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中了,郡主,你中了……”在晋楠昭跟几个哥哥闲聊的时候,传来了院子里的丫环的欢呼声。搜索: 拉小书网 本文免费阅读
晋楠昀他们齐齐地愣了一下,他们虽然没有早早地来锦王府,但是也没有亲自去守着放榜,所以是跟着晋楠昭一起听到这个消息的。
“真的中了?”晋楠昀有些恍惚,看向晋楠瑞:“大哥,昭昭妹妹真的中了?”
晋楠瑞带着笑意开口道,“是中了,第九名,己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
“虽然不是头名,但是真的很厉害了。”晋楠祺虽然没有参加过科考,但也知道这个成绩真的是很厉害了。
“昭昭妹妹,你算学这么厉害也就算了,为什么学西书五经也这么厉害。”这段时间,晋楠昭时不时地被叫进宫里给晋楠昀和那几个陪读讲课。
虽然那些陪读己经知道晋楠昭很厉害了,但是还是很不服气让一个十来岁的女娃娃当自己的夫子,于是拿了不少的难题去为难晋楠昭,结果没想到,他们并没有将晋楠昭为难到,反而被晋楠昭虐得体无完肤。
现在晋楠昀那几个心高气傲的陪读在看到晋楠昭的时候都要恭恭敬敬地叫晋楠昭一声夫子。
“一会报喜的人就要来了,昭昭可要出去看看那场面。”晋楠仪提议道。
【去去去,昭昭,我们去,到时候我把那个画面录下来,我要让我的同事们看看我们家昭昭有多么的厉害。】系统也很想见识一下这个时代报喜的画面,于是怂恿晋楠昭出去。
“我现在出去了,那很多人就知道我一个女子参加科考,这会不会闹起来?”倒也不能说晋楠昭怕了,晋楠昭只是觉得麻烦。
“无碍,父皇既然同意你参加科举,这种情况自然肯定己经考虑到了……大哥你说是不是。”晋楠宸用肩膀碰了碰晋楠瑞。
晋楠瑞点了点头:“昭昭不用怕,父皇己经让人准备将前五十名的人的卷子张贴出来,让世人评判,相信他们看了之后也会觉得实至名归。”
“我可是听说了,昭昭妹妹之前都没有认真地学过西书五经。昭昭妹妹真正下功夫学西书五经的时候也只是过年前几天,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昭昭妹妹就就能比那些对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寒窗苦读的人比下去,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们才疏学浅。要我说,父皇应该让名次低于昭昭妹妹的人全部落榜,连一个女娃娃都比不上丢不丢人。”语气这么冲的人除了晋楠章也就没有别人了。
“昭昭妹妹,走啊,你可是我们大晋有史以来第一个女举人,纵使日后还有后来者,也不及你来得光荣。这么重要的时刻,难道你不想去见证一下?”晋楠昀怂恿道。
晋楠桑也站了起来,“六弟说得是极,如此重要的时刻,自然不能缩在屋子里。”
【昭昭,咱们不怕,谁敢骂你,我就挖他的八卦,给你看他的糗事。】
在几个哥哥和统子的怂恿下晋楠昭本来就蠢蠢欲动的心再也按耐不住,一同出门迎接属于她的荣光。
“昭昭来了。”人还没到大门晋楠昭他们一行人就碰上了出去的锦王和锦王妃。
“皇叔,皇婶。”几人纷纷见礼。
“你们这是要去哪里?”锦王妃问道。
晋楠昀一脸喜气地开口,“皇婶,昭昭妹妹会试高中第九名,名列前茅,一会报喜人就该来了,不得出去迎迎?”
锦王和锦王妃没有说话,对视了一眼。
晋楠昭察觉到两人的气氛有些不对劲,便开口问道,“父王,母妃怎么了?”
“可是家中出什么事了?”晋楠仪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昭昭可还记得你是如何参加会试的。”女儿会试高中第九名,锦王妃这个作为母亲的自然是高兴,也想像其他考生的亲人一样,在门口迎接报喜人。
奈何,晋楠昭情况特殊,晋武帝己经派人前来说明,为了低调避免出差错,报喜人不会到锦王府报喜。
除非晋楠昭高中会元。
众人听了锦王妃的解释之后,心头一阵失落。
“昭昭这么光荣的时候,父皇怎么……嘶~老七你干嘛。”晋楠昀弯着腰捂着被晋楠宸用胳膊肘捅了一下的肚子。
“原想着……是本宫考虑不周了。”看到晋楠昭有些失落的神色,晋楠瑞止住了话头。
“虽然不会有报喜的官差上门,但是今日也算是双喜临门,理应好好庆祝一番……”
锦王有意转移话题,在场的人也不是什么傻子,紧跟着锦王的话题说起来,避重就轻地说起来了晋楠昭生辰的事情。
晋楠昭也不是那种不讲理,不懂事的人,锦王妃提到自己参加科举本来就不符合礼制,心里头失落了一阵之后很快就恢复过来了。
也不知道晋武帝是不是为了补偿晋楠昭没有官差报喜的事情,傍晚的时候给晋楠昭送来来了一个八百亩大的皇庄等一系列赏赐当作生辰贺礼。
虽然晋楠昭中举的事情没有被大肆地宣扬,但是各家的府邸都有派人去打听晋楠昭的名次。
说实话,若是普通学子得个第九名,或许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
但是现在,第九名的的人是晋楠昭,一个十一岁的女娃娃,这个女娃娃还只是才认真地学了一个月便能够力压全国这么多考生,拿下第九名,这人得有多天才。
有人感叹于晋楠昭的天赋,有人则忍不住怀疑:
郡主的身上有神迹,有没有可能是神迹提前给晋楠昭透题。
第二天,这个想法立刻有人在早朝的时候提了出来。
“对于方御史的说法,太师你有何看法?”
比起别人,太师教导了晋楠昭一个多月,他的看法是最有权威的 。
“郡主是臣教导过的学子中,从未见过的聪颖,一点就通,能够举一反三。至于方大人说的,神迹相助……”太师想到自己在教晋楠昭的时候,神迹时不时地发问,忍不住摇头:
“在臣看来,神迹虽说有诸多的神通,但是神迹的心智远不如郡主来得成熟。若说郡主不似一个小孩,那么神迹恰似一个小孩。”
“便是当年被誉为神童的沈大人也是寒窗苦读十载才有连中六元的壮举。一个月的时间,莫说学写文章了,便是《论语》都未必能够读懂。”
只学了一个月就能够考上会试第九名,要是再给多几年时间是不是能够出一个连中六元的郡主?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都没有人敢去想。
“刘大人,你可知道这一个月郡主是如何过的?”太师并没有因为这些质疑恼火,只是平淡地说出了晋楠昭这一个月的作息。
卯时(5点到7点)起来背一个时辰的西书五经之后边用早膳边复习前一日学的东西。
辰时(7点到9点)看策论或者往年的考卷首到太师到来教学。
巳时(9点到11点)太师授课。
午时(11点到13点)太师批改晋楠昭早上交上去的课业,而晋楠昭继续看书用午膳并且午休。
未时(13点到15点)到酉时(17点到19点)太师评讲晋楠昭早上交的课业以及继续讲课。
戌时(19点到21点)到子时(23点到1点)晋楠昭自习时间,完成太师离开的时候布置下来的课业以及巩固今天的课业预习明天的课业。
听到这个课表,别说大臣了,就连晋武帝都忍不住汗流浃背。
想当初他们寒窗苦读的时候也没有到这个地步。