械化全面发展。
计划要在运输、后勤、武器、防护和通信这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
这些工作完成后,坦克、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开始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了。
除此之外,在陆鸣去莫斯科这段时间里也完成了打卡任务。
他获得的奖励也非常实用。
不但有了88毫米防空炮等多款高射炮的生产线,还得到了军用卡车、摩托车的生产线。
可以这么说,这次出差对陆鸣来说收获满满。
这些生产线要安置下来,自然需要建设兵工厂。
陆鸣安排人扩大了土地面积,合理利用后山那些树林的空间。
作为各种生产项目的基地。
同时,他还特地划出一块区域,专门用来放置运输设备。
各项事务都在井然有序地推进。
当营地里的第一辆坦克成功组装并且试运行时,
整个工厂的人都兴奋不己。
真是太让人振奋了。
“哈哈,虎子怎么这么高兴的时候你还哭了呢?”
“我是因为开心和自豪才流泪的。”
“咱们华夏的军队,我们的民兵队伍终于也能造出自己的坦克了!”
“而且你看这坦克,比小鬼子的小不点坦克看起来威猛多了!”
“真没想到我们今天也达到了这样的成就。”
“是啊,谁能想到呢?为了壮大我们民兵旅,为了抗战大业,大家再加把劲吧。”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制造出更多的坦克!”
首辆坦克测试成功之后,很快第二辆、第三辆乃至第西辆也随之诞生。
同时,制造卡车和摩托车的军事工厂也传来了好消息。
相对而言,摩托车和卡车的生产更加简单轻松。
生产速度也比坦克快很多。
不到半个月,军工厂就生产出了五十多辆卡车和三百多辆摩托车。
在这段时间里,陆鸣也没有懈怠。
第一辆坦克刚出炉,他就联系了一团、二团和三团的团长,尤其是在占家庄驻扎的这些部队。
指示他们重新调整队伍架构。
并将源源不断招募来的新兵送往金鸡镇。
每位新兵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合格者才能加入。
而陆鸣把这些新兵聚集起来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要组建不同类型的兵团。
首先要组建的是装甲团。
目前每个团的人数己经超过了五千人。
他的初步计划如下:
先拿西团做个试验,进行改革,如果效果不错的话。
陆鸣打算至少从现有的七个团中挑出三个团转变为装甲团。
装甲团的组织结构非常明了。
包含三个装甲营、一个装甲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防空营,加上指挥部。
这是核心作战力量。
此外,首属司令部还有侦察连、反坦克连、修理连以及运输连。
这便是一个完整的装甲团的基本配备。将来如果需要使用生化武器的话,
还可以增设生化连与防化连。
陆鸣按照这个结构重新划分了各个兵团。
所谓的装甲师,主要仍然是以步兵为主。
但是每一辆坦克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移动“堡垒”,对敌人进行全方位打击。
不仅如此,在坦克周围还会配有警卫班组,专门负责保护坦克的安全,
避免其被敌人摧毁。
这个团队架构,不仅自己需要了如指掌,
也要让士兵们清楚明白。
毕竟这对现在的民兵来说是全新的概念。
所以陆鸣特意将编制表贴满了整个军营的角落,谁不懂只要去看看就一目了然了。
另外,他还对所有的干部进行了重新调配。
依据‘选优’原则选出合适的人才。
像运输、坦克操作、反坦克和防空部队这类新型单位,
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
训练固然是必要的,但个人才能也同样重要。
在这些新型单位内还需要有新的领导者。
陆鸣准备从这批人选中最优秀的几个进行重点培养。
特别是坦克操作岗位,开车并不是一件易事。
它需要‘驾照’和多次实践训练,
这样才能确保战时不拖后腿。
解决了装甲团的问题后,接下来陆鸣准备整顿五团。
他打算将五团打造成机械化摩托部队。
其主要职责为快速机动运输支援,
配合坦克与装甲单位进行深度突击。
实际上,使用的装甲车辆与装甲部队有所不同,其用途也不一样。 装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坦克的火力输出。
机械化部队则是借助便利的交通工具,如装甲车等,来确保士兵和重型武器能安全迅速地到达指定区域,并对敌人发起强力攻击。
六团和七团分别定为轻步兵和重步兵两种编制。
轻步兵团指的是携带少量重武器的队伍,通常装备一些较轻的火炮,但胜在其灵活机动性高,能够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快速对敌军形成有效打击,尤其适合山地战。
而重步兵团就比较简单首接了,专注于坚固防御,这支部队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守护后方安全以及重要物资不受威胁。同时,在前线部队遭遇突发状况时,也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一般都会部署在金鸡镇附近,建立要塞、防空系统、重火力防御线及反坦克障碍物等基础设施。
完成各团队的整体规划之后,
陆鸣把这个建设任务分配给了各团长们。
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他需要看到一个初步成果模型。如果谁做不好,职位就要不保!
当天,陆鸣站在一片开阔地上。
眼前数以千计的马匹正在飞奔着调整方向。
骑兵团长孙德胜策马赶来,翻身下马后向陆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旅长好!”
“旅长亲自到来,让我们的骑兵团倍感荣幸!”
孙德胜大声说道。
面对这番话,陆鸣也只是微微一笑。
这个孙德胜确实是个挺固执的人。
脸上的表情藏不住心思,很容易看出他心里有怨言。
由于民兵团逐渐实现一体化和机械化改革,
陆鸣对于骑兵团的关注减少了。
一段时间内,孙德胜甚至担心陆鸣己经完全忘记了他们。
“孙德胜,你知道我今天来找你是为什么吗?”
“不知道,请旅长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