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走的远一点

第182章 走的远一点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几个孩子之中,老三跟老大就是两个极端。?第[?一(-看^2书£网¥ `?追£最]§新o?章¢#节{

老大就是每做什么事儿,都要邀功的那一类。

而老三,是任何事情都闷不吭声地做了。

天生冷漠。

“这件毛衣还有大一点的吗?”

“我要这一套了,老板算一下。”

“那件白色羽绒服能试一下吗?”

赵从雪一个人忙不过来了,“老三,你帮那位姐姐找一下白色羽绒服,就在架子下面。”

“嗯,好。”

老三把烧烤放在柜台上,帮忙找衣服。

母子俩忙了好一阵子,店里的客人都走了。

赵从雪坐下来吃年糕,“你咋来了,其他几个呢?”

“去别家看衣服了,还去超市买东西,我过来帮忙。”说着,老三递给她一张纸,“最近忙得很吧,明天我也过来。”

“也行。”赵从雪看着他,“你们俩别乱买衣服,我给你们留了好看的羽绒服,不过毛衣这儿没有男士的,你们去前面店里自己选。”

卖太多货品,她会更加忙碌。

索性男士的都在减少。

说话间,店里来了客人。

赵从雪让他们慢慢看,有喜欢的去后面试。@-求?书

是母子俩,赵从雪原本没在意,但当那个姑娘穿着粉色的毛衣,从试衣间出来,站在镜子前,赵从雪的视线许久没有移开。

这姑娘,是薛云。

上辈子,她就是老三的媳妇。

这辈子,老三读书了,她没有着急给老三说媳妇。

所以,她不知道他们俩这辈子还有没有缘分。

不过,薛云的年纪还小,应该还没说亲。

她本来就比老三小两岁。

“这毛衣多少钱?”

“八块。”赵从雪给的进货价,“这个料子很好,不容易起球。”

年轻的姑娘穿得很精神,修身的青色裤子,脚上穿着帆布鞋。

这个时候的薛云富有朝气,脸色红润白净,总是带着笑。

她又试了一条裤子,还买了一套秋衣秋裤。

听价格便宜,她妈妈也拿了一套。

赵从雪狠狠地打了折扣,本钱都不够,但是她还觉得不够,又送了两双袜子。

就连老三都好奇,“妈,你为啥给那么低的价格?”

赵从雪看着门口,“你不觉得那个姑娘很好看吗?”

“是挺好看,但也没有到你送东西送袜子的地步吧,之前你至少还能回本,”老三不解,“那两套线衣线裤,你才要了五块钱,一套都五块了。”

赵从雪笑道,“我心情好呗。,x`x!k~a!n_s`h?u^w?u\.-c*o`m+”

若不是人家多想,她想仔细的打听打听。

感念上辈子的情分,她都想给她送两套,又怕人家觉得他们有所企图。

这辈子,她希望若是薛云跟老三没有缘分的话,能够价格好人家,能嫁个体贴她疼她的人。

*

晚上,等赵从雪回家时,发现家里十分热闹。

老二老四在掌勺,晚上吃大盘鸡,跟拉条子。

虽然老二媳妇不太习惯,但还是吃了一碗拉条子。

吃过饭,他们还在一起看电视。

没错,他们买了个黑白电视,能够看电视剧了。

老二跟她媳妇无聊的时候,就在上房看电视。

这几天,他们十一点才睡觉。

若是老三老四他们还在上学,九点半就睡了。

赵从雪洗了个澡,之后在屋子里,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听他们聊天。

任中易跟几个儿子玩牌。

这是他们最热闹的一年。

等把几个孩子打发走,任中易神秘兮兮的拿出一个盒子。

一本书那么大,很精致的礼盒。

赵从雪认得,这不是今年刚开业的那家吗?

据说好贵的,他这是买了啥。

项链也用不着这么大的盒子吧。

“不打开看看?”

赵从雪打开盒子,看到了一套,还是金的。

现在的金价可不比前几年,涨了不少,他居然买了这么多。

“你买这么贵的东西干啥,不是说今年还没

赚钱吗,你乱花钱,等你明年稳定了再买么。”

话虽这么说,但她心里暖暖的。

上辈子,她哪里见过这东西啊。

据说城里人结婚都要三金,她没见过三金,三银都没见过。

老三的几个姑娘出嫁,也没听说收到三金。

哦对,有俩姑娘收到的,只是她没见过。

“我就问你喜欢不?”

任中易看着她问。

赵从雪的嘴角压制不住,“当然喜欢啊,谁不喜欢这种东西,而且还能换钱呢。”

“那不就对了,我用木头店里结的款买的,你担心啥。”任中易点了根烟,“喜欢了就收着,话那么多。”

赵从雪笑着捶了他一下,“不少钱吧?”

“还行,我听说金价还会涨,趁早给你买一套。”

赵从雪爱不释手,拿起来在手上试了试。

首先是金镯子,素圈的,拿起来很有分量。

还有一个项链,一对耳钉。

“我没有买戒指,感觉金戒指不好看,据说人家有更好看的,过段时间到新款,好看的都卖完了。”任中易笑道,“看来有钱人还是挺多的,今年大家都赚了钱了。”

“对啊,人家都想办法刨钱呢。”而他们上辈子,一直在本本分分的守着那些地,去外面也找不到啥赚钱的活儿,到老三成家的时候,家里已经没有什么本钱了。

然后接二连三的生孩子,越生越困难。

养大孩子了,孩子们一个个飞走了。

养大了,都是资本家的牛马,而且他们也不快乐。

被留在老家的老人也很孤单,老的小的都无家可归,真是可悲。

要么是老的拼死拼活给小在外地的买了房,娶了媳妇,自己留在山沟沟里,一顿热饭都很难做熟,天天吃馍馍喝茶。

没有代步工具去买馍馍,没有老婆子陪着的老头,都是挨饿的。

过些年,人人都是私家车,城乡班车停了,那些老人去县里买馍馍饼子,都不爱去。

因为车费涨价了,一个来回要三十块钱。

三十块钱,能买三十个饼子了,他能吃半个月。

所以,他们通常算着让村里有车的人代买一些。

但时间久了,没人愿意买。

他们,成了这个时代最悲哀最孤独的群体,可能到死了的那天,躺在棺材里,才能看到所有的亲戚孩子回来。

赵从雪为何那么快就不怨了,因为周围的都这样。

大家都是被抛弃的被嫌弃的父母。

“想啥呢?”

赵从雪回神,粲然一笑,“想你不要那么拼命地赚钱,够花就成,还是要身体健康最重要,咱们俩要互相扶持,走的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