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大明的奴隶贸易

冯德才听到卢象升的命令,面露为难之色。

“大帅,标下就是个粗人,您让标下领兵打仗还行,但组织人手开采银矿,标下恐是有些力不从心。”

卢象升瞥了眼,对方胸前的一枚银制勋章,有些恨铁不成钢道:“你好歹也是出自皇家军事学院,也称得上是天子门生,难道这点事都做不好吗?”

“工匠都是现成的,无非就是让你监督倭人才开采,有不听话的,你直接解决了就是。”

“要是对那些倭人不放心,也可以拉拢一批倭人,让他们协助你管理银矿。”

听道卢象升提起自己是天子门生这件事,冯德才瞬间挺直了腰板,朗声回道:“标下遵命!”

“好了,此地就交给你,本官也要启程去广岛了。”

卢象升之所以绕了这么一大圈,就是想要实地看看时间银山的规模,现在将事情都安排好了,他自然也不会再逗留。

冯德才亲自将卢象升送出奉行所,面露忧色道:“大帅,各地还有一些倭人的零星抵抗,您就带着这么点人,是不是有些危险了?”

卢象升看了眼身后的虎大威,以及上百全甲亲兵,眉头一挑道:“倭人现在还伤不了本官。”

接着,他的面色一肃,又有些不放心的对冯德才叮嘱道:“此地关乎大军的粮草军械,万不可掉以轻心。”

“若是耽误了大军的补给,定斩不饶!”

“若有差池,标下提头来见!”

冯德才也知道这座银山对己方的重要性,再次肃身应命。

……

平户城。

自战事一起,就有不少大明的商贾,不顾危险来到了这里。

无论是从南洋、朝鲜运送粮食来这里,还是将大军的缴获、扶桑的物资运送到大明,其中的利润都很是可观。

当然,这其中利润最大的还是贩卖倭奴。

一名倭人青壮,价格虽是不如辽东林子里的野人,但也能卖到六十枚银元。

一艘大型商船一次性可以运送七百多倭人,如果挤一挤的话,甚至可以运载近千人。

就按七百人算,一艘船的毛收益就高达四万两千枚银元,八万多两银子。

什么生意能有这样的收益?

平户港,吕程田看着一队队正在上船的倭人,对站在自己身侧的,一名精干汉子开口道:“老郭,现在想要抓捕倭人,是越来越难了,对马岛、壹岐岛、五岛、平户岛的倭人都被抓的差不多了,想要大规模抓捕,非得去筑紫岛不可。”

被称作老郭的汉子,面无表情道:“那就去筑紫岛好了。”

吕程田转头看了他一眼,亲切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再次开口道:“那你就辛苦辛苦。”

“我老吕绝度不会亏待了你,和你手下的那些弟兄。”

“我已经在京城给你买了一座宅子,家小也都已经接了过去。”

“你手下的那些弟兄,但凡是战死的,每人两百枚银元的安家费。”

老郭大嘴一咧,笑道:“那就多谢东家了,两百枚银元,不少了,我们这些人都是贱命一条,就算是死在了这里,两百枚银元也足够家里人过活了。”老郭他们这些人,本就是盘踞在海上的一些盗寇,机缘巧合下被吕程田收拢起来,参与了倭奴的贩卖。

几次走货下来,彼此也算是绑定在了一起。

似是想起了什么,吕程田又压低了声音道:“那些倭人女子,现在的价格也不错,如果有可能的话,多抓一些姿色不错的。”

“那些有钱的老爷,现在谁不想弄几个温顺的倭女回去?”

“还按之前说的,一名倭人,我老吕给你十枚银元。”

见老郭不说话,吕程田又继续说道:“你也莫要觉得十枚银元少了。”

“这些海船也都是花了银子的,路上的风险也很大,一个不慎就是船毁人亡。”

“还有这些负责押送的人手,也都是需要银子养活。”

“这些都是要算进成本里的,而且船只进入大明,那些市舶司的混蛋还要苛以重税。”

说到这里的时候,吕程田咬牙切齿道:“你知道那些混蛋要拿多少吗?一名倭奴,他们要拿十枚银元的关税!十枚银元!”

吕程田越说,情绪就越是激动,就像是真的没赚到钱一样,但老郭却是不相信的。

真要是不赚钱的话,你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扶桑?

你在江南好生经营你的水泥工坊不好吗?

不过,这些和他都没有关系,他只管赚自己该赚的钱。

等五百多倭人,连同押送的人手都上船后,老郭这才开口对吕程田道:“东家,事不宜迟,我们就回去了,等有了消息,你再派船来。”

“成,这里就交给你了。”

吕程田和老郭作别后,也在几名护卫的簇拥下,登上了舰船。

这样的事,平户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那些船工、水手,来往的商贾,负责维护当地治安的明军,也早已经是见怪不怪。

因为大明重新开海,原本因为禁海政策,而日渐凋敝的松江府,最近两年却是变得愈发的繁荣起来。

尤其是随着大明和扶桑之间,往来的船只越来越多,原有的港口,已经很难支撑日益繁忙的海上贸易。

松江府市舶司,不得不大兴土木,疯狂的扩建港口、码头。

市舶使徐钊,每天忙的脚不沾地,一方面要命人检查往来的船只,有没有携带违禁品,一方面要核验各种货物的数量,以及该交的税额。

除去这些日常的差事,他还要忙着组织人手兴建码头、库房。

就在他刚审核完底下人送上来的账目,打算去海边看看的时候,一大队人马忽然出现在了市舶司衙门口。

“陛下,这里就是松江府市舶司。”

一身劲装的李若琏,低声对同样一身便装的朱由检秉奏道。

朱由检上次南下,就想要巡游南方,但没有机会。

这次来南京,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在周边的府县走一走,看一看。

当然,此行并未大张旗鼓,只是借用京城海关衙门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