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到偏殿的时候,晋楠昭手里的论语己经翻了一半了。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
“郡主,太师来了。”全公公一开口,晋楠昭从书本中抬起头来。
【还真的愿意来啊。】晋楠昭看到太师的时候,愣了一下。
然后迅速站起来,冲太师笑了笑:“太师,您知道您来是要干嘛的吗?”
晋楠昭用上了敬词,这不仅让全公公诧异。
就连太师也有几分受宠若惊,连忙开口,“郡主,老夫不过是区区一介臣子,如何担得起郡主的一声‘您’。”
【昭昭,这是不是阴阳怪气?】系?不懂就问?统。
【这是自谦。】晋楠昭没好气地回系统,然后对太师道:“太师年长昭昭几十岁,是昭昭的长辈,又即将成为昭昭的老师,昭昭岂敢在太师面前托大。”
“郡主,老夫不过是来给郡主讲几日课,当不得郡主的老师。”太师摆了摆手,转移了话题:“老夫听陛下说郡主要参加明年的科举?”
“算是吧。”想到自己参加的方式,晋楠昭有些心虚。
“那郡主且说说,郡主可曾学过西书五经?”太师觉得晋武帝在胡闹,虽然晋楠昭的身上有神迹,但也没必要让一个女子去参加科举,这要是让天下的学子知道了,指不定成会怎么骂皇帝呢。
虽然太师来了,但是也有条件的:这几日先看看晋楠昭的资质如何,若是可以再继续教,若是不可以,年后就不管了。
“刚刚看了会《论语》。”晋楠昭指了指桌子上的论语。
太师看了一眼,己经翻了一半了,便问:“前面的都记住了?”
“记得七七八八。”晋楠昭有几分谦虚。
“那老夫考考你。”太师微微皱眉,可不相信就这么点时间,晋楠昭能够记得七七八八。
往前翻了几页书,“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的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何意?”太师又问。
晋楠昭想也不想,张口就来,“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老师教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可是,吾日三省吾身不应该是每天反省自己三次吗?】
太师听到系统的发问,便没有继续问,而是等一个晋楠昭的回答。
【这个三是一个虚数,就像我说过两天,尝两口,看两眼这种数字表示的都是虚数,是多次的意思。】这一点难不倒晋楠昭。
不过太师也没有太诧异晋楠昭的回答,这《论语》晋楠昭以前学过也说不准。
于是太师又继续问:“郡主方才所说的不过是字面上的意思,老夫问的是更深一层的意思。”
【更深一层的意思?玩球,没学过。让我想想,这应该关于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方面的话题……】晋楠昭陷入了沉思。
听到晋楠昭的心声,太师有一种果然的感觉。
“吾日三省吾身是希望每个人都应该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认识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地提升个人修养从而引导自己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成为一个君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这里的忠应该指的是尽心竭力,若是为官者应当尽心竭力地为百姓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实现自身的才学和价值。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人交往应当真诚坦率、不隐瞒、不欺骗。为官者若是不欺上瞒下,才能使得百姓让官府充满信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愿意跟官府朝廷同舟共济。
传不习乎,强调的实践的重要姓,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也需要去实践运用这些知识和道理。若是一个人只知道传授知识,不注意实践,那么他所说的一切如同纸上谈判毫无意义……”晋楠昭将自己的想法跟论语的注释结合了一下。
太师没有对晋楠昭的解释加以评价,继续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下一句。”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一老一少一问一答有来有回的。
一开始的时候,太师对晋楠昭的对答如流并不在意。
当问了十句之后,太师的脸色慢慢变了。
二十句的时候,太师在心里暗暗吃惊。
当太师将前半本,晋楠昭看过的内容打乱顺序,全都问一遍之后,整个人有些失魂落魄。
“全公公,太师他这是怎么了?”看着失魂落魄的太师,晋楠昭悄悄地挪到全公公的身边,小声地问。
全公公在晋武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己经跟在晋武帝的身边了,虽然他没有正经地读过书,但是经过耳濡目染,肚子里多多少少有些墨水。
听了整个过程的全公公一副见了鬼的模样看着晋楠昭。
晋楠昭看到全公公这个样子,忍不住皱眉:【统子,他俩出什么毛病了?】
【不知道。】系统瞟了一眼,然后问晋楠昭:【昭昭,我刚刚听了那么
多,有几个问题想问你。】
【你怎么也来考我?】晋楠昭发出来的尖锐的叫声几乎要将人的耳膜给刺破。
全公公和太师也回过神来,但是听到神迹要发问,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想看看神迹问些什么东西。
【哎呀,我这不是在加强学习嘛,你就跟我讲讲。】系统对晋楠昭撒娇。
难的系统撒一次娇,晋楠昭连忙投降。
得到了晋楠昭的允许,系统兴冲冲地问道:【刚刚不是有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的是对于旧的知识进行温习的时候,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能当老师,这是真的吗?】
【不是,可以为师矣说的是当一个人能够通过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知识,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只是表示这个人有当一个老师的资格……】晋楠昭针对‘可以为师矣’展开给系统讲解当老师应该是怎么样的。
【所以只有不断地回顾和总结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创新,掌握新的知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一大段话说完之后,晋楠昭进行了总结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