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工资

“老盛,这个供销社15的利润是跑不掉的,我们毕竟还要靠各个供销社帮我们铺货!除非我们把供销社抛开。”

“李明,别看我在供销社干了一辈子,可你刚才那么一说,我还真想把供销社给扔了,自己开个店!你看现在个体小商店越来越多了!”

“老盛,我理解你的心情,可目前来说,我觉得供销社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销售渠道。

特别是我们在下个季度进军其他地区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各地供销系统之间的关系,迅速的去铺货,这不比我们自己去找渠道要强一些么?”

朱书记也是赞同李明的观点:“盛主任,你也是在体制内待了一辈子的,这里面的一些事情,你也不会不明白吧?”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这15就当是日后的渠道费了。”

“对咯,别的地区如果看到我们这里的供销社卖薯片这么赚钱,肯定不会拒绝的。”

“行,那我们商议一下每个月开多少钱的工资比较合适。朱书记您有什么建议么?”

朱书记拿出笔在纸上算了算,然后把结果呈现在他们眼前。

“你们不比农村里的人,各项开销也很大,目前国家规定的起征点是800元,起征基数是200元,也就是说如果收入达到800,超出部分每超过起征基数的3倍,征收5的个税,最高45封顶。”

李明想了想,也就是说800是底线,每超过600块扣5,如果他一个月拿2000块的工资,也就扣200块钱而已。

“朱书记,我就按2000块钱的工资发把,一点税不交也不像话,反正扣完我还能有1800。”

“朱书记,我也跟李明一样吧,至于供销社的15,那就麻烦您到时候安排一下支票或者本票,我送到供销社去。”

朱书记一一记录下来,然后问道:“供销社的10万交上去后,还有57万多,你们怎么分呢?平分么?”

“朱书记,李明是大功臣,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们,我们也按照六四的比例分。他六我四!嗯?李明,你不要拒绝了,就这么定了。”

盛主任抢在李明开口前,非常坚决的定下这个比例。

“朱书记,咱们的原材料采购不是熊欢负责的么?我想把自己的一成给他,也按照2000块钱的工资来发吧。”

盛主任想阻止,他认为这个钱应该自己来出。

“老盛,你都让我六了,还不能让我拿出个一给他么?我刚进厂那会,他对我很不错的。”

盛主任沉默了好半天,也终于答应了。

朱书记收回了会上给他们的银行本票,并新写了一张分红协定:

“现有分红金额6764万元,扣除给供销社的15,还剩575万元,李明分得50,共计2875万元,盛主任分得40,共计23万元,熊欢分得10,共计575万元。每月按2000元发放分红,税费由加工厂代理申报扣除,实际到手1800元。”

朱书记让他们二人确认后,在分红协定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盛主任代熊欢签的字。

“至于剩下的钱,如果你们有急用,可以找鲁所长,他代管这工厂的银行账号,负责发工资的。”

“那我们现在去找他领这三个月的工资吧?”

“嗯,他那里又不少现金,直接去领就行,领完了记得签字。”

李明和盛主任推出了书记办公室,来到了鲁所长办公室,说明了来意。

鲁所长动作麻利的数出了三份一模一样的工资,每份5400元。

二人开开心心的拿了钱,离开了办公楼。

“老盛,这个钱就由你给熊科长拿去吧!我给的话他一定不会要的。”

盛主任突然感觉这信封有些沉重,一想到之前熊欢利用李明进行偷梁换柱,总有点对不起他的感觉。

“李明,能交到你这个小兄弟,是我们的福气啊。”

“老盛,突然说这话干嘛,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没什么,没什么。”

盛主任没法继续说下去了,他怕自己控住不住,把事情全都抖落出来了。

李明回家后,盛主任找到了熊欢,把信封塞给他,并说了以后每个月都有1800元。

“老盛,你们这是干什么?太多了!”

“拿着吧,这是李明的意思。”

“他的意思?这我还真有些不好意思拿了!”

“小鹏的病要紧,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对了,现在你们厂子到底是什么情况?”

熊欢收下了钱,也是一脸愁容。

眼看都要到国庆了,要是放在以前,现在整个厂子都忙飞了,现在倒好,一点事情都没有。

“不过,听说周国栋找过刘大奎,说是要以现在的生产线改进一下老产品。”

“哟呵?他开窍了?”

“狗屁开窍,是被逼的真没办法了,周国栋怕刘大奎还是不同意,竟然喊来了局里的相关领导,相当于逼他就范。”

“那刘大奎能同意?他不是最烦这些么?”

“切,我估计他不得不同意吧!局里领导说了,如果后面发不出来工资,局里一分钱都不会给的,让刘大奎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我觉得挺好,不给他压力他不会醒悟的。”

“你可能还不知道吧?隔壁的柴桑副食品加工厂,已经把手伸到我们江州市了,今年中秋节很多单位都从他们的厂子采购的福利品,包括江大的食堂。”

盛主任却毫不怜悯的说道:“真是活该啊,你们厂有这么个领导真是倒霉了!”

“呵,就看到时候他怎么办吧。”

这二人还在聊着天,李明已经骑车来到了街上,给自己留了400块钱,存了个5000整数。

存折上的数字已经快接近4万块钱了。

也许是习以为常了,李明内心已经翻不起太大的涟漪。

再次回到家,发现家里来了很多人。

胡美艳和涂新,胡卫华和王冬兰,还有几个年纪大的长辈,从面相上看,应该是涂新和王冬兰的家人或者是亲戚。

“亲家,这就是你的那个徒弟吧?真是一表人才啊。”

“哈哈,你们可别夸他,他经不起夸的。”

“各位叔伯婶子,我叫李明,是胡先进的关门弟子。你们来也没提前说一声,我刚从街上回来,早知道买点礼物送给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